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731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一维码识别模块、工控机、伺服定位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工作区域外;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通过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机床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设置在加工机床的入料辊道上;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伺服定位模块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给定的数据进行定位运动;伺服定位模块包括设置在入料辊道中间的十字定位台,以及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以往缺口定位不准确,拉模量不清楚的问题,不仅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轮毂机加工入料的定位方式,特别是设计一种既能识别模号又能精准定位的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企业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轮毂生产过程中的搬运工作已经逐渐由机器人代替人工搬运。目前轮毂加工普遍采用机床加工的方式,同时企业对生产过程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轮毂搬运机械手拥有更高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之前同一款轮型入料定位分为两种方式去定位:1、缺口定位方式,首先需要在轮毂外面预铸缺口,通过接触式识别缺口位置,达到轮毂角度定位,此方法容易因为铝屑等影响造成误判;2、激光定位,通过激光找到预铸标记位置,达到定位的要求,但是因为激光也会容易受外部影响,造成长时间识别不到或定位错误。研究发现,自动加工过程中,一条机加线每天因为入料定位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达到30次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能够完全避免因为定位错误或定位不到而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最大化的实现不必要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负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一维码识别模块、工控机、伺服定位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工作区域外;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通过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机床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设置在加工机床的入料辊道上;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伺服定位模块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给定的数据进行定位运动;伺服定位模块包括设置在入料辊道中间的十字定位台,以及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伺服电机,所述十字定位台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进一步的,一维码识别模块通过网线连接所述工控机,并通过工控机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伺服定位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由以太网连接;所述工控机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过网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上设有显示模块。本技术能够快速对产品进行区分,并匹配当前生产型号,并将识别出的对应当前型号的模号发送给系统,系统再进行之后的模号对应分析,大大提高了入料定位识别能力,以及识别效率。一维码识别模块不仅能实现定位,还能识别一维码中当前产品的模号,模号可以传递拉模量信息,提高产品质量。伺服定位模块的伺服系统,提高了定位角度的精准度,增加了定位的精准度,同时还提高了定位的速度。入料辊道和机床通过数据传送,改变机床加工尺寸。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任意产品上线可以有效区分产品的型号,避免因为不同产品导致撞车的事情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基于一维码识别模块1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一维码识别模块1、工控机、伺服定位模块2;如图2-4所示,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工作区域外,其上设有显示模块;机床通信模块设置在数控机床上;一维码模块设置在入料辊道3上;数据处理模块和一维码识别模块1通过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机床通信模块连接,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处理模块中;一维码识别模块1与数据处理模块由Profinet以太网连接;伺服定位模块2与数据处理模块由Profinet以太网连接;工控机与数据处理模块也由Profinet以太网连接。伺服定位模块2包括设置在入料辊道3中间的十字定位台21,以及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伺服电机22。伺服定位模块2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给定的数据进行定位运动,即由伺服电机22驱动十字定位台21。一维码识别模块1不仅能实现定位,还能识别一维码中当前产品的模号,模号可以传递拉模量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定位方式的改变,不仅增加了定位的准确率,还提高了定位的速度。数据处理模块和一维码识别模块1达成协商好的通信协议,实现准备读码。所以操作员再发现产品存在尺寸误差时,只需要到此界面修改相应误差值即可,避免了像以往需要暂停整个系统,再走到对应机床操作面板上进行修改数据,既有效的避免了产品不合格品的流出,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施例的基于一维码识别模块1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包括所有带有一维码标识的产品,能够快速、精准识别到轮型,定位轮毂角度,不在需要因为长时间识别不到或识别错误导致的人工停机干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以上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一维码识别模块、工控机、伺服定位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工作区域外;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通过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机床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设置在加工机床的入料辊道上;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伺服定位模块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给定的数据进行定位运动;伺服定位模块包括设置在入料辊道中间的十字定位台,以及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伺服电机,所述十字定位台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一维码识别的机加工入料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一维码识别模块、工控机、伺服定位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工作区域外;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通过设置在加工机床上的机床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设置在加工机床的入料辊道上;所述一维码识别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伺服定位模块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给定的数据进行定位运动;伺服定位模块包括设置在入料辊道中间的十字定位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莉王路军贺文忠汤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