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装置及口罩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6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及口罩机,下料装置包括配重块和检测部件,配重块具有用于供耳带线缠设的第一线槽,第一线槽沿配重块的外周布置;检测部件具有用于发射光电信号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电信号的接收部,发射部和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配重块设置,以根据接收部能否接收到经过配重块反射的光电信号来确定配重块是否偏离预设位置,进而确定缠设在配重块上的耳带线的拉伸程度,以使最终确定的多个耳带段的长度相等,极大地减少了最终确定的多个耳带段之间的误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口罩机的耳带线定长方式容易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料装置及口罩机
本技术涉及口罩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口罩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口罩机已经实现了耳带线的自动下料。但是,传统的口罩机采取运动拉扯的方式对耳带线进行定长,由于耳带线有弹性,当耳带线的拉伸程度不同时,容易造成定长的误差,进而导致耳带长度偏差,影响口罩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料装置及口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口罩机的耳带线定长方式容易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其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具有用于供耳带线缠设的第一线槽,第一线槽沿配重块的外周布置;检测部件,检测部件具有用于发射光电信号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电信号的接收部,发射部和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配重块设置,以根据接收部能否接收到经过配重块反射的光电信号来确定配重块是否偏离预设位置,进而确定缠设在配重块上的耳带线的拉伸程度。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两个滑杆,两个滑杆相对设置;配重块具有滑槽,滑槽沿配重块的外周布置;配重块位于两个滑杆之间,各个滑杆的至少部分均设置在滑槽内,以使配重块沿两个滑杆可滑动。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拉线轮,拉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压轮,压轮具有第二线槽,第二线槽沿压轮的外周布置;压轮与拉线轮接触,以使拉线轮带动压轮转动,进而使耳带线移动;其中,配重块位于压轮的下方,以使经过第二线槽的耳带线缠设在第一线槽内。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过线轮,第一过线轮可转动地设置,第一过线轮具有第三线槽,第三线槽沿第一过线轮的外周布置;其中,第一过线轮位于配重块的上方,以使经过第一线槽的耳带线缠设在第三线槽内。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夹具,第一夹具位于配重块的下游,第一夹具用于夹住耳带线;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具有相对于第一夹具的夹取位置和定长位置,第二夹具在夹取位置和定长位置之间可往复地移动;其中,当第二夹具处于夹取位置时,第二夹具用于夹取从第一夹具中伸出的耳带线的端部;当第二夹具从夹取位置向定长位置移动时,第一夹具释放耳带线,以使第二夹具带动耳带线移动;当第二夹具移动至定长位置后,第一夹具夹住耳带线。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剪切部件,剪切部件位于第一夹具的靠近第二夹具的一侧,以当第二夹具带动耳带线的端部移动至定长位置后,剪切部件用于裁剪出恒定长度的耳带段。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夹取部件,第一夹取部件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夹具的一侧,第一夹取部件用于夹取第一夹具所夹住的耳带段的一端;第二夹取部件,第二夹取部件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二夹具的一侧,第二夹取部件用于夹取耳带段的另一端,以通过第一夹取部件和第二夹取部件将耳带段的两端分别下料至相应的口罩片上的两个焊接位置处。进一步地,下料装置还包括挡块,挡块套设在两个滑杆中的一个滑杆上,挡块位于配重块的上方,以对配重块进行限位。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口罩机,其包括上述的下料装置。进一步地,下料装置为两个,两个下料装置分别位于传送口罩片的传送路径的两侧。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料装置包括配重块和检测部件,配重块具有用于供耳带线缠设的第一线槽,第一线槽沿配重块的外周布置;通过设置检测部件,并使检测部件的发射部和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配重块设置,即当配重块处于预设位置处时,发射部和接收部均与配重块相对设置,发射部发射出的光电信号经过配重块反射至接收部,以使接收部接收到光电信号;由于配重块对缠设在其第一线槽内的耳带线具有一定的压力,这会对耳带线的拉伸程度造成影响,同时,不同拉伸程度的耳带线也会对配重块是否处于预设位置而造成影响,故可以通过确定配重块是否偏离预设位置,来确定耳带线的拉伸是否合适;当配重块处于预设位置处时,耳带线在其相应的拉伸程度下所确定的多个耳带段的长度均相同;当配重块发生偏离,则确定的多个耳带段的长度会产生误差,如果该误差过大,则会对最终成型的口罩质量造成影响。