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嘧啶-哌嗪环的5-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90516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含嘧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5

氨基噻唑类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抗癌药物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以及骨髓的恶性肿瘤,由骨髓干细胞发生变异所引起,这种恶变引起的干细胞繁殖速度快,使得白细胞不受机体控制一直生长。调查显示每年约有十多万患者发病,并且大多数患者的生存期只有3

4年,临床上对于如何防治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一直是一个医学难点。
[0003]目前,达沙替尼是一种2

氨基噻唑类药物,并且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体外研究表明,达沙替尼是CYP3A4的底物。达沙替尼与强效抑制CYP3A4的药物(例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利托那韦、泰利霉素)同时使用可增加达沙替尼的暴露。因此,在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不推荐经全身给予强项的CYP3A4抑制剂。根据体外实验的结果,在临床相关的浓度下,达沙替尼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大约是96%。尚未进行研究评价达沙替尼与其它蛋白质结合药物的相互作用。发生置换的可能性及临床意义尚不详。动物研究已经证实了该药的生殖毒性。达沙替尼对人体的潜在危险尚不明确。除非有明确的需要,达沙替尼对精子的作用尚不详,由于缺少安全性和疗效数据,不推荐本品用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老年人(一般年龄≧65岁)的患者使用达沙替尼有可能出现体液潴留和呼吸困难事件。
[0004]临床研究发现,达沙替尼在哺乳动物中,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15%

35%,其原因可能是与药物的首过效应或者不能完全吸收有关。达沙替尼具有pH依赖溶解度且是通过口服来生物利用的,达沙替尼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易被溶解吸收,据达沙替尼的体外溶解数据显示,在pH<4时,溶解量超过691μg/ml,但是当pH>4时,其溶解度就会急剧下降,从pH值为4.26时215μg/ml的溶解量到pH值为6.89时不到1μg/ml溶解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化合物不仅具有现有治疗白血病药物的抗癌活性基团,还通过氮原子位置的特殊变化使其获得了良好的抗癌细胞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具有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
[0008][0009]具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的:将具有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进行水解,水解产物再与2


‑6‑
甲基苯胺进行缩合并将该缩合产物进行脱保护后获得酰胺类化合物。接着将酰胺类化合物与4,6

二氯
‑2‑
甲基嘧啶进行缩合并将该缩合产物与N

羟乙基哌嗪再次进行缩合即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N

(2


‑6‑
甲基苯基)
‑5‑
((6

(4

(2

羟乙基)哌嗪
‑1‑
基)
‑2‑
甲基嘧啶
‑4‑
基)氨基)噻唑
‑2‑
甲酰胺)。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制备具有结构式(I)的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或制备如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具有结构式(I)的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0011][0012]该制备方法如下:
[0013]1)先将具有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进行水解,然后再与2


‑6‑
甲基苯胺进行缩合获得具有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再然后将具有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脱保护后获得酰胺类化合物。
[0014]2)将步骤1)获得的酰胺类化合物先与4,6

二氯
‑2‑
甲基嘧啶进行缩合,然后再将缩合产物与N

羟乙基哌嗪进行缩合即获得具有结构式(I)所述化合物。
[0015]作为优选,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0016]101)采用二碳酸二叔丁酯对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进行氨基保护反应,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化合物A:
[0017][0018]102)将步骤101)获得的带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化合物A经水解、酸化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羧酸类化合物B:
[0019][0020]103)将步骤102)获得的带Boc氨基保护的羧酸类化合物B与2


‑6‑
甲基苯胺进行缩合反应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C:
[0021][0022]104)将步骤103)获得的带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C进行脱保护反应后获得化合物D:
[0023][0024]作为优选,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0025]201)将步骤104)获得的化合物D与4,6

二氯
‑2‑
甲基嘧啶进行缩合反应后获得化合物E:
[0026][0027]202)将步骤201)获得的化合物E与N

羟乙基哌嗪进行缩合反应后获得具有结构式(I)所述化合物:
[0028][0029]作为优选,步骤101)具体为:将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溶于盛有溶剂I的容器中。然后加入催化剂I并搅拌均匀(例如室温下搅拌5

30min)。再然后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独溶于溶剂I中,并将获得的二碳酸二叔丁酯溶液逐滴加入到容器中进行反应(优选在滴加完成后于室温下反应1

10h,优选为3

8h)。TCL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溶剂。最后依次经过滤,洗涤(例如采用溶剂I洗涤1

5次),干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为具有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的:将具有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进行水解,水解产物再与2


‑6‑
甲基苯胺进行缩合并将该缩合产物进行脱保护后获得酰胺类化合物;接着将酰胺类化合物与4,6

二氯
‑2‑
甲基嘧啶进行缩合并将该缩合产物与N

羟乙基哌嗪再次进行缩合即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2.一种制备具有结构式(I)的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或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结构式(I)的含嘧啶

哌嗪环的5

氨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如下:1)先将具有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进行水解,然后再与2


‑6‑
甲基苯胺进行缩合获得具有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再然后将具有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脱保护后获得酰胺类化合物;2)将步骤1)获得的酰胺类化合物先与4,6

二氯
‑2‑
甲基嘧啶进行缩合,然后再将缩合产物与N

羟乙基哌嗪进行缩合即获得具有结构式(I)所述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101)采用二碳酸二叔丁酯对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进行氨基保护反应,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化合物A:102)将步骤101)获得的带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化合物A经水解、酸化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羧酸类化合物B:
103)将步骤102)获得的带Boc氨基保护的羧酸类化合物B与2


‑6‑
甲基苯胺进行缩合反应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C:104)将步骤103)获得的带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C进行脱保护反应后获得化合物D: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201)将步骤104)获得的化合物D与4,6

二氯
‑2‑
甲基嘧啶进行缩合反应后获得化合物E:202)将步骤201)获得的化合物E与N

羟乙基哌嗪进行缩合反应后获得具有结构式(I)所述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具体为:将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溶于盛有溶剂I的容器中;然后加入催化剂I并搅拌均匀(例如室温下搅拌5

30min);再然后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独溶于溶剂I中,并将获得的二碳酸二叔丁酯溶液逐滴加入到容器中进行反应(优选在滴加完成后于室温下反应1

10h,优选为3

8h);TCL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溶剂;最后依次经过滤,洗涤(例如采用溶剂I洗涤1

5次),干燥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化合物A;步骤102)具体为:将带Boc氨基保护的5

氨基噻唑
‑2‑
甲酸乙酯化合物A溶于盛有混合
溶剂的容器中并搅拌均匀(例如室温下搅拌5

30min);然后加入碱溶液(例如在冰浴下逐滴滴加1

3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优选在滴加完成后于室温下反应1

10h,优选为3

8h);TCL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溶剂;最后调节反应体系至酸性(例如在冰浴下逐滴加入盐酸调节pH至1

3),静置后析出沉淀,过滤,洗涤(例如采用水洗涤1

5次),干燥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羧酸类化合物B。6.根据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具体为:将带Boc氨基保护的羧酸类化合物B溶于盛有溶剂II的容器中,然后依次加入(优选为于

5℃冰盐浴下逐滴加入)2


‑6‑
甲基苯胺、缩合剂、缚酸剂I进行反应(优选在滴加完成后于室温下反应3

15h,优选为5

12h);TCL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溶剂;最后经柱层析后获得带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C;步骤104)具体为:将带Boc氨基保护的酰胺类化合物C溶于盛有溶剂II的容器中;然后加入脱保护剂(优选在冰浴下逐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兵刘勇陈雅露毛妤茵方静罗淑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