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42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所述的引流转接管包括橡皮软管和转接管接头组成,所述的橡皮软管分为深静脉置管端、连接端和引流袋端,所述转接管接头中空并具有内螺纹,所述在转接管接头的内部还设有中心管,该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管接头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所述伸入的中心管与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固定连接。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用广泛,为一次性使用产品,连接过程简便易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中的污染风险,且能够避免引流不畅及管路意外滑脱时外界气体大量进入患者的胸腔造成气胸,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辅助
,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
技术介绍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是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积液增多可引起脏器压迫,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单次穿刺引流后,极大可能出现积液再次增多,但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因有创穿刺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因此目前临床多采用深静脉置管留置胸腔或腹腔,以便多次引流积液,创伤小,操作简便,目前各家医院均在使用。但该深静脉置管无法直接连接引流袋,目前临床普遍使用橡皮软管进行连接,连接过程费力,操作过程易造成感染,且不慎滑脱后有气体大量涌入胸腔形成气胸的风险。中国专利申请:CN206543321U公开了一种新型多接头引流管转接器,包括外圈、内圈、引流分管及圆弧挡片开关,外圈包裹在内圈外围,引流分管的数量为四个,引流分管穿过外圈与内圈相连通,引流分管端部连接有一个接头,接头内设有一个单向阀,圆弧挡片开关贴合在内圈的内壁上。该装置虽然可以实现与不同引流管进行引流,但该装置结构复杂,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而且在针对不同引流时还需要来回更换引流分管,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低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避免外界气体进入胸腔,且能够时刻的保持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引流效率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而关于这种新型的引流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所述的引流转接管包括橡皮软管和转接管接头组成,所述的橡皮软管分为深静脉置管端、连接端和引流袋端,且所述的橡皮软管为一体式结构设置;所述转接管接头中空并具有内螺纹,所述在转接管接头的内部还设有中心管,该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管接头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且所述伸入的中心管与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外螺纹接头内部,所述另一端的口径与所述外螺纹接头的内径相匹配。在上述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橡皮软管的引流袋端呈喇叭状结构,且在引流袋端的端口处还固定设置一带有弹性的封口膜片,所述的封口膜片呈四瓣设置,且在插入时膜片会被撑开,拔出后膜片会回弹闭合。在上述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橡皮软管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所述的支撑棱条位于橡皮软管长径的同一侧,且相连支撑条之间形成引流槽。上述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横向剖视图的视角下,所述支撑棱条的边缘为抛物线状;或所述支撑棱条的截面为三角形。上述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橡皮软管的引流袋端端口处的内径为6-8mm,连接端、深静脉置管端的内径都为5-6mm。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可适用于目前各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各种引流袋,且为一次性使用产品,连接过程简便易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污染风险,大大增加置管引流体腔内积液的安全性和便捷性。2、本技术中所述的橡皮软管内壁上支撑棱条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的负压作用下,使橡皮软管的管壁不会完全贴合在一起,能够时刻的保持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引流效率。3、本技术中所述封口膜片的设置能够防止在引流袋插头意外脱落时,空气大量进入患者的胸腔,形成严重气胸,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橡皮软管上引流袋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橡皮软管的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转接管接头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橡皮软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实施例2中所述橡皮软管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橡皮软管2.转接管接头3.深静脉置管端4.连接端5.引流袋端6.内螺纹7.中心管8.封口膜片9.支撑棱条10.引流槽实施例1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请参见附图1-5所示,附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橡皮软管上引流袋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橡皮软管的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转接管接头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橡皮软管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附图1、附图4所示,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所述的引流转接管包括橡皮软管1和转接管接头2组成,所述的橡皮软管1分为深静脉置管端3、连接端4和引流袋端5,且所述的橡皮软管1为紧凑型设置,其便于对转接管的两个连接端进行牢固固定;所述转接管接头2中空并具有内螺纹6,该内螺纹6与外接的引流插管中空的外螺纹接头相匹配,方便与引流插管进行连接,所述在转接管接头的内部还设有中心管7,该中心管7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管接头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3,且所述伸入的中心管7与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3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心管7的另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外螺纹接头内部,所述另一端的口径与所述外螺纹接头的内径相匹配。请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橡皮软管的引流袋端4呈喇叭状结构,该设置能够方便引流袋接口插入,且在引流袋端4的端口处还固定设置一带有弹性的封口膜片8,所述的封口膜片8呈四瓣设置,且在插入后,封口膜片8会被撑开,进行正常引流,而且此时橡胶软管处的引流袋端5因引流袋接头的插入,使四周的封口膜片8紧贴橡胶软管的内部,增加了引流袋接头与橡皮软管处引流袋端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其气密性,避免了意外滑脱的风险;且当引流袋插头不慎滑脱掉落后膜片会回弹封闭。该设置能够防止空气大量进入橡皮软管从而进入患者的胸腔,形成严重气胸,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请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橡皮软管1为圆形设置,其后期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椭圆形,且所述橡皮软管的的内壁上还设置有4根支撑棱条9,所述的4根支撑棱条9位于橡皮软管1长径的同一侧,且相连支撑棱条之间形成引流槽10。在该视角下,所述的支撑棱条9的边缘为抛物线形状。所述支撑棱条的设置即使是在较强负压作用下,橡皮软管的管壁也不会完全贴合在一起,能够时刻保持引流通畅;且所述橡皮软管的形状、支撑棱条的数量和形状都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橡皮软管1的引流袋端5端口处的直径为9mm,连接端4、深静脉置管端3的直径都为6mm。从制作工艺上来讲,所述橡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转接管包括橡皮软管和转接管接头组成,所述的橡皮软管分为深静脉置管端、连接端和引流袋端,且所述的橡皮软管为一体式结构设置;所述转接管接头中空并具有内螺纹,所述在转接管接头的内部还设有中心管,该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管接头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且所述伸入的中心管与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外螺纹接头内部,所述另一端的口径与所述外螺纹接头的内径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转接管包括橡皮软管和转接管接头组成,所述的橡皮软管分为深静脉置管端、连接端和引流袋端,且所述的橡皮软管为一体式结构设置;所述转接管接头中空并具有内螺纹,所述在转接管接头的内部还设有中心管,该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管接头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且所述伸入的中心管与橡皮软管的深静脉置管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外螺纹接头内部,所述另一端的口径与所述外螺纹接头的内径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皮软管的引流袋端呈喇叭状结构,且在引流袋端的端口处还固定设置一带有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