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65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下模,所述底座前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所述底座后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所述气动升降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相连板,所述相连板左右两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相连板中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上膜,所述上膜的顶部外壁中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输水接头,涉及再生混凝土浇筑结构技术领域,缓解了桩很难从结构脱离的问题,缓解了因为再生混凝土高吸水性导致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挺高了浇筑效率和重量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浇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
技术介绍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混凝土桩是指用混凝土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桩,所以再生混凝土桩是指用再生混凝土制成的桩,也着社会建筑工程发展所带来的需求,再生混凝土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浇筑再生混凝土桩的需求也随之而来,现有的传统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存在:1.浇筑成型后很难将桩从结构脱离的问题。2.浇筑成型时很容易因为再生混凝土高吸水性从而导致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3.浇筑时效率很低且再生混凝土桩容易底部区域过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缓解了浇筑成型后很难将桩从结构脱离的问题,缓解了浇筑成型时很容易因为再生混凝土高吸水性从而导致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挺高了浇筑效率和重量均匀度。(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下模,所述底座前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所述底座后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所述气动升降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相连板,所述相连板左右两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相连板中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上膜,所述上膜的顶部外壁中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输水接头,所述输水接头由上膜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水喷头,所述上模的顶部外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脱模剂接头,所述脱模剂接头由上膜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脱模剂喷头。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前侧由左右两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设有震动槽,所述上模的后侧由左右两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设有震动槽,所述上模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外壁通过震动槽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控震动块。优选的,所述下模左端顶部右侧内壁设有成模槽,所述下模右端顶部左侧内壁设有成模槽,所述上模左右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成模凸轨。优选的,所述下模由的左右端两端顶部内壁贯穿至外壁一周固定连接有浇筑口,所述下模通过左端的浇筑口滑动连接阻断板。优选的,所述底座由左右两侧内壁顶段贯穿至下模底部内壁设有震动槽,所述底座左右两侧内壁顶段通过震动槽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控震动块。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由中段右侧内壁延伸至左侧内壁通过气动升降柱底端设有高压管路,所述高压管路由底座左端内壁贯穿至左侧外壁固定连接高压接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通过底座连接下模,可以使下模结构更稳定保证脱模强度,底座连接有气动升降柱,通过底座支撑连接可以稳定有力,气动升降柱连接有相连板,可以支撑相连板实现升降,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配合使相连板连接上模,多重连接且增大连接表面积保证上膜的升降稳定性,上模连接有脱模剂接头,可以外接脱模剂传输管路,脱模剂接头连接有脱模剂喷头,外接脱模剂传输管路后可以通过脱模剂喷头实现模内喷洒脱模剂,上膜和下模均设有震动槽,连接有第一电控震动块和第二电控震动块,可以在脱模时通过震动使桩和模内表面分离,且脱模时通过喷洒的脱模剂可以缓解桩与模内表面的连接强度,因为相关零部件的相互配合,所以缓解了浇筑成型后很难将桩从结构脱离的问题。(2)、该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通过上膜的顶部外壁中端左右两侧连接有输水接头,输水接头可以外接输水管路,输水接头由上膜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连接有输水喷头,输水接头外接输水管路后可以通过输水喷头实现模内喷水,且两边均有喷头和接头也可保证输水稳定性,且通过双边的浇筑口可以保证水分不会堆积,因为相关零部件的相互配合,所以缓解了浇筑成型时很容易因为再生混凝土高吸水性从而导致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3)、该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通过下模由的左右端两端顶部内壁贯穿至外壁一周连接有浇筑口,双边的浇筑口可以加速浇筑效率,下模通过左端的浇筑口滑动连接阻断板,当浇筑进行到一半时可以通过阻断板关闭单边浇筑口保证成型效果,且双个输水喷头和输水接口可以在浇筑时保证重量均匀度,且下模和上模采取水平设计可以保证浇筑的重量均匀度,因为相关零部件的相互配合,所以挺高了浇筑效率和重量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前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右端区域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左端区域局部放大剖面图。图中:底座-1、下模-2、上模-3、浇筑口-4、气动升降柱-5、高压管路-6、第一电控震动块-7、相连板-8、第一连接块-9、阻断板-10、输水接头-11、脱模剂接头-12、震动槽-13、第二电控震动块-14、成模槽-15、成模凸轨-16、输水喷头-17、脱模剂接头-18、第二连接块-19、高压接头-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包括底座1、上模3、下模2,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下模2,可以使下模2结构更稳定保证脱模强度,所述底座1前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5,所述底座1后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5,通过底座1支撑连接可以稳定有力,所述气动升降柱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相连板8,可以支撑相连板8实现升降,所述相连板8左右两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可以方便相连板8连接上模3,所述相连板8中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9,可以与第一连接块9配合使相连板8连接上模3,所述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上模3,多重连接且增大连接表面积保证上模3的升降稳定性,所述上模3的顶部外壁中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输水接头11,可以外接输水管路,所述输水接头11由上模3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水喷头17,外接输水管路后可以实现模内喷水,所述上模3的顶部外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脱模剂接头12,可以外接脱模剂传输管路,所述脱模剂接头12由上模3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脱模剂喷头18,外接脱模剂传输管路后可以实现模内喷洒脱模剂。所述上模3的前侧由左右两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设有震动槽13,所述上模3的后侧由左右两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设有震动槽13,通过震动槽13可以方便设置电控震动块,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模(3)、下模(2),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下模(2),所述底座(1)前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5),所述底座(1)后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5),所述气动升降柱(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相连板(8),所述相连板(8)左右两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所述相连板(8)中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9),所述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上模(3),所述上模(3)的顶部外壁中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输水接头(11),所述输水接头(11)由上模(3)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水喷头(17),所述上模(3)的顶部外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脱模剂接头(12),所述脱模剂接头(12)由上模(3)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脱模剂喷头(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模(3)、下模(2),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下模(2),所述底座(1)前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5),所述底座(1)后侧中段的左右两端由内壁贯穿至顶部外壁设有气动升降柱(5),所述气动升降柱(5)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相连板(8),所述相连板(8)左右两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所述相连板(8)中端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9),所述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上模(3),所述上模(3)的顶部外壁中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输水接头(11),所述输水接头(11)由上模(3)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水喷头(17),所述上模(3)的顶部外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脱模剂接头(12),所述脱模剂接头(12)由上模(3)顶端外壁贯穿至内壁固定连接有脱模剂喷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的前侧由左右两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设有震动槽(13),所述上模(3)的后侧由左右两端外壁贯穿至内壁设有震动槽(13),所述上模(3)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进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硕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