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8971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转发器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与转发器端相连,将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转发器端;所述转发器端,与接收端相连,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返回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再由转发器端转发至发送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数据形式,选取铱星模块、北斗模块相应的通信方式进行发送,并且具有断点续传功能和采用有确认的通信方式,从而实现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数据传输和提高该数据传输可靠性的目的。性的目的。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网络中数据传输而言,有FTP、RCP、SCP、RSYNC等方法。其中,FTP是最常用的入门式文件传输方法;RCP相对于FTP可以保留文件属性并可递归的拷贝子目录;SCP相对于RCP可以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RSYNC更适用于大数据的同步,并支持断点重传。现有的通用数据传输软件与工具均是为常规网络环境设计与优化的,缺少对卫星通信链路的不稳定性以及更细颗粒度流量控制的支持,也不能用于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式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能够实现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数据传输,且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基于铱星、北斗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其包括:发送端、转发器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与转发器端相连,将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转发器端;所述转发器端,与接收端相连,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返回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再由转发器端转发至发送端。
[0005]优选地,所述发送端包括:监控模块、控制信息模块、任务模块和第一数据模块,其中:所述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指定文件夹下发生变动的文件,所述发生变动的文件将会被发送;所述控制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所述任务模块,用于把要被发送的文件加入任务队列;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用于将数据封装成自定义协议格式的数据包;所述任务模块对数据进行分块,再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模块封装成数据包依次发送给所述转发器端,若发送当前数据包后未收到确认数据包或收到错误的确认数据包,即为断点,则从所述断点开始继续发送数据包。
[0006]优选地,所述转发器端包括:转发控制模块、铱星模块和斗模块,其中:所述转发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发送给发送端,并将接收端返回的确认数据包发送给发送端;所述铱星模块,用于控制铱星短报文或数据拨号两种通信方式发送数据;所述北斗模块,用于控制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发送数据。
[0007]优选的,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数据模块和校验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块,用于将对接收到的数据封装成自定义协议格式的数据包或对
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所述校验模块,用于对解封装后的数据进行校验,将校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模块进行封装,产生所述确认数据包,并将所述确认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转发器端。
[0008]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形式包括:大文件、小文件和控制消息;所述大文件和小文件产生于所述监控模块;所述控制信息产生于控制信息模块,由用户输入;所述铱星模块根据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形式,选择发送方式,当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形式为大文件或小文件时,通过所述铱星模块控制下的数据拨号方式发送;当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形式为控制信息时,通过所述铱星模块或北斗模块控制下的短报文方式发送。
[0009]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形式为控制信息时,通过所述铱星模块控制下的短报文方式发送,如果由于无信号或数据丢失,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确认数据包,则通过北斗模块控制下的短报文方式发送数据并获取返回的确认数据包。
[0010]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数据传输,并且具有断点续传功能和采用有确认的通信方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铱星、北斗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转发器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与转发器端相连,将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转发器端;所述转发器端,与接收端相连,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返回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再由转发器端转发至发送端。
[001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铱星、北斗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转发器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与转发器端相连,将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转发器端;所述转发器端,与接收端相连,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返回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再由转发器端转发至发送端。
[0015]所述发送端包括:监控模块、控制信息模块、任务模块和第一数据模块,其中: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指定文件夹下发生变动的文件,所述发生变动的文件将会被发送;所述发送变动的文件即为内容发生改变的文件或新增的文件;所述控制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此模块功能由另一独立进程完成;所述任务模块,用于把要被发送的文件加入任务队列;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用于将数据封装成自定义协议格式的数据包。
[0016]所述任务队列包括任务列表,所述任务列表为任务信息的列表,所述任务信息主要包括:任务ID,任务类型,任务状态,任务优先级,错误次数,文件大小,分块大小,当前位置,出错时间,恢复时间,控制信息参数,文件MD5值,回执标志,文件名,文件完整路径;所述任务ID唯一标识一个任务;任务优先级用于表示任务的重要程度,处理任务将会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处理;所述文件MD5存储用于校验的信息;所述回执标志表示是否需要确认数据包;由于铱星、北斗通信链路带宽的限制,所述文件逻辑上被分为小文件、大文件;所述小文件可被封装成单个数据包,所述大文件需要被封装成多个数据包;所述当前位置标识当前发送的大文件的某个位置的数据包,用于发送失败后,从当前位置继续封装并发送数据包;所述发送失败为超时未收到确认数据包或收到错误的确认数据包。
[00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铱星、北斗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转发器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与转发器端相连,将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转发器端;所述转发器端,与接收端相连,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返回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再由转发器端转发至发送端。
[0018]所述发送端包括:监控模块、控制信息模块、任务模块和第一数据模块,其中:所述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指定文件夹下发生变动的文件,所述发生变动的文件将会被发送;所述发送变动的文件即为内容发生改变的文件或新增的文件;所述控制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此模块功能由另一独立进程完成;所述任务模块,用于把要被发送的文件加入任务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转发器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与转发器端相连,将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转发器端;所述转发器端,与接收端相连,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返回确认数据包,所述确认数据包再由转发器端转发至发送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监控模块、控制信息模块、任务模块和第一数据模块,其中:所述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指定文件夹下发生变动的文件,所述发生变动的文件将会被发送;所述控制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所述任务模块,用于把要被发送的文件加入任务队列;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用于将数据封装成自定义协议格式的数据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器端包括:转发控制模块、铱星模块和北斗模块,其中:所述转发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并将接收端返回的确认数据包发送给发送端;所述铱星模块,用于控制铱星短报文或数据拨号两种通信方式发送数据;所述北斗模块,用于控制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发送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铱星、北斗双模通信的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数据模块和校验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封装成自定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策都宁车明孙超汤善江肖健毕重科魏继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