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7288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该方法先将硅胶与水混匀,加入到大豆油中混合,逐渐升温,然后加入凹凸棒土在真空状态下脱色,脱色的大豆油经过传统的脱臭工艺处理,得到的大豆油成品不会发生明显的返色现象。得到的大豆油成品不会发生明显的返色现象。得到的大豆油成品不会发生明显的返色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属于食用油脂精炼加工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脱色大豆油再经过脱臭工艺处理,得到的大豆油成品不会发生明显的返色现象。

技术介绍

[0002]脱胶是大豆油精炼的一个重要的工序,其目的是除去毛油中的磷脂、糖类、蛋白质及金属离子等物质。水化脱胶法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大豆油脱胶方法,即用水混入大豆毛油中,毛油中的磷脂和水结合溶涨,密度增加,从豆油中沉淀下来,从而去除大豆油中的磷脂等物质。酶法脱胶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脱胶技术,与传统脱胶方法相比,酶法脱胶具有脱胶彻底(<10mg/kg)、适应性广、对设备要求低、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少、耗能低、油脂精炼得率高等特点。由此,能够为油脂生产企业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油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0003]无论是水化脱胶还是酶法脱胶,得到的脱胶大豆油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精炼处理。一般精炼分为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采用化学法精炼需要对脱胶油进行加碱处理,从而减少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减轻后端脱臭的压力,但是化学法精炼会造成中性油大量损失,不符合提高精炼油脂得率。如果采用物理精炼,由于脱胶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必须在脱臭阶段提高脱臭温度,延长脱臭时间,才能脱臭精炼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但在脱臭温度高,脱臭时间长的情况下,得到的精炼大豆油出现的色泽变深现象,即油脂返色。色泽是评价油脂品质主要的感官质量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0004]影响大豆油返色的因素很多,例如油脂色素的氧化、异构化或低分子色素的聚合,油脂自动氧化,油脂异构化,油脂中的金属离子(如铁离子、铜离子)活性物质,油脂中残存的磷脂等。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影响因素的方法,从而有效缓解脱胶大豆油物理精炼后返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缓解脱胶大豆油物理精炼后返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大豆油返色的问题与油脂脱色的方法有关,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以合适的方式添加,并进行适度的脱色处理,经过脱臭得到的精炼大豆油返色现象得到明显控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1)硅胶活化:将硅胶与水混合,得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
[0008](2)硅胶脱色:将所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大豆油中,混合并逐渐升温;以及
[0009](3)凹凸棒土脱色:加入凹凸棒土,在真空下脱色。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脱色方法与现有的脱色方法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创新点:
[0011](I)传统的油脂脱色采用活性白土作为吸附剂,由于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会引入
酸、碱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容易将酸、碱以及活性白土中重金属脱色油中,可能会催化油脂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造成精炼油容易返色。本专利技术引入硅胶和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由于硅胶和凹凸棒土不需要经过酸、碱等处理,不会催化油脂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得到的精炼大豆油返色现象不明显。
[0012](II)本专利技术采用先加硅胶后吸附,再加凹凸棒土的方式进行脱色对油脂中的皂化物的吸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抑制精炼大豆油返色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了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的各操作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6](1)硅胶活化:将硅胶与水混合,得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
[0017](2)硅胶脱色:将所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大豆油中,混合并逐渐升温;以及
[0018](3)凹凸棒土脱色:加入凹凸棒土,在真空下脱色。
[001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豆油为大豆毛油经过脱胶处理(包括水化脱胶和酶法脱胶)脱除其中的磷脂而得到的脱胶大豆油。
[002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硅胶活化包括:将所述硅胶与水按质量比为1:1~10:1(例如1:1~2:1或2:1~10:1)混合,在60℃~90℃(例如60℃~75℃或75℃~90℃)温度下,用搅拌机混合10~30min(例如10~20min或20~30min)。优选地,所述硅胶为食用级硅胶,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25~45wt%,柠檬酸<10wt%,含水量55~75wt%。
[002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硅胶脱色包括:将所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所述脱胶大豆油中,搅拌并逐渐升温至60~90℃(例如60~75℃或75~90℃),保持10~30min(例如10~20min或20~30min)。优选地,所述硅胶占所述脱胶大豆油的比例为0.05~1.0wt%(例如0.05~0.5wt%或0.5~1.0wt%)。
[00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述凹凸棒土脱色包括:加入所述凹凸棒土,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90~120℃(例如90~110℃或110~120℃),在真空状态下脱色10~60min(例如10~30min或30~60min)。优选地,所述凹凸棒土占所述脱胶大豆油的比例为0.5~5wt%(例如0.5~2.5wt%或2.5~5wt%)。优选地,所述凹凸棒土过筛后目数为150~200目。
[002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过滤步骤(4):通过过滤除去步骤(3)的混合物中的硅胶和凹凸棒土,得到脱色大豆油。
[002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脱臭步骤(5):对步骤(4)中的所述脱色大豆油进行脱臭处理,得到精炼大豆油。优选地,所述脱臭处理的温度为240

260℃、处理时间为60

120min。
[0025]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1)硅胶活化:将所述硅胶与水按质量比为1:1~10:1混合,在60℃~90℃温度下,
用搅拌机混合10~30min;
[0027](2)硅胶脱色:将所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脱胶大豆油中,搅拌并逐渐升温至60~90℃,保持10min~30min,其中,所述硅胶占所述酶法脱胶油的比例为0.05~1.0wt%;
[0028](3)凹凸棒土脱色:加入所述凹凸棒土,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90~120℃,真空状态下保持10~60min,其中,所述凹凸棒土占所述脱胶大豆油的比例为0.5~5wt%;
[0029](4)过滤:将步骤(3)的混合物通过过滤除去硅胶和凹凸棒土,得到脱色大豆油。
[0030]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大豆油返色与脱色的方法有关,脱色剂的种类,添加方式和脱色温度均会影响大豆油中杂质的脱除和油脂氧化性能等。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以合适的方式添加,并进行适度的脱色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豆油的脱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硅胶活化:将硅胶与水混合,得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2)硅胶脱色:将所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大豆油中,混合并逐渐升温;以及(3)凹凸棒土脱色:加入凹凸棒土,在真空下脱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豆油为大豆毛油经过脱胶处理脱除其中的磷脂而得到的脱胶大豆油;优选地,所述脱胶处理包括水化脱胶和酶法脱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硅胶活化包括:将所述硅胶与水按质量比为1:1~10:1混合,在60℃~90℃温度下,用搅拌机混合10~30min。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硅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25~45wt%,柠檬酸含量<10wt%,含水量为55~75wt%。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硅胶脱色包括:将所述硅胶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所述大豆油中,搅拌并逐渐升温至60~90℃,保持10~30min;优选地,所述硅胶占所述脱胶大豆油的比例为0.05~1.0wt%。6.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步骤(3)中,所述凹凸棒土脱色包括:加入所述凹凸棒土,搅拌并逐渐升温至90~120℃,在真空状态下脱色10~60min;优选地,所述凹凸棒土占所述脱胶大豆油的比例为0.5~5wt%。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昭先王风艳王翔宇程倩刘启东王满意孙玉萍陈焱詹亚名孙承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东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