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示专利>正文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06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有效步骤:模台、模具表面清理;脱模剂喷涂;预应力钢筋铺设及张拉,钢筋骨架、模具放置;预埋水电;浇铸混凝土;粗抹;拉毛;养护、吊具放置;预应力钢筋断线;拆模;成品、转运、叠放等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其预应力钢筋在断线前增加吊具,形成对板体的多点支撑,进而避免了叠合板底板因预应力钢筋断线导致的板面翘曲和开裂的问题,同时,由于吊具的设置可以增加叠合板底板堆放地层数,突破了预应力叠合板底板只能堆放六层的限制,节约堆放场地和增加了运输过程装载数量;另外,叠合板在堆放和使用过程中只需两端支撑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加工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以下简称: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互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预制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楼板的主筋即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筋和构造钢筋。叠合板底板可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不需抹灰直接粉刷。鉴于以上优点,叠合板正逐步大面积应用于各类住宅及公建工程中。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由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低,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中钢筋的应变大大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高强度钢筋是不合理的。为了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弥补混凝土与钢筋拉应变之间的差距,人们把预应力运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去。亦即在外荷载作用到构件上之前,预先将钢筋拉伸,构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的拉力时,首先抵消混凝土中已有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能使混凝土受拉而后出现裂缝,因而延迟了构件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而叠合板底板所采用的就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叠合板底板的厚度一般在35-60毫米左右,而预应力钢筋的使用,导致叠合板底板很容易出现翘曲的事情,因翘曲问题,则导致叠合板底板出现断裂的问题,现有目前的做法就是叠合板底板减少的跨度,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叠合板底板的板面翘曲的问题,但也导致了叠合板底板的跨度有限,制约了叠合板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叠合板底板容易出现板面翘曲、断裂的问题,提出一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有效避免叠合板底板板面翘曲实现大跨度叠合板底板制作且可以替代钢筋桁架降低造价提高效率,增加工厂制作运输和现场使用过程中的堆放层数、减少支撑数量实现两端支撑,并且能重复使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有效步骤:a、首先对模台和模具的表面进行清理,确保模台和模具表面的干净;b、待模台和模具清理干净后,对模台表面喷脱模剂并通过刮平器将脱模剂刮平,保证脱模剂的均匀性和厚度;c、采用张拉装置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并编制好钢筋骨架;d、将清理好的模具放置在模台的指定位置,并在模具内放置好钢筋骨架;e、在模具内放置水电安装的预埋装置;f、向模具内浇铸混凝土并振捣,确保无气泡、蜂窝;g、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粗抹,确保表面基本平整、无外漏石子、外表面无凹凸现象;h、待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拉毛工作;i、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钢筋骨架的吊环的周围放置连接吊块,连接吊块将吊环包裹在内,在连接吊块上方放置吊杆,吊杆沿混凝土长边方向设置,在吊杆上设置连接螺栓,连接螺栓钩在吊环,确保连接螺栓和吊环之间的张紧状态;j、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养强度的70%~75%后,剪断预应力钢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而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k、拆卸模具将混凝土和模具分离;l、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得到叠合板底板;m、然后钩住叠合板底板上吊杆的两个点,对叠合板底板进行吊装转运、叠放。作为优选,所述h步骤中,所述吊杆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吊杆设置,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贯穿连接孔设置,所述连接螺栓包括用于连接螺栓在吊环的拉钩部以及设置在拉钩部上方的螺栓部,所述螺纹部伸出连接孔的一端套装有螺帽,所述连接螺栓通过螺帽固定在吊杆上。作为优选,所述h步骤中,所述连接吊块上设置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贯穿连接吊块设置,所述吊环和连接螺栓伸入到吊装孔内设置。