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53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包括: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甲烷浓度采集模块、主控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输出模块和电源模块;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模块与通讯模块双向连接;主控模块的控制端与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甲烷浓度采集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甲烷浓度采集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电源模块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当甲烷浓度过高或柴油机车运行状态异常时,进行断电保护的有益效果,适用于机车供电保护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车供电保护的
,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柴油机运输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有甲烷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中,柴油机车大负荷运行时,柴油机表面温度、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及水位、机油压力、工作环境可燃气体含量都要求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将有可能引燃环境中的可燃气体,造成事故。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时刻监测上述各项参数,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现有的柴油机自动保护装置,未引入可燃气体检测器,不能对环境中可燃气体含量作出判断,且在出现异常时,缺乏有效的供电切断保护功能,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环境中甲烷浓度和柴油机车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当甲烷浓度过高或柴油机车运行状态异常时,进行断电保护的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包括: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甲烷浓度采集模块、主控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输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通讯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端与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电源模块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装置提供电源供给。优选地,所述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包括接线端子J1、接线端子J2、接线端子J3、接线端子J4和接线端子J5;所述接线端子J1的引脚1串接电阻R29后分别与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2的负极后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6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7的负极、主控模块的输入端PCO相连,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1的引脚2串接电阻R32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2的引脚1串接电阻R24后分别与电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7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7的负极、主控模块的输入端PC1相连,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2的引脚2串接电阻R27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3的引脚1串接电阻R19后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8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8的负极、主控模块的输入端PC2相连,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3的引脚2串接电阻R22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1串接保险丝T5后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主控模块的输入端PC3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2串接保险丝T6、电阻R76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3串接保险丝T4后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电阻R7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串接二极管D22后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5的引脚1串接保险丝T25后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主控模块的输入端PA0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5的引脚2串接保险丝T3、电阻R5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5的引脚3串接保险丝T4后分别与电容C3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串接二极管D5后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引脚1、接线端子J2的引脚1、接线端子J3的引脚1分别对应的与油压传感器的输出端DQ_1、冷却水水位传感器的输出端DQ_2、柴油机表面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DQ_3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1、接线端子J5的引脚1分别对应的与排气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DQ_4、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DQ_5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包括:接线端子J6,所述输出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U4;所述接线端子J6的引脚1与甲烷传感器的输出端DQ_6、电阻R54的一端、电阻R60的一端、二极管D23的正极均相连,所述接线端子J6的引脚2串接保险丝T9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6的引脚3串接保险丝T8后与+12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与+12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58后与电源模块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正极并接电容C62的一端后与电阻R61的一端、电阻R59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6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55后与+12V电源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62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8的负极并接二极管D16的负极、二极管D17的负极后与电阻R51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与主控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7的正极与开关S4的引脚1相连,开关S4的引脚2与+3.3V电源端相连,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串接发光二极管LED2后与电阻R73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光电耦合器U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73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集电极与+12V电源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56的一端后与电阻R5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52后与+12V电源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74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电源模块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电阻R74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口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源接口电路包括:接线端子J1,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降压芯片U1和降压芯片U2;所述接线端子J7的引脚3并接+12V电源端后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接+12V电源端后与电容C1的一端、降压芯片U1的Vin引脚均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0的正极、降压芯片U1的GND引脚、降压芯片U1的OFF引脚、二极管D21的正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降压芯片U2的GND引脚、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0的负极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0的正极并接接线端子J7的引脚2后与数字接地端相连,所述降压芯片U1的OUT引脚并接二极管D21的负极后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降压芯片U1的FB引脚后与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10)、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主控模块(30)、报警模块(40)、通讯模块(50)、输出模块(60)和电源模块(70);/n所述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10)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30)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0)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4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0)与通讯模块(50)双向连接;/n所述主控模块(30)的控制端与输出模块(60)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60)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模块(60)的输出端均与电源模块(70)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70)为整个装置提供电源供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10)、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主控模块(30)、报警模块(40)、通讯模块(50)、输出模块(60)和电源模块(70);
所述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10)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30)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0)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4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0)与通讯模块(50)双向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30)的控制端与输出模块(60)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60)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模块(60)的输出端均与电源模块(70)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70)为整个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车运行状态采集模块(10)包括接线端子J1、接线端子J2、接线端子J3、接线端子J4和接线端子J5;
所述接线端子J1的引脚1串接电阻R29后分别与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2的负极后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6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7的负极、主控模块(30)的输入端PCO相连,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1的引脚2串接电阻R32后接地;
所述接线端子J2的引脚1串接电阻R24后分别与电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7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7的负极、主控模块(30)的输入端PC1相连,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2的引脚2串接电阻R27后接地;
所述接线端子J3的引脚1串接电阻R19后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8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8的负极、主控模块(30)的输入端PC2相连,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3的引脚2串接电阻R22后接地;
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1串接保险丝T5后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主控模块(30)的输入端PC3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2串接保险丝T6、电阻R76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3串接保险丝T4后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电阻R7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串接二极管D22后与+3.3V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接线端子J5的引脚1串接保险丝T25后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主控模块(30)的输入端PA0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5的引脚2串接保险丝T3、电阻R5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5的引脚3串接保险丝T4后分别与电容C3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串接二极管D5后与+3.3V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接线端子J1的引脚1、接线端子J2的引脚1、接线端子J3的引脚1分别对应的与油压传感器的输出端DQ_1、冷却水水位传感器的输出端DQ_2、柴油机表面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DQ_3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4的引脚1、接线端子J5的引脚1分别对应的与排气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DQ_4、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DQ_5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烷浓度采集模块(20)包括:接线端子J6,所述输出模块(60)包括:光电耦合器U4;
所述接线端子J6的引脚1与甲烷传感器的输出端DQ_6、电阻R54的一端、电阻R60的一端、二极管D23的正极均相连,所述接线端子J6的引脚2串接保险丝T9后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6的引脚3串接保险丝T8后与+12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与+12V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58后与电源模块(70)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D23的正极并接电容C62的一端后与电阻R61的一端、电阻R59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6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55后与+12V电源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62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8的负极并接二极管D16的负极、二极管D17的负极后与电阻R51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与主控模块(30)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7的正极与开关S4的引脚1相连,开关S4的引脚2与+3.3V电源端相连,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串接发光二极管LED2后与电阻R73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光电耦合器U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73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集电极与+12V电源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56的一端后与电阻R5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52后与+12V电源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74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电源模块(70)的异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电阻R74的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车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70)包括:电源接口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源接口电路包括:接线端子J1,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降压芯片U1和降压芯片U2;
所述接线端子J7的引脚3并接+12V电源端后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接+12V电源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运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