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738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包括原种的制备、栽培种的制备、桑黄的栽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桑黄栽培方法能够稳定出黄,具有发菌速度快、子实体生长发育稳定、产量和质量波动性较小、现黄时间短、生物效率高等特点。生物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黄是一种珍稀药用真菌,素有“森林黄金”之美称,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关于桑黄的药用功能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详细记载,其主要功能有治疗痢疾、盗汗、血崩、血淋、脐腹涩痛、脱肛泻血、带下、闭经、止泻、延年等。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降低血脂、抑制尿酸等作用,药用价值很高,尤其在抗肿瘤方面,已被证实优于灵芝等药用真菌,已成为国内外医药制剂和保健品研究开发的热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现有的桑黄栽培方法出黄慢且不稳定、生产周期长、生物效率低,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出黄较快且能够稳定出黄、子实体生长发育稳定、产量和质量波动性较小、生产周期短、管理成本低、生物效率高的的桑黄栽培方法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 QJF

3,于2020年07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227。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1)按照重量百分比将75~80%杂木屑,13~18%的麦麸,1~3%豆粕,1~2.5%糖,1~1.5%生石灰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2%~65%之间,装入折径17cm的聚丙烯菌袋内,在121℃保持2h;
[0008](2)将灭菌后的菌袋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条件下,按重量百分比5%的比例将栽培种接入培养料中,栽培种覆盖料面1/2以上,接种后立即封口,在22~28℃、通风条件良好的室内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
[0009](3)将表面布满淡黄色菌丝体的菌袋移入栽培棚内并码放在一起,表面覆盖遮阳网,棚内给予散射光,使菌袋完成转色并达到生理成熟;
[0010](4)在棚内挖坑,坑中喷绿霉净,用灭菌刀片在生理成熟的菌袋上割口,并向割口处喷洒微生物菌剂,套袋,然后立放于菌床上,之后采用昼夜温差的方法刺激出黄,即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8℃,催蕾期间空气湿度85~90%,散射光;
[0011](5)割口处现黄后,去除所套袋子,喷雾状水,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0~95%,加大通风,光照800lux,待子实体组织变坚硬,菌盖由鲜黄色转为暗黄色,并见少量孢子弹射,即可
采收。
[0012]所述栽培方法为袋料栽培模式。
[0013]作为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复合益生菌发酵物、壳聚糖、微量元素、多肽、硒元素;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8~15份、所述壳聚糖1~5份、所述微量元素0.5~1份、所述多肽0.1~1份、所述硒元素5~8份。
[0014]作为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生物菌剂还包括抗病促生长因子。
[0015]作为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生物菌剂,其中,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的发酵物。
[0016]作为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其制备方法为,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分别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活化后混合,按照质量百分比3%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于30℃培养48~72h。
[0017]所述桑黄,包括桑黄QJF

3,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227。
[0018]作为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微生物菌剂的配方为:以重量份数计,复合益生菌发酵物10份、壳聚糖(分子量50kDa)3份、亚硒酸钠7份、磷酸二氢钾0.8份、大豆多肽0.2份;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sedose udomouas palustris,ACCC 1065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var.Aterrimus,GDMCC 800060)、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ACCC 10012)分别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活化后按照质量比1:2:1混合,按照质量百分比3%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
[0019]作为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所述杂木屑,为桑枝木屑或柞树、栎树木屑。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1](1)将当年冬季砍伐的柞木劈成块后,拼成直径15cm~17cm的段木捆,用塑料绳捆扎好,投入清水中浸泡20min,捞出后控水20min,装入折径19cm~22cm、长39cm~45cm、厚0.005cm~0.008cm的低压聚乙烯料袋,在木段两头和缝隙内填充木屑麦麸营养料,木屑、麦麸比例为3:1,加适量水拌匀,含水量55%~66%之间,扎好袋口,段木与塑料袋要紧密贴合,常压灭菌,4h~6h内控制温度上升至100℃,在此温度下保持16h~18h,待锅内温度自然降至60℃以下出锅;
[0022](2)采用一头接种的方式,用接种铲挖取菌种后快速送入料袋,菌种须覆盖料面1/2以上,接种后立即封口,在22~28℃、通风条件良好的室内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
[0023](3)将表面布满淡黄色菌丝体的菌棒移入栽培棚内并码放在一起,表面覆盖遮阳网,棚内给予散射光,使菌袋完成转色并达到生理成熟;
[0024](3)在棚内按深6cm,株行距10cm或12cm的距离挖坑,坑中喷绿霉净;用灭菌刀片在生理成熟的菌袋上割口,立放于坑中,埋上沙土,沙土含水量70%~72%,向菌棒的割口处喷洒微生物菌剂,套袋,然后立放于菌床上,之后采用昼夜温差的方法刺激出黄,即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8℃,催蕾期间空气湿度85%~90%,散射光;
[0025]割口处现黄后,去除所套袋子,喷雾状水,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0%,加大通风,光照800lux;进入冬季后,将遮阳网直接覆盖在菌棒表面,控温保湿,次年4月份将遮阳网揭至大棚顶部,起到防晒作用;当地气温进入20℃以后,桑黄子实体进入生长期,常规出菇方式进行管理。
[0026]所述栽培方法为仿野生栽培模式。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桑黄栽培方法发菌速度快、出黄较快且能够稳定出黄、子实体生长发育稳定、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百分比将75~80%杂木屑,13~18%的麦麸,1~3%豆粕,1~2.5%糖,1~1.5%生石灰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2%~65%之间,装入折径17cm的聚丙烯菌袋内,在121℃保持2h;(2)将灭菌后的菌袋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条件下,按重量百分比5%的比例将栽培种接入培养料中,栽培种覆盖料面1/2以上,接种后立即封口,在22~28℃、通风条件良好的室内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3)将表面布满淡黄色菌丝体的菌袋移入栽培棚内并码放在一起,表面覆盖遮阳网,棚内给予散射光,使菌袋完成转色并达到生理成熟;(4)在棚内挖坑,坑中喷绿霉净,用灭菌刀片在生理成熟的菌袋上割口,并向割口处喷洒微生物菌剂,套袋,然后立放于菌床上,之后采用昼夜温差的方法刺激出黄,即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8℃,空气湿度85~90%,散射光;(5)割口处现黄后,去掉所套袋子,喷雾状水,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0~95%,加大通风,光照800lux,待子实体组织变坚硬,菌盖由鲜黄色转为暗黄色,并见少量孢子弹射,即可采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为袋料栽培模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复合益生菌发酵物、壳聚糖、微量元素、多肽、硒元素;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8~15份、所述壳聚糖1~5份、所述微量元素0.5~1份、所述多肽0.1~1份、所述硒元素5~8份。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还包括抗病促生长因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其中,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的发酵物。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物,其制备方法为,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分别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活化后混合,按照质量百分比3%接种于液体发酵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华胡清秀杜芳邹亚杰张祺郑仲桂张德智叶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