作为优选,所述h步骤中,所述混凝土上设置有两道吊杆,所述吊杆沿混凝土的长边方向设置。作为优选,所述h步骤中,所述连接吊块的材质为混凝土。作为优选,所述m步骤中,叠合板底板至少叠放7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通过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其预应力钢筋在断线前增加吊杆,形成对板体的多点支撑,进而避免了叠合板底板因预应力钢筋断线导致的板面翘曲和断裂的问题,同时,由于连接吊块可以增加叠合板底板堆放地层数,突破了预应力叠合板底板只能堆放六层的限制,节约堆放场地和增加了运输过程装载数量;减少支撑数量,另外,叠合板底板在堆放和使用过程中只需两端支撑即可。并且能重复使用降低造价为叠合板底板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叠合板底板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叠合板底板的侧视图;以上各图中,1、叠合板底板;11、吊环;2、吊杆;21、连接孔;3、连接螺栓;31、拉钩部;32、螺栓部;4、螺帽;41、连接环;5、连接吊块;51、吊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以解决叠合板底板在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板面翘曲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模台和模具的表面进行清理,确保模台和模具表面的干净,由于叠合板底板的后期使用需要实现底部直接粉刷,这就需要确保模台和模具表面的干净,确保无混凝土的残留。待模台和模具清理干净后,对模台表面脱模剂并通过刮平器将脱模剂刮平,保证脱模剂的均匀性和厚度,脱模剂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优先选用水性脱模剂,如果是共用的模台的话,在喷涂脱模剂前可能需要划线,划线的主要目的就是划出模具装边线以及水电预埋件的位置。接下来就是钢筋骨架的编制,由于需要对钢筋施加预应力,为此,先使用张拉设备夹持住钢筋的两端,对钢筋施加拉力,待施加完成后,然后根据张拉的钢筋,编织钢筋骨架即可。然后,将清理好的模具放置在模台的指定位置,模具与模台紧固,下边模和模台之间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然后,并在模具内放置好钢筋骨架。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置钢筋骨架时,张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有效步骤:/na、首先对模台和模具的表面进行清理,确保模台和模具表面的干净;/nb、待模台和模具清理干净后,对模台表面喷脱模剂并通过刮平器将脱模剂刮平,保证脱模剂的均匀性和厚度;/nc、采用张拉装置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并编制好钢筋骨架;/nd、将清理好的模具放置在模台的指定位置,并在模具内放置好钢筋骨架;/ne、在模具内放置水电安装的预埋装置;/nf、向模具内浇铸混凝土并振捣,确保无气泡、蜂窝;/ng、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粗抹,确保表面基本平整、无外漏石子、外表面无凹凸现象;/nh、待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拉毛工作;/ni、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钢筋骨架的吊环的周围放置连接吊块,连接吊块将吊环包裹在内,在连接吊块上方放置吊杆,吊杆沿混凝土长边方向设置,在吊杆上设置连接螺栓,连接螺栓钩在吊环,确保连接螺栓和吊环之间的张紧状态;/nj、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养强度的70%~75%后,剪断预应力钢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而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nk、拆卸模具将混凝土和模具分离;/nl、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得到叠合板底板;/nm、然后钩住叠合板底板上吊杆的两个点,对叠合板底板进行吊装转运、叠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有效步骤:
a、首先对模台和模具的表面进行清理,确保模台和模具表面的干净;
b、待模台和模具清理干净后,对模台表面喷脱模剂并通过刮平器将脱模剂刮平,保证脱模剂的均匀性和厚度;
c、采用张拉装置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并编制好钢筋骨架;
d、将清理好的模具放置在模台的指定位置,并在模具内放置好钢筋骨架;
e、在模具内放置水电安装的预埋装置;
f、向模具内浇铸混凝土并振捣,确保无气泡、蜂窝;
g、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粗抹,确保表面基本平整、无外漏石子、外表面无凹凸现象;
h、待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拉毛工作;
i、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钢筋骨架的吊环的周围放置连接吊块,连接吊块将吊环包裹在内,在连接吊块上方放置吊杆,吊杆沿混凝土长边方向设置,在吊杆上设置连接螺栓,连接螺栓钩在吊环,确保连接螺栓和吊环之间的张紧状态;
j、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养强度的70%~75%后,剪断预应力钢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而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k、拆卸模具将混凝土和模具分离;
l、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示刘芹
申请(专利权)人:王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