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系统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51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岔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道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道,第一股道上设有第一导向梁;至少两个第二股道,每个第二股道上设有第二导向梁,每个第二股道的一端均与第一股道的一端相连以形成分岔口,每个第二股道的第二导向梁和第一导向梁在分岔口处间隔设置,分岔口处设有至少两个股道线圈,每个股道线圈对应一个所述第二股道,股道线圈沿对应的第二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道岔控制器,道岔控制器与至少两个股道线圈均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岔系统,机电设备少,故障率低,且故障后的维修时间短,可以降低成本。与轨道车辆配合使用时,可以实现电磁式导向,使轨道车辆进入相应的第二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岔系统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岔系统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道岔通常采用机械式道岔,道岔机械设备较多,故障率较高,且故障后的维修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线路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道岔系统,所述道岔系统的机电设备相对较少,故障率低,且故障后的维修时间短,从而可以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道岔系统的轨道交通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轨道交通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道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道,所述第一股道上设有第一导向梁;至少两个第二股道,每个所述第二股道上设有第二导向梁,每个所述第二股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股道的一端相连以形成分岔口,每个所述第二股道的所述第二导向梁和所述第一导向梁在所述分岔口处间隔设置,所述分岔口处设有至少两个股道线圈,每个所述股道线圈对应一个所述第二股道,所述股道线圈沿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道岔控制器,所述道岔控制器与至少两个所述股道线圈均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系统,通过在分岔口处设置至少两个股道线圈,且使每个股道线圈沿对应的第二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使至少两个股道线圈与道岔控制器均电连接,道岔系统的机电设备少,故障率低,且故障后的维修时间短,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与包括与股道线圈耦合的至少一个车载接收线圈的轨道车辆配合使用时,可以实现电磁式导向,使轨道车辆进入相应的第二股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股道线圈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中心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股道的邻近所述分岔口的一端设有车辆感应器,所述车辆感应器与所述道岔控制器通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道岔系统进一步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道岔控制器和所述股道线圈均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道岔系统进一步包括:道岔平台,所述道岔平台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股道之间,所述道岔平台上设有所述道岔控制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梁和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梁的邻近所述分岔口的一端沿朝向所述分岔口中心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梁设在所述第一股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股道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梁两侧的上表面为第一走行面,所述第一导向梁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梁的顶面为第一安全面;所述第二导向梁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股道的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梁两侧的上表面为第二走行面,所述第二导向梁的侧面为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梁的顶面为第二安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梁的上部设有第一防侧翻件,所述第一防侧翻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梁的侧面;所述第二导向梁的上部设有第二防侧翻件,所述第二防侧翻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梁的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股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防护栏;所述第二股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防护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道岔系统,所述道岔系统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道岔系统;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所述道岔系统上行走,所述轨道车辆上设有至少一个车载接收线圈,所述车载接收线圈适于与所述道岔系统的所述股道线圈耦合,当所述轨道车辆行走至所述分岔口处时所述轨道车辆的主动转向装置控制所述轨道车辆主动转向以进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股道中的其中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轨道交通系统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车辆感应器,所述车辆感应器设在所述第一股道的邻近所述分岔口的一端,所述车辆感应器与所述道岔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轨道车辆经过所述车辆感应器,所述车辆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所述道岔控制器;所述道岔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所述股道线圈通电;在所述轨道车辆驶入所述股道线圈的上方后,两个所述车载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股道线圈耦合,并将各自的电压信号反馈给所述轨道车辆的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根据两个所述车载接收线圈的所述电压信号的差值计算所述轨道车辆偏离相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偏离距离;当所述偏离距离大于零时,所述转向控制器控制所述轨道车辆转向以使所述轨道车辆跟随所述股道线圈转向;当所述偏离距离等于零时,所述轨道车辆沿当前方向继续行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轨道车辆经过所述车辆感应器,所述车辆感应器将所述信号传递给地面信号系统,所述地面信号系统将预定进路信息发送给所述道岔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两个车载接收线圈和股道线圈的感应原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车辆和第一股道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第一股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道岔系统100;第一股道1;第一导向梁11;第一走行面12;第一导向面13;第一安全面14;第一防侧翻件15;第一防护栏16;第二股道2;第二导向梁21;中心线22;分岔口3;股道线圈31;道岔控制器4;车辆感应器5;备用电源6;逆变器7;道岔平台8;轨道车辆200;车载接收线圈201;走行轮202;导向轮203;安全轮204;逃生门2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系统100。道岔系统100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道岔系统100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道岔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道1、至少两个第二股道2以及道岔控制器4。具体而言,第一股道1上设有第一导向梁11。每个第二股道2上设有第二导向梁21。轨道车辆200包括主动转向装置,当轨道车辆200驶下轨道梁(包括第一股道1、第二股道2)进入公路时,轨道车辆200可以通过主动转向装置实现主动转向,此时轨道车辆为路轨两用车辆。轨道车辆200例如路轨两用车辆可以骑跨在第一导向梁11和第二导向梁21上。每个第二股道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左端)均与第一股道1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相连以形成分岔口3,每个第二股道2的第二导向梁21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第一股道,所述第一股道上设有第一导向梁;/n至少两个第二股道,每个所述第二股道上设有第二导向梁,每个所述第二股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股道的一端相连以形成分岔口,每个所述第二股道的所述第二导向梁和所述第一导向梁在所述分岔口处间隔设置,所述分岔口处设有至少两个股道线圈,每个所述股道线圈对应一个所述第二股道,所述股道线圈沿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n道岔控制器,所述道岔控制器与至少两个所述股道线圈均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股道,所述第一股道上设有第一导向梁;
至少两个第二股道,每个所述第二股道上设有第二导向梁,每个所述第二股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股道的一端相连以形成分岔口,每个所述第二股道的所述第二导向梁和所述第一导向梁在所述分岔口处间隔设置,所述分岔口处设有至少两个股道线圈,每个所述股道线圈对应一个所述第二股道,所述股道线圈沿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
道岔控制器,所述道岔控制器与至少两个所述股道线圈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股道线圈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中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股道的邻近所述分岔口的一端设有车辆感应器,所述车辆感应器与所述道岔控制器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道岔控制器和所述股道线圈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道岔平台,所述道岔平台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股道之间,所述道岔平台上设有所述道岔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梁和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梁的邻近所述分岔口的一端沿朝向所述分岔口中心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梁设在所述第一股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股道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梁两侧的上表面为第一走行面,所述第一导向梁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梁的顶面为第一安全面;
所述第二导向梁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股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股道的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梁两侧的上表面为第二走行面,所述第二导向梁的侧面为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梁的顶面为第二安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梁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桃华颜学刚杨志荣谢志斌潘灿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