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09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该装置设置于方形杆件与转辙机壳体的连接处,该装置包括方形杆件、圆柱套、圆孔套、密封件、毛毡以及定位螺栓,所述密封件包括堵孔圈、方形密封圈及圆形密封圈,所述圆柱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方形杆件上形成整体,圆柱套与方形杆件之间设有毛毡及方形密封圈,圆柱套在圆孔套内滑动,圆孔套固定在转辙机壳体外侧,所述圆孔套与圆柱套之间设有堵孔圈、毛毡和圆形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圆孔套与圆柱套相对位移时的防水功能;同时本密封装置结构简单,且利用现有转辙机上的已有螺钉孔进行本密封装置的固定,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辙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现有部分转辙机的动作杆以及锁闭杆采用的是方形杆件,如图1、图2所示,此类转辙机在使用中经常会发现动作杆/锁闭杆与转辙机外壳的接触部分出现渗水现象,转辙机内部进水后,在昼夜交替过程中会反复产生水汽和凝露的交替变化,由于结构原因,不开盖晾晒的情况下,进入机内的水分难以排出机外。而当水进入转辙机内部后,会造成转辙机内部零件锈蚀,进而可能导致转辙机电气元件因受潮而失效,影响转辙机内部电路通断,造成转辙机无法正常工作,影响行车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对于已经安装使用的此类转辙机如果进行全部替换,所产生的人工成本、设备成本以及列车停运成本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解决现有方形杆转辙机容易进水的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方形杆件与转辙机壳体的连接处,该装置包括方形杆件、圆柱套、圆孔套、密封件、毛毡以及定位螺栓,所述密封件包括堵孔圈、方形密封圈及圆形密封圈,所述圆柱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方形杆件上形成整体,圆柱套与方形杆件之间设有毛毡及方形密封圈,圆柱套在圆孔套内滑动,圆孔套固定在转辙机壳体外侧,所述圆孔套与圆柱套之间设有堵孔圈、毛毡和圆形密封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杆件为动作杆和锁闭杆。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孔套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6微米,所述圆柱套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6微米。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圆柱套与方形杆件之间的毛毡及方形密封圈均位于圆柱套的外端部位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圆柱套上靠转辙机壳体处为毛毡,靠外侧的方形密封圈为防水密封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孔套与圆柱套之间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堵孔圈、圆形密封圈和毛毡。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杆件为动作杆,在动作杆两端均设有该密封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杆件为锁闭杆,在锁闭杆伸出端设有该密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无需更换整个转辙机,只需要在传统方形杆转辙机上加装本密封装置即可实现圆孔套与圆柱套相对位移时的防水功能;2、本密封装置结构简单,且利用现有转辙机上的已有螺钉孔进行本密封装置的固定,方便快捷;3、装了该密封装置,雨水不易进入转辙机内部,可不用安装用于杆件的遮雨罩。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方形杆转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方形杆转辙机连接铁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标标记说明:1为动作杆、2为锁闭杆、3为动作杆防护管、4为锁闭杆防护管、5为动作杆方孔套、6为锁闭杆方孔套、7为动作杆位于铁轨连接侧端的定位螺栓、8为动作杆位于防护管侧的定位螺栓、9为锁闭杆位于铁轨连接侧端的定位螺栓、10为圆孔套、11为圆柱套、12为圆孔套与圆柱套之间的毛毡、13为方形密封圈、14为转辙机壳体、15为定位螺栓、16为圆形密封圈、17为堵孔圈、18为圆柱套与方形杆件之间的毛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现有的方形杆转辙机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方案主要用于此种转辙机。