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755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包括:给整个装置供电的电源电路、接收机车状态信号的反馈电路、主控电路、切换电路和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控制小功率机车供电线路通断的继电器K1和控制大功率机车供电线路通断的继电器K2;所述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与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与保护电路电连接,以控制继电器K1或继电器K2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自动断电的有益效果,适用于机车供电保护的领域。适用于机车供电保护的领域。适用于机车供电保护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车供电保护的
,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柴油机运输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有甲烷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中,柴油机车大负荷运行时,如果长期工作在水压过高、水位过低、油温过高等状态时,均会导致机车的运行故障,严重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0003]因此,需要对柴油机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运行异常时,进行停机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断电的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包括:给整个装置供电的电源电路、接收机车状态信号的反馈电路、主控电路、切换电路和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控制小功率机车供电线路通断的继电器K1和控制大功率机车供电线路通断的继电器K2;所述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与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与保护电路电连接,以控制继电器K1或继电器K2的通断。
[0007]优选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单片机U3;所述单片机U3的输入端P32并接电阻R16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DQ相连;所述单片机U3的电源端VCC并接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单片机U3的接地端GND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3的输出端P35依次串接发光二极管DS5、电阻R15后与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单片机U3的输出端P30与接线端子P2的引脚2相连,所述接线端子P2的引脚1并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后与光电耦合器U4的负极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0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U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9后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集电极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后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S3的负极、继电器K1的线圈K1.1的一端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S3的正极串接电阻R7后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线圈K1.1的另一端、电源电路的+24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端串接保险丝F1后与电源电路的+24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NO对应的与电源电路的2A

NC接线端子、2A

N0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单片机U3的输出端P31与接线端子P3的引脚2相连,所述接线端子P3的引脚1并接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后与光电耦合器U5的负极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4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U5的正极相
连,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13后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集电极并接二极管D4的正极后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S4的负极、继电器K2的线圈K2.1的一端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S4的正极串接电阻R11后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2的线圈K2.1的另一端、电源电路的+24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K2的公共端串接保险丝F2后与电源电路的+24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NO对应的与电源电路的20A

NC接线端子、20A

N0接线端子相连。
[0008]优选地,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开关S1和开关S2;所述开关S1的第一触点串接电阻R4后与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S1的第二触点与单片机U3的输入端P33相连,所述开关S1的第三触点接地;所述开关S2的第一触点串接电阻R5后与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S2的第二触点与单片机U3的输入端P34相连,所述开关S2的第三触点接地。
[0009]优选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和稳压器U2;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入端Vin并接电容C2596_1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2596_1的负极、外部电源输入端+24V相连,所述二极管D2596_1的正极串接保险丝F0后与电源输入端+24V相连;所述电容C2596_1的另一端并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接地端GND、开关控制端OFF、二极管D2596_2的正极、电容C2596_2的一端、电容C2596_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D2596的负极后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反馈端FB并接电感L2596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2596_2的另一端、电容C2596_3的另一端、电阻R2596的一端、电源电路的+12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259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2596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源电路的+12V电源输出端串接二极管D7805后与稳压器U2的输入端Vin相连,所述稳压器U2的输出端Vout并接电源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后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稳压器U2的接地端Gnd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后接地;
[0010]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所述电源输入端+24V与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8、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3均相连,所述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7并接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6后接地,所述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5、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4分别对应的与电源电路的2A

NC接线端子、2A

N0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2、电源输入输出接头SP1的引脚1分别对应的与电源电路的20A

NC接线端子、20A

N0接线端子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接头P1,所述接头P1的引脚1与电源电路的+12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接头P1的引脚2接地,所述接头P1的引脚3与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DQ相连,所述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DQ与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单片机U3的型号为STC15F104W。
[0013]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LM2596_12V,所述稳压器U2的型号为78L05。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通过反馈电路实时的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机车运行状态,并将运行状态信号发送至主控电路,当机车的运行状态异常时,主控电路通过控制继电器K1、继电器K2的通断,以切断连接在继电器K1中的控制小功率机车供电线路,或切断连接在继电器K2中的控制大功率机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包括:给整个装置供电的电源电路(10),以及接收机车状态信号的反馈电路(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电路(30)、切换电路(40)和保护电路(50),所述保护电路(50)包括:控制小功率机车供电线路通断的继电器K1和控制大功率机车供电线路通断的继电器K2;所述反馈电路(20)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3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主控电路(30)的输入端与切换电路(4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30)的输出端与保护电路(50)的输入端连接,以控制继电器K1、继电器K2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车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30)包括:单片机U3;所述单片机U3的输入端P32并接电阻R16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反馈电路(20)的信号输出端DQ相连;所述单片机U3的电源端VCC并接电源电路(10)的+5V电源输出端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单片机U3的接地端GND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3的输出端P35依次串接发光二极管DS5、电阻R15后与电源电路(10)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单片机U3的输出端P30与接线端子P2的引脚2相连,所述接线端子P2的引脚1并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后与光电耦合器U4的负极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0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U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10)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9后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集电极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后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S3的负极、继电器K1的线圈K1.1的一端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S3的正极串接电阻R7后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线圈K1.1的另一端、电源电路(10)的+24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端串接保险丝F1后与电源电路(10)的+24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NO对应的与电源电路(10)的2A

NC接线端子、2A

N0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单片机U3的输出端P31与接线端子P3的引脚2相连,所述接线端子P3的引脚1并接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后与光电耦合器U5的负极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4的一端后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U5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10)的+5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13后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集电极并接二极管D4的正极后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S4的负极、继电器K2的线圈K2.1的一端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S4的正极串接电阻R11后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2的线圈K2.1的另一端、电源电路(10)的+24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K2的公共端串接保险丝F2后与电源电路(10)的+24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NO对应的与电源电路(10)的20A

NC接线端子、20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婧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运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