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5-苯基-1,3,4-噻二唑-2-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714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具体涉及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具体涉及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化疗药物始终是治疗癌症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因此,化疗药物的研发是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HER

2又称ErbB2,是EGFR成员之一,具有重要的信号转导作用。HER

2阳性的癌症患者恶性程度较高,治疗较为困难。并且目前HER

2已成为多种癌症的预后诊断指标。因而,针对HER

2靶点的化疗药物的研发已成为重要的医学任务。
[0003]在针对HER

2抑制剂的抗肿瘤药物研究中,本研究通对喹啉类化合物以及具有噻二唑药效团结构进行药效团分析发现,喹啉类衍生物已被强调为潜在的抗癌剂。且噻二唑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在药物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拟通过拼合原理设计一系列具有二者共同生物作用的全新化合物。以期得到抗肿瘤活性更好的全新化合物,现有技术并未见到相关结构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在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中显现出了良好的结果,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药理研究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目标化合物对HER

2阳性的乳腺癌细胞SK

Br

3细胞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这一作用效果明显优于HER

2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CF

7细胞。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I如下:
[0007][0008]其中:R基团为2位、3位或4位取代的单取代或双取的苯基、氟苯基、氯苯基、溴苯基、苯甲基、苯甲氧基、苯硝基或三氟甲基。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通式为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结构选自下述任意一种:
[0010]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A1)
[0011]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2

氟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A2)
[0012]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3

氟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A3)
[0013]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4

氟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A4)
[0014]N

(5

(2

氯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A5)
[0015]N

(5

(3

氯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A6)
[0016]N

(5

(4

氯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A7)
[0017]N

(5

(2

溴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I如下:其中:R基团为2位、3位或4位取代的单取代或双取的苯基、氟苯基、氯苯基、溴苯基、苯甲基、苯甲氧基、苯硝基或三氟甲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为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结构选自下述任意一种: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2

氟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3

氟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4

氟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N

(5

(2

氯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N

(5

(3

氯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N

(5

(4

氯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N

(5

(2

溴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N

(5

(3

溴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N

(5

(4

溴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苯甲酰胺;
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邻甲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间甲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N

(5

(对甲苯基)

1,3,4

噻二唑
‑2‑
基)苯甲酰胺;4

((6,7

二甲氧基喹啉
‑4‑
基)氧基)甲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浩李馨阳薛文涵钱欣画王德普刘凯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