此种转辙机的动作杆1和锁闭杆2均为方形杆。动作杆1为对称结构,杆动作杆1的一端连接铁轨,另一端处于备用状态,并在该处于备用状态的一端上固定的套有动作杆防护管3,动作杆防护管3通过螺钉固定在转辙机壳体上,在该动作杆1位于转辙机壳体内的部分设置有两个定位螺栓,一个是动作杆位于铁轨连接侧端的定位螺栓7,一个是动作杆位于防护管侧的定位螺栓8。动作杆1与铁轨连接端是通过动作杆方孔套5与转辙机壳体连接,动作杆1处于备用状态的一端也是通过一个动作杆方孔套5与转辙机壳体连接。锁闭杆2伸出端通过锁闭杆方孔套6与转辙机壳体连接,锁闭杆2的另一端套有锁闭杆防护管4,该锁闭杆防护管4通过螺钉固定在转辙机壳体上,该锁闭杆2不是完全对称结构,其伸出端设有锁闭杆位于铁轨连接侧端的定位螺栓9,其在另一侧没有设置有定位螺栓。此方形杆转辙机的动作杆1和闭锁杆2穿过转辙机壳体的孔为圆形孔,动作杆防护管3和锁闭杆防护管4与动作杆1和锁闭杆2之间是有空间缝隙,本技术的方案恰好也利用了这两个特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如图3、图4所示,该装置设置于方形杆件与转辙机壳体的连接处,该装置包括圆柱套11、圆孔套10、毛毡和密封件。密封件包括堵孔圈、方形密封圈及圆形密封圈。圆柱套11通过定位螺栓15固定在方形杆件上形成整体,圆柱套11与方形杆件之间设有毛毡18及方形密封圈13。圆柱套10在圆孔套11内滑动,圆孔套10固定在转辙机壳体14外侧,圆孔套10与圆柱套11之间设有堵孔圈17、毛毡12和圆形密封圈16。方形杆件为动作杆和锁闭杆。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同时又减小滑动阻力,圆孔套10的表面粗糙度需要小于1.6微米,圆柱套11的表面粗糙度也小于1.6微米。为了进一步提高圆柱套11与方形杆件之间的密封性能,圆柱套11与方形杆件之间的毛毡18及方形密封圈13均位于圆柱套11的外端部位置。圆柱套11上靠转辙机壳体14处为毛毡18,起润滑作用,靠外侧的方形密封圈13为防水密封圈,起防水防尘密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圆柱套11与圆孔套10之间的密封性能,圆孔套10与圆柱套11之间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堵孔圈17、圆形密封圈16和毛毡12。圆形密封圈12为防水防尘密封圈。将本技术应用于图1、图2所示转辙机上时,直接拆卸掉原动作杆1两端设置的动作杆方孔套5(有动作杆防护管3的需要先拆除动作杆防护管3)、动作杆位于铁轨连接侧端的定位螺栓7以及动作杆位于防护管侧的定位螺栓8,然后将加装好方形密封圈13和毛毡18的圆柱套11套在动作杆1的两端,该圆柱套11上设有螺孔,调整该螺孔的位置与动作杆1拆卸掉定位螺栓后的孔对齐,并用原定位螺栓将圆柱套11与动作杆1固定。该圆柱套11的外径小于转辙机壳体上开设的用于穿过动作杆1的孔径,该圆柱套11的外径小于动作杆防护管3的内径。然后将加装好堵孔圈17、圆形密封圈16和毛毡12的圆孔套10套在圆柱套11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转辙机壳体14上(无需重新打孔,直接利用拆除原动作杆方孔套5后遗留下的孔),然后将动作杆防护管3固定在圆孔套10上即可。与转辙机配合的螺钉孔都是基于原转辙机的各螺钉孔设置,无需重新打孔。当改动锁闭杆2时,由于锁闭杆2仅在伸出端设有锁闭杆位于铁轨连接侧端的定位螺栓9,故只在锁闭杆2伸出端设置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方形杆件与转辙机壳体的连接处,该装置包括方形杆件、圆柱套、圆孔套、密封件、毛毡以及定位螺栓,所述密封件包括堵孔圈、方形密封圈及圆形密封圈,所述圆柱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方形杆件上形成整体,圆柱套与方形杆件之间设有毛毡及方形密封圈,圆柱套在圆孔套内滑动,圆孔套固定在转辙机壳体外侧,所述圆孔套与圆柱套之间设有堵孔圈、毛毡和圆形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方形杆件与转辙机壳体的连接处,该装置包括方形杆件、圆柱套、圆孔套、密封件、毛毡以及定位螺栓,所述密封件包括堵孔圈、方形密封圈及圆形密封圈,所述圆柱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方形杆件上形成整体,圆柱套与方形杆件之间设有毛毡及方形密封圈,圆柱套在圆孔套内滑动,圆孔套固定在转辙机壳体外侧,所述圆孔套与圆柱套之间设有堵孔圈、毛毡和圆形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杆件为动作杆和锁闭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方形杆件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套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6微米,所述圆柱套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6微米。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渝
申请(专利权)人:逍游世界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