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18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片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组合包括:    复数个串接组合的金属散热片体,各金属散热片体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一凹陷槽,各凹陷槽内开设有嵌接孔,当所述金属散热片体依序排列且相互靠接时,所述凹陷槽可接续形成一个容置槽道,各顶面于同一位置的各嵌接孔连接成一排;    至少一个固定条,各固定条可被安装于同一排的容置槽道内,固定条上设有嵌接部,各个嵌接部分别卡入散热片体的各嵌接孔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片组合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内存)上的散热片组合,尤指一种组件简单、成本低廉且可快速组装的散热片组合。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由计算机所衍生的信息产品,其发展过程不仅极为迅速,且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性与进步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可分离。近年来,计算机使用人口不断增加,消费者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但要轻、薄、短、小,也要求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稳定度高、组件功能密度及价格低,在这样的要求下,只有将电脑的核心——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简称CPU)的速度加快,但在同一制程下增快中央处理器的运作速度,其产生的热量也会随着而增多,因而散热问题成为计算机内最严重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不断改进,以及计算机工业和半导体制程的技术发展,CPU的速度愈来愈快,加上CPU的晶体管密度的增加,导致消耗功率越来越大,相对地,其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惊人,早期的CPU并不需要散热片,而现今的产品若不安装散热片将可能面临烧毁的窘境,因此,如何降低CPU运作时的表面温度,使计算机不至于因过热而发生死机,且能有效地维持计算机正常运作已成为目前亟待处理的重要问题。此外,在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火热的情势下,对计算机系统厂商而言,将会产生重大性的变革,因为个人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要快、存取容量需求要大,甚至必须将个人计算机视为服务器,而服务器必须全天开机,且-->扮演内部系统管理、外部连结、资料存取等重要角色,稳定性极为重要,从而CPU过热造成死机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中央处理器的散热效果,便是现今计算机界的一大挑战,换而言之,若要发展出处理速度更快的计算机,就必须先解决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问题,除此之外,对于记忆体的散热方式,也是目前计算机业界正在不断努力改善与热烈讨论的问题。目前,各种散热片间的嵌接构造各有不同,如图1所示的散热片组合6,是由复数散热片60嵌接所构成,每一散热片60均具有:本体板片601以及两相对应的水平部602,其中所述水平部602是由前述本体板片601两端所延伸且与本体板片601垂交而形成,每一水平部602至少包含一卡槽621,且由该卡槽621的前侧再延伸一凸部,而此凸部622则凸设有一卡扣组件623,因此,藉由所述卡槽621与凸部622的卡扣组件623,即可使相邻的各个散热片60扣接成散热片组合6。但是,大多散热片组合的设计,其上的卡槽或开孔繁多,导致加工过程繁琐,从而整体制造成本上扬,且组装成为一个散热片组合的速度缓慢,就经济的角度而言,如何能以最低廉的成本、最快的组装速度,即能得到相同甚至更佳的效果(如:散热效果),是企业界与消费者最想得到的双赢局面,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适当的散热片,可轻易达到上述的目的,不仅给广大的消费者可带来无限的便利性,对信息产业而言,也是一项惊世傲人的伟大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由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深入介绍,我们不难得知,中央处理器在计算机组件中有“电脑心脏”之称,为计算机中主要执行运算的单元,不论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或是复杂的多媒体指令运算,这些工作都必须在中央处理器中完成,因此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经常会被认定是计算机效-->能的指针,而从计算机演进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中央处理器技术的突破,经常代表着计算机世代的演进,而相对地,中央处理器运作时的温度是相当高的。