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舒畅专利>正文

一种静接点组及自动开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05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接点组及自动开闭器,涉及铁路道岔转辙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转辙机静接点组的盖板处的绝缘防护较薄弱,爬电风险较大的的技术问题。该静接点组包括底壳、盖板和多个电连接件,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由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绝缘带,能阻断水汽凝结形成的导电层。凸起结构阻碍了凝结水从其中一个平面流淌至另一平面时或两个平面之间的凝结水的汇合,从而破坏了由凝结水通过张力所形成的导电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导电层在电连接件之间断开,从而降低了电连接件之间的爬电风险,使静接点组整体及静接点组盖板处的绝缘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接点组及自动开闭器
本技术涉及铁路道岔转辙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静接点组及自动开闭器。
技术介绍
电动转辙机通常采用直流160伏和交流380伏三相电动机驱动来完成道岔的转换工作。道岔的转换通过转辙机中自动开闭器的动接点组插入和拔出静接点组来控制。静接点组的绝缘性关系到自动开闭器的电安全性,进而影响电动转辙机的道岔转换可靠性及车辆行驶安全性。由于道岔使用环境的气候多样化,道岔和转辙机周围大自然的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会与空气中的杂质相混合,潮湿空气和雨水会随着转辙机动作杆与标示杆伸缩形成的转辙机内负压进入转辙机内部,可以形成导电介质。从而潮湿环境下,电连接件之间非常容易产生爬电现象。本申请人于专利号为CN20975713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转辙机用静接点组和自动开闭器,采用盖板与底壳接触面之间绝缘密封的方式,避免了相互隔离的相邻电连接件之间由于潮湿产生的导电层而产生爬电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已解决了由于潮湿产生的爬电问题。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潮湿环境下,静接点组的盖板暴露于环境中的面积较大,尤其是盖板的上表面由于水平设置,也是最易凝露和形成连续导电层的潮湿区域。而现有技术对这一区域的绝缘防护较薄弱,爬电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绝缘性能更优的静接点组及自动开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静接点组的盖板处的绝缘防护较薄弱,爬电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静接点组,包括底壳、盖板和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底壳具有放置所述电连接件的容置型腔,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底壳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由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绝缘带,能阻断和劈断水汽凝结形成的导电层。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盖板的前端面沿伸至所述盖板的后端面。可选地,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具有尖端的所述凸起结构,且两个所述平面的夹角为锐角。可选地,多个平面依次相交形成轴线平行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棱柱体,所述棱柱体构成了所述凸起结构,且所述棱柱体的棱边构成了阻断所述导电层的分隔线。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结构与所述盖板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包括间隔设置的同组隔离段和邻组隔离段,同组隔离段用于隔离同组的所述电连接件,邻组隔离段用于隔离相邻的异组的所述电连接件。可选地,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底壳上具有电连接件伸出的前端面,且能够于所述底壳的前端面形成贯穿的第二绝缘带,能阻断所述底壳上水汽凝结形成的导电层。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为具有尖端的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由所述底壳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底壳的顶面。可选地,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所述第二隔离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开闭器,包括动接点组和以上任一所述的静接点组。本技术提供的静接点组及设置其的自动开闭器,静接点组的盖板的上表面设置了由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凸起结构,凝结水从其中一个平面流淌至另一平面时在凸起结构的弯折处受限而不能够继续流通,或两个平面之间的凝结水在两个平面的相交处无法汇合,从而破坏了由凝结水通过张力所形成的导电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导电层在电连接件之间断开,从而降低了电连接件之间爬电风险,盖板处以及静接点组整体的绝缘防护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静接点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壳与盖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静接点组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静接点组的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板;2、底壳;31、左螺柱;32、右螺柱;41、左接点片;42、右接点片;5、第一隔离结构;51、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6、第二隔离结构;61、第三凸起;62、第四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接点组,包括底壳2、盖板1和多个电连接件,底壳2具有放置电连接件的容置型腔,盖板1扣合于底壳2的上部开口处;盖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离结构5,第一隔离结构5由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于盖板1的上表面形成贯穿的第一绝缘带,能阻断和劈断水汽凝结形成的导电层。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凸起结构阻碍了凝结水从其中一个平面流淌至另一平面,从而破坏了由凝结水通过张力所形成的导电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导电层按设计意图在左接点片31和右接点片32之间断开,大大降低了左接点片31和右接点片32之间的爬电风险,盖板1处的绝缘防护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图2和图5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由盖板1的前端面沿伸至盖板1的后端面,完全阻断了盖板1上端面的导电层,电连接件的防水绝缘性能得到了提升。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具有尖端的凸起结构,且两个平面的夹角为锐角。尖端把两个平面隔离开来,阻碍了冷凝水由其中之一平面通过张力与其中另一平面的冷凝水汇合连接;当两个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时隔离效果尤佳。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两个平面相交形成轴线平行于盖板1的上表面的三棱柱体,三棱柱体构成了凸起结构,且三棱柱体的顶棱边作为阻断导电层的分隔线。这一分隔线的作用同上面所述的尖端的作用相同,多个平面相交,两点间的距离更远,多道分隔线进一步降低了爬电风险。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隔离结构5与盖板1一体成型,工艺简单,可靠性高。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隔离结构5的数量为多个,包括间隔设置的作为同组隔离段的第一凸起51和作为邻组隔离段的第二凸起52,第一凸起51用于隔离同组的电连接件(如左接点片41和右接点片42),第二凸起52用于隔离相邻的异组的电连接件(如第一组的右接点片42和第二组的左接点片41)。对于多组电连接件,第二凸起52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绝缘可靠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盖板和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底壳具有放置所述电连接件的容置型腔,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底壳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由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绝缘带,能阻断水汽凝结形成的导电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盖板和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底壳具有放置所述电连接件的容置型腔,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底壳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由至少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绝缘带,能阻断水汽凝结形成的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盖板的前端面沿伸至所述盖板的后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具有尖端的所述凸起结构,且两个所述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多个平面依次相交形成轴线平行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棱柱体,所述棱柱体构成了所述凸起结构,且所述棱柱体的棱边构成了阻断所述导电层的分隔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舒畅季鑫
申请(专利权)人:李舒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