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阀控制阻尼线性调节阻尼装置以及阻尼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阀控制阻尼线性调节阻尼装置以及阻尼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衰减车辆行驶中的震动主要是通过车辆悬架系统实现的,车辆悬架系统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及主动悬架,由于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力是固定的,无法满足现代车辆对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因此出现了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能够实现理想的减震器阻尼力控制目标,但其能耗大,成本高,结构复杂;而半主动悬架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被动悬架存在的舒适性与稳定性的矛盾,在恶劣的道路工况下也能更好地兼顾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其在控制品质上也接近主动悬架,但其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半主动悬架的核心部件是阻尼可调减震器,阻尼可调减震器能更好的降低车辆相关零件的冲击载荷,抑制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跳动,改善轮胎的接地性能,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降低车辆在急加速、急刹车、转弯时的横向震动,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作为阻尼可调减震器中的最核心的阻尼元件,阻尼连续可调阻尼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阀控制阻尼线性调节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卸压流道和小孔,所述小孔和所述卸压流道间隔设置,所述小孔沿所述外筒的径向贯穿所述外筒;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外筒连接;先导级电磁阀总成,所述先导级电磁阀总成包括电磁组件、第一弹性件、阀芯和柔性簧片,所述电磁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筒,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先导级上腔,所述阀芯和所述电磁组件滑动连接,所述阀芯伸出电磁阀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簧片连接,所述柔性簧片位于所述先导级上腔内,且所述柔性簧片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阀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电磁组件与所述阀芯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令所述阀芯具有朝向所述柔性簧片移动的趋势;主阀调节总成,所述主阀调节总成包括支撑固定件、调节移动件、上固定环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支撑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外筒内,所述支撑固定件与所述电磁组件抵接,且所述柔性簧片贴附于所述支撑固定件,所述支撑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内置流道和第二内置流道,所述第一内置流道内设置有第一单向压片,且所述第一内置流道与所述小孔连通,所述第二内置流道与所述卸压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内置流道和所述第二内置流道均与所述先导级上腔连通,所述调节移动件与所述支撑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移动件包括背压腔,所述阀芯移动带动柔性簧片发生形变,以使所述背压腔与所述先导级上腔连通或者封闭,所述上固定环安装于所述外筒,且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支撑固定件间隔设置,所述调节移动件位于所述支撑固定件和所述上固定环之间,所述调节移动件与所述上固定环之间形成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与所述小孔连通,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固定件和所述调节移动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令所述调节移动件具有朝向所述上固定环移动的趋势,所述上固定环设置有与所述背压腔以及所述主流道连通的调节总成上腔;以及主阀阀片组总成,所述主阀阀片组总成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主阀阀片组总成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调节总成上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卸压流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背离所述卸压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单向压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控制阻尼线性调节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阀片组总成包括:主阀筒,所述主阀筒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主阀筒,且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主阀筒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主阀筒;以及双向通流块,所述双向通流块安装于所述主阀筒,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位于所述双向通流块,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贯穿所述双向通流块,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控制阻尼线性调节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阀片组总成还包括:第一阀片组,所述第一阀片组安装于所述双向通流块,所述第一阀片组将所述第一通道背离所述调节总成上腔的一端覆盖;以及第二阀片组,所述第二阀片组安装于所述双向通流块背离所述第一阀片组的一侧,所述第二阀片组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东升,杨建奎,吴柳杰,陈赞,张军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燕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