有鉴于此情形,以及现今散热片的各种缺点(例如:成本高、组装速度慢等),本技术的设计者经过长久努力的研究与实验后,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片组合,以期藉由本技术的巧思,能对社会大众提出贡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研发出一种高散热率、构造简单、成本低廉且组装速度快的散热片组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散热片组合,其主要构造包括:复数个串接组合的金属散热片体,各金属散热片体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一凹陷槽,各凹陷槽内开设有嵌接孔,当所述金属散热片体依序排列且相互靠接时,所述凹陷槽可接续形成一个容置槽道,各顶面于同一位置的各嵌接孔连接成一排;至少一个固定条,各固定条可被安装于同一排的容置槽道内,固定条上设有嵌接部,各个嵌接部分别卡入散热片体的各嵌接孔内。藉由上述结构,便可将各金属散热片体快速地串接组合成为本技术的散热片组合。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散热片组合,其各嵌接部包括两个相对应并向下弯折的卡制片,而各卡制片上各设有卡固片,且各卡固片向外弯折一适当角度,当各固定条被安装于容置槽道,各嵌接部上所设的卡制片同时插入于同一排的各嵌接孔内时,各卡制片上的卡固片反向地卡固于各金属散热片体的内表面上,各金属散热片体集中成为散热片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的金属散热片体可以具有三个面,该三个面依序邻接且弯折九十度;或者,为一个具有五个面的中空矩形体。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今所述金属散热片体另设有一底面,该底面所处的位置相对于所述顶面。且该底面上可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凹陷槽,而各凹陷槽内则设有嵌接孔,当所述金属散热片体依序排列-->且相互靠接时,各凹陷槽相连通成为另一容置槽道,且各底面在同一位置的嵌接孔则恰可相连接成为一排直线,另有固定条安装于该容置槽道内,且固定条上设有嵌接部,卡入同一排的各嵌接孔内,各金属散热片体串接成为散热片组合。总之,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片组合,其散热效率高、构造简单、组装速度快,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散热片嵌接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主要代表符号:1金属散热片体  10顶面  11容置槽道  111凹陷槽  112嵌接孔12底面    2固定条    21嵌接部    211卡制片  212卡固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阅读者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列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片组合,请参阅图2所示,该散热片组合包括复数个金属散热片体1以及至少一固定条2,其中各金属散热片体1的顶面10上设有至少一凹陷槽111,而各凹陷槽111内则设有一嵌接孔112,因此,当所述金属散热片体1依序排列且相互靠接时,即可使得所述凹陷槽111相连通成为一个容置槽道11,且各顶面10于同一位置或高度的各嵌接孔112,则恰可相连接成为一排直线,如此,藉由各固定条2-->安装于所述容置槽道11内,并利用其上所设的嵌接部21(如图3所示)卡接于同一排的各嵌接孔112内,即可快速地将所述金属散热片体1连接成为散热片组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所示,各嵌接部21包括两个相对应且向下弯折的卡制片211,而各卡制片211上则各设有卡固片212,其中各卡固片212向外弯折一适当角度,这样,当各固定条2被安装于容置槽道11内,并使得各嵌接部21上所设的两卡制片211同时插入于同一排的各嵌接孔112内,即可利用卡制片211上的卡固片212,反向地卡固于各金属散热片体1的内表面上,而将各固定条2固接于各容置槽道11内,以将金属散热片体1快速集中成为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片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组合包括:复数个串接组合的金属散热片体,各金属散热片体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一凹陷槽,各凹陷槽内开设有嵌接孔,当所述金属散热片体依序排列且相互靠接时,所述凹陷槽可接续形成一个容置槽道,各顶面于同一位置的各嵌接孔连接成一排;至少一个固定条,各固定条可被安装于同一排的容置槽道内,固定条上设有嵌接部,各个嵌接部分别卡入散热片体的各嵌接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嵌接部包括两个相对应并向下弯折的卡制片,而各卡制片上各设有卡固片,且各卡固片向外弯折一适当角度,当各固定条被安装于容置槽道,各嵌接部上所设的卡制片同时插入于同一排的各嵌接孔内时,各卡制片上的卡固片反向地卡固于各金属散热片体的内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片体具有三个面,该三个面依序邻接且弯折九十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片体为一个具有五个面的中空矩形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片体另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添源
申请(专利权)人:世顶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