可见,使用本下料装置能够极大地减少最终确定的多个耳带段之间的误差,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口罩机的耳带线定长方式容易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料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下料装置的拉线轮、压轮、第一过线轮以及配重块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下料装置的B处放大结构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下料装置的第二过线轮和第四理线部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两个下料装置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下料装置;11、配重块;111、第一线槽;112、滑槽;13、拉线轮;14、压轮;141、第二线槽;15、第一过线轮;151、第三线槽;16、过线杆;17、第一理线部;171、第一理线孔;18、驱动电机;19、第二理线部;191、第二理线孔;20、滑杆;21、挡块;31、第一夹具;32、第二夹具;321、驱动部件;33、剪切部件;51、第三理线部;511、第三理线孔;52、第四理线部;521、第四理线孔;53、第二过线轮;531、第四线槽;60、固定架;6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100,请参考图1至图5,下料装置100包括配重块11和检测部件,配重块11具有用于供耳带线缠设的第一线槽111,第一线槽111沿配重块11的外周布置;检测部件具有用于发射光电信号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电信号的接收部,发射部和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配重块11设置,以根据接收部能否接收到经过配重块11反射的光电信号来确定配重块11是否偏离预设位置,进而确定缠设在配重块11上的耳带线的拉伸程度。在本技术的下料装置100中,通过设置检测部件,并使检测部件的发射部和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配重块11设置,即当配重块11处于预设位置处时,发射部和接收部均与配重块11相对设置,发射部发射出的光电信号经过配重块11反射至接收部,以使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配重块(11),所述配重块(11)具有用于供耳带线缠设的第一线槽(111),所述第一线槽(111)沿所述配重块(11)的外周布置;/n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具有用于发射光电信号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电信号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所述配重块(11)设置,以根据所述接收部能否接收到经过所述配重块(11)反射的光电信号来确定所述配重块(11)是否偏离所述预设位置,进而确定缠设在所述配重块(11)上的所述耳带线的拉伸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重块(11),所述配重块(11)具有用于供耳带线缠设的第一线槽(111),所述第一线槽(111)沿所述配重块(11)的外周布置;
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具有用于发射光电信号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电信号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均朝向位于预设位置的所述配重块(11)设置,以根据所述接收部能否接收到经过所述配重块(11)反射的光电信号来确定所述配重块(11)是否偏离所述预设位置,进而确定缠设在所述配重块(11)上的所述耳带线的拉伸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
两个滑杆(20),所述两个滑杆(20)相对设置;所述配重块(11)具有滑槽(112),所述滑槽(112)沿所述配重块(11)的外周布置;所述配重块(11)位于所述两个滑杆(20)之间,各个所述滑杆(20)的至少部分均设置在所述滑槽(112)内,以使所述配重块(11)沿两个所述滑杆(20)可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
拉线轮(13),所述拉线轮(13)可转动地设置;
压轮(14),所述压轮(14)具有第二线槽(141),所述第二线槽(141)沿所述压轮(14)的外周布置;所述压轮(14)与所述拉线轮(13)接触,以使所述拉线轮(13)带动所述压轮(14)转动,进而使所述耳带线移动;
其中,所述配重块(11)位于所述压轮(14)的下方,以使经过所述第二线槽(141)的耳带线缠设在所述第一线槽(1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过线轮(15),所述第一过线轮(15)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过线轮(15)具有第三线槽(151),所述第三线槽(151)沿所述第一过线轮(15)的外周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过线轮(15)位于所述配重块(11)的上方,以使经过所述第一线槽(111)的耳带线缠设在所述第三线槽(1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夹具(31),所述第一夹具(31)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清清卞国任眭敏鲁鹏胡康张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