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调节系统、车体、车辆、车顶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03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2
本申请提供了车顶调节系统、车体、车辆、车辆中车顶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在智能汽车上,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ADAS)/高级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ing System,ADS)结合。其中,车顶调节系统包括车体210,包括车顶211和车身本体212,车顶211通过调节机构220与车身本体212相连;控制器230,通过调节机构220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节车辆的迎风面积,以使得车辆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提高用户体验,当车迎面积减小时,有利于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当迎面积增大时,有利于增大车舱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顶调节系统、车体、车辆、车顶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车顶调节系统、车体、车辆、车辆中车顶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的电动化,续驶里程焦虑已经成为车辆用户普遍的心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除了车体电子器件(如空调、车灯、仪表盘、控制器、中控屏等)运行时所消耗的电能之外,克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阻力也是另一个耗能的重要因素。其中,车辆的行驶阻力主要包括车辆内的传动阻力,来自于车辆所行驶的地面的地面阻力,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等。
[0003]通常,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可以分为3种:(1)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的阻力;(2)空气划过车体产生的摩擦阻力;(3)车辆的外型阻力。其中,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阻力可以通过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而减小。在现有技术中,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是通过降低车辆车身的底盘高度,遮挡车辆轮胎,以减小车辆轮胎的迎风面积,从而减小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阻力。
[0004]然而,上述这种通过降低车身的底盘高度,遮挡车辆轮胎,以减小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阻力的方案,降低了车身的底盘高度,导致汽车的车身的底盘容易与地面发生剐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顶调节系统、车体、车辆、车辆中车顶的调节方法及装置,以使得车辆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当车辆的迎面积减小时,有利于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当车辆的的迎面积增大时,有利于增大车辆中车舱的空间。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顶调节系统,包括:车体210,包括车顶211和车身本体212,车顶211通过调节机构220与车身本体212相连;控制器230,通过调节机构220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整车辆的迎风面积。
[000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230可以通过调节机构220可以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整车辆的迎风面积,以使得车辆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当车辆的迎面积减小时,有利于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此种场景,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遮挡车辆轮胎,减小车辆轮胎的迎风面积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另一方面,当车辆的的迎面积增大时,有利于增大车辆中车舱的空间。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230通过调节机构220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下降,以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
[000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230可以通过调节机构220可以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下降,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阻力。
[0010]另一方面,当车顶调节系统200的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下降后,还有利于减小车辆后方的真空区,进一步减小车辆的外型阻力。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230通过调节机构220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上升。
[00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230可以通过调节机构220可以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上升,以增大车辆内车舱的空间,以提高用户体验。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节机构220包括多个升降组件;车身本体212包括车身侧面213的多个立柱,其中,多个立柱包括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215,车辆的前后门之间的立柱216,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218,或者车辆的后小窗与车辆的后门之间的立柱217中的一种或多种;车顶211通过多个升降组件中的每个升降组件连接至多个立柱中不同的立柱。
[00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20中的多个升降组件用于连接车身侧面213的多个立柱与车顶211,以简化车辆中调节机构220的复杂度。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立柱中至少部分立柱包含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用于容纳车顶211的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在车顶211上升的过程中,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伸出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在车顶211下降的过程中,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缩进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
[00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立柱或部分立柱中设置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以容纳车顶211的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的升降区域,使得车顶车顶211的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与多个立柱或部分立柱之间活动连接,有利于简化可升降车顶211的结构。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升降组件中的第一升降组件用于连接车顶211和多个立柱中的第一立柱,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与系统中的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传动齿轮221a,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传动齿轮221a转动;第一齿条222a,用于连接车顶211与第一立柱,且第一齿条222a与第一传动齿轮221a啮合,当第一传动齿轮221a按照第一方向转动,通过第一齿条222a推动车顶211上升,当第一传动齿轮221a按照第二方向转动,通过第一齿条222a拉动车顶211下降。
[001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第一传动齿轮221a与第一齿条222a啮合的调节机构220,有利于简化调节机构220的复杂度。
[0019]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体210,包括:车顶211、车身本体212和调节机构220;其中,车顶211通过调节机构220与车身本体212相连;其中,车顶211通过调节机构220与车身本体212相连;调节机构220用于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节车体的迎风面积。
[00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机构220可以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整车辆的迎风面积,以使得车辆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当车辆的迎面积减小时,有利于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此种场景,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遮挡车辆轮胎,减小车辆轮胎的迎风面积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另一方面,当车辆的的迎面积增大时,有利于增大车辆中车舱的空间。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220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
