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90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散热结构,是应用于一液晶显示屏幕内,包括一罩体及一发光元件,该罩体的一侧具有可容纳该发光元件的一容置空间,该罩体背对该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设于一散热板体上,该发光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两端设有一定位部,用以使该发光元件定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各该定位部则以不同的方式将该发光元件所发出的高温传导至该散热板体,如此,当该发光元件发光发热,而产生的高温热源时,可通过各该定位部迅速地将高温热源传导至该散热板体上,由大面积的散热板体,增加散热的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散热结构的设计,尤指—— 种液晶显不屏幕内 一发光元件中利用散执 "、、板体与可容胃该发光元件的一罩体间设有至少一导执 "、、体,该发光元件的两端分别以一定位部固位于该罩体内,由该定位部传导出该发光元件的高温热源,以达到液晶显示屏内散执的目的。
技术介绍
按,目前用以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不器(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的技术,最常见便是 "液晶显示屏幕"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 LCD)",请参阅图l、图2所示,由于一般传统液晶显 示屏幕中所使用的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必须由其内 部的一发光结构l 0 0对外投射一光源,该发光结构 1 0 0包括有 一 灯罩1 0 1及 一 灯管1 0 2 ,该灯罩 1 0 1呈U字型,使得其 一 侧形成有 一 容置空间1 03,该灯罩1 0 1于该容置空间1 0 3内均匀地贴附有反光层l 0 4(如白色的塑料片体),该反光层04具有极佳的反光及隔热特性(使得其散扭 j"、特性却相对地不佳),该灯管1 0 2的两端分别各由~■定位部10 5(如硅胶体)而固定于该灯罩1 01内,该灯罩1 0 1背对该灯管1 0 2的 一 侧的两端被固定于背板1 0 6的 一 侧上,如此,该背板1 06便可固定该灯罩1 0 1内的灯管1 0 2朝外发光,当该灯管10 2产生光源并向外投射时,其部份光源可直接投射出该发光结构1 0 0外,而该灯管1 0 2于该灯罩10 l内面对该反光层l 0 4的位置,则可被该反光层1 0 4反射到该发光结构1 0 0外,故该灯管102所产生的光源,便可被有效地利用,完全投射出该发光结构1 0 0外,以提高该传统液晶显示屏幕产生光源的效率,而可更节省能源。另外,由于目前市面流行大尺寸及轻薄外型的液晶显示屏幕,使得业者无不致力于减少该液晶显不屏体积的设计,或于该液晶显示屏幕内增加灯管102的照明,以满足求新求变的消费性市场,也因如此,业者往往却忽略了体积縮小后的液晶显示屏幕中其灯管1 0 2高温逐渐严重的散热问题,通常该灯管1 0 2于发光时所产生的高温,仅能以该灯管l 0 2与该灯罩1 0 1间的空间做媒介,由扭 V "、对流的方式,被传递至该灯罩1 01的反光层104上,由于该反光层104散热特性不佳,且均匀地贴附于该灯罩101内壁,使得该灯管1 0 2的高温往往缓慢且无效率地通过该反光层10 4, 到达该灯罩1 01背面的侧此时,由于该背板1 06的一侧仅以点对占 V 、、、的方式与该灯罩10 1相接触,而无法兀全地与该灯罩101相贴触,该灯管1 0 2的高温再由该灯罩101背面的一侧传导至该灯罩101与该背板106相接触的位置,由该背板1 0 6具执 "、、传导的特性将高温散去。至于该灯管10 2两端所产生的局温是便被传导至对应的定位部10 5 ,而让各该定位部105渐渐以对流的方式,将高温慢慢散去,或者由所接触的反光层10 4 ,慢慢地将高温传导至该背板106上,如此漫长且无效率的散热过程中,该液晶显不屏幕本身操作时原有的温度,加上该灯管10 2所发散的温度,对于该液晶显示屏幕内的各元件势必造成损害(如白化现象white cracking),降低原有的性能, 因此,如何设计出 一 种散热结构,有效地降低该灯管 于液晶显示屏幕内的温度,实乃目前刻不容缓而亟待 解决的一重要课题。