车身本体212下降,以减小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
[002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20可以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下降,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阻力。
[0023]另一方面,当车顶调节系统200的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下降后,还有利于减小车辆后方的真空区,以减小车辆的外型阻力。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节机构220具体用于控制车顶211相对车身本体212上升。
[0025]在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210),包括车顶(211)和车身本体(212),所述车顶(211)通过调节机构(220)与所述车身本体(212)相连;控制器(230),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节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30),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下降,以减小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30),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上升,以增大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20)包括多个升降组件;所述车身本体(212)包括车身侧面(213)的多个立柱,其中,所述多个立柱包括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215),所述车辆的前后门之间的立柱(216),所述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218),或者所述车辆的后小窗与所述车辆的后门之间的立柱(217)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车顶(211)通过所述多个升降组件中的每个升降组件连接至多个立柱中不同的立柱。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立柱中至少部分立柱包含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所述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用于容纳所述车顶(211)的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在所述车顶(211)上升的过程中,所述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伸出所述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在所述车顶(211)下降的过程中,所述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缩进所述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升降组件中的第一升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车顶(211)和所述多个立柱中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系统中的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传动齿轮(221a),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转动;第一齿条(222a),用于连接所述车顶(211)与所述第一立柱,且所述第一齿条(222a)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啮合,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按照第一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条(222a)推动所述车顶(211)上升,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按照第二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条(222a)拉动所述车顶(211)下降。7.一种车体(21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顶(211)、车身本体(212)和调节机构(220);其中,所述车顶(211)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与所述车身本体(212)相连;所述调节机构(220)用于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节所述车体的迎风面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20)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下降,以减小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20)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上升,以增大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20)包括多个升降组件;所述车身本体(212)包括车身侧面(213)的多个立柱,其中,所述多个立柱包括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215),所述车辆的前后门之间的立柱(216),所述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218),或者所述车辆的后小窗与所述车辆的后门之间的立柱(217)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车顶(211)通过所述多个升降组件中的每个升降组件连接至多个立柱中不同的立柱。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立柱中至少部分立柱包含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所述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用于容纳所述车顶(211)的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在所述车顶(211)上升的过程中,所述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伸出所述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在所述车顶(211)下降的过程中,所述升降区域(320a、320b、320c、320d)缩进所述凹陷部(310a、310b、310c、310d)。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升降组件中的第一升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车顶(211)和所述多个立柱中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车体(210)中的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传动齿轮(221a),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转动;第一齿条(222a),用于连接所述车顶(211)与所述第一立柱,且所述第一齿条(222a)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啮合,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按照第一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条(222a)推动所述车顶(211)上升,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a)按照第二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条(222a)拉动所述车顶(211)下降。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顶调节系统。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含无框车窗,所述车顶(211)位于车顶(211)升降行程的上极限位置,且所述无框车窗的车窗玻璃位于车窗玻璃升降行程的上极限位置时,所述车辆的车舱处于密闭状态。15.一种车辆中车顶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车顶调节指令,所述车顶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车辆中的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辆的车身本体(212)的位置;根据所述车顶调节指令,通过调节机构(220)调节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的位置,以调节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其中所述车顶(211)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与所述车身本体(212)相连。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下降,所述根据所述车顶调节指令,通过所述车辆中的调节机构(220)调节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的位置,包括:根据所述车顶调节指令,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下降,以减小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上升,根据所述车顶调节指令,通过所述车辆中的调节机构(220)调节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的位置,包括:根据所述车顶调节指令,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20)控制所述车顶(211)相对所述车身本体(212)上升,以增大所述车辆的迎风面积。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彪孔庆帅滕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