创作人有鉴于 一 般传统液晶显示屏幕的灯罩的散执方式所带来的诸多缺点,于是乃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为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结构,以期由本技术的问世及其设计巧思,而能对社会大众提出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该散执 nA> /、、、结构应用于一液晶显示屏幕内,包括 一 罩体及一发光元件,该罩体具热传导性:,呈U字形,其一侧内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供放置该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定位部,使得各该定位部于该容置空间内,可固定、保护并传导该发光元件的两袖 瑞所发出的高温热源,而该罩体背对该容置空间的至少侧可分别设于 一 散热板体的 一 侧,同时该罩体于该容置空间的周围均贴附有用以反射光源的一反光层,该散执 "\、板体3 0及该罩体2 0间设有至少一间隙,而各该间隙内可设有具热传导特性的至少一导执 、j "、、体,如此,该发光元件发光发热时,且其中央处所产生的高温热源,缓慢地通过该罩体后,该发光元件的高温热源便可通过各该导热体而迅速地传导至该散热板体上,由该散热板体30具高热传导的特性以扩大散热面积,增加散热的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其中该罩体两端的至少 一侧分别朝该容置空间的方向,弯折地延伸有 一 热导 引部,各该热导引部的自由端以背对该反光层的一侧 与邻近的定位部相接。如此,该发光元件的高温热源, 便可自所对应的定位部被传导至各该热导引部上,再 由各该热导引部背对该反光层的一侧,将高温热源传 导至该散热板体温度低的位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其中该罩体的至少一端与该散热板体的一侧上,分别夹靠有u字形的一夹体,各该夹体的一端分别伸入该容置空间内,介于该定位 部及该罩体间,另端则贴附至该散热板体背对该罩体 的一侧,并自各该定位部直接传导该发光元件的高温 热源至该散热板体上,使得该散热板体得以将该发光 元件的高温热源予以传导至其较低温的位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其中该罩体上分别设有 一第一导热带及一第二导热带,各该第一导热带的一 端分别设于该罩体的任一端上,并与该定位部相连接, 而远离该定位部的一端可通过该散热板体上所设的至 少一第一隙孔,而设于该散热板体背对该罩体的一侧, 而该第二导热带的一端分别设于该罩体背对该容置空 间上,而另端通过该散热板体上所设的至少一第二隙孔,而设于该散执 J "、板体背对该罩体的—■侧,其中各该导热带包括一金属箔及至少 一 软性胶体,各该软性胶体间断地贴附该金属箔的 一 面上,各该第一导热带以具该金属箔的面设于该定位部及该散执 "、、板体上,各该第一导热带以具该金属箔的 一 面设于该罩体及该散执板体上,如此,该导热带便可以更多的接触面与各该定位部所对应的侧相接触,以传递更多的热于至该散执 "、、板体上本技术的有效果是-本技术的散执结构,可以扩大散热面积,增加散执 "、、的效率,而将高温热源传导至该散热板体温度低的位置,或是散扭 "、、板体将该发光元件的高温热源予以传导至其较低温的位置。附图说明为便审査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 一 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般传统发光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是应用于一液晶显示屏幕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发光元件;    一罩体,其一侧设有放置该发光元件的一容置空间,该罩体于该容置空间内分别区分有二导热区及一反光区,各该导热区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两端,该反光区介于该二导热区之间,且该反光区内贴覆有一反光层,该罩体背对各该导热区的一侧供设置于一散热板体上;及    二定位部,具导热特性,分别套设至该发光元件的二端,其至少一侧与该容置空间内对应各该导热区的位置,并于该容置空间内固定该发光元件,各该定位部分别自对应的导热区,传导该发光元件的热源至该罩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荣
申请(专利权)人:世顶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