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09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设置在电池箱内的若干电池模组和至少两块液冷板。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模组框架内的若干电池。模组框架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端板和设置在后端的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竖直设置。电池呈长条方形结构。电池的电池极柱设置在前端面上。电池的前端面竖直设置,并朝向前端板。电池模组的上下分别设置有液冷板,使得电池模组被夹持并紧贴于上下两块的液冷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冷板分别设置在电池的上方和下方对电池进行冷却,从而提高电池液冷的效果,并降低电池内上下的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基于电池模组的电池包,特别涉及基于电池模组的电池包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上装载有电池组的主要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包由若干电池模组组成。每个电池模组设置有若干电池。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充放电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大。以现有电池模组常用的锂离子电池为例,锂离子电池自身温度保持在20-30℃范围内其充放电性能表现为最佳;当温度低于0℃时,容易充电析锂或放电降功率现象;而当锂离子电池温度超过45℃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会急剧下降,而且可能会出现热失控等安全问题。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导致其温度越来越高,为此需要在电池包或者电池模组中设置液冷系统,以液冷系统为电池进行冷却,从而维持电池长时间使用,否则当电池超过一定温度时,性能极具下降无法正常充放电。现有技术下,基于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中,液冷板或设置在电池模组中或设置在电池包中。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液冷板通常设置在电池的下方。因为电池极柱通常位于电池顶端面上。电池顶端面上通常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池的连接排、采集板以及用于绝缘隔离的线束隔离板等组件。因此,电池顶端面上不具备设置液冷板的空间。即便设置液冷板在电池模组上方,由于液冷板无法紧贴电池,也无法达到应用的冷却效果。而根据一般的热动力学,电解液受热后向上流动的原理,使得电池上方的温度总是高于电池下方。因此,传统将液冷板设置在电池下方的方式对电池冷却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电池内上下具有较大的温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方式下,液冷板设置在电池下方对电池进行冷却的效果不是很好,电池内上下具有较大的温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设置在电池箱内的若干电池模组和至少两块液冷板;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模组框架内的若干电池;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端板和设置在后端的后端板以及设置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的板框;前端板和后端板竖直设置;电池呈长条方形结构;电池的电池极柱设置在前端面上;电池的前端面竖直设置,并朝向前端板;电池模组的上下分别设置有液冷板,使得电池模组被夹持并紧贴于上下两块的液冷板之间。进一步,前端板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后端板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电池模组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的螺栓以及穿过第二安装孔的螺栓固定在电池箱的箱底上。进一步,前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根竖直的第一安装孔柱;后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根竖直的第二安装孔柱;第一安装孔柱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柱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进一步,电池模组分成若干个分别排列在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排;电池模组排的上方设置有一块液冷板,下方设置有一块液冷板。进一步,电池模组排有两个;两个电池模组排内的电池模组数量相同。进一步,两个电池模组排的电池模组一一相对设置。进一步,前端板上设置有输出电极;两个电池模组排的电池模组的前端板朝向内侧设置。进一步,电池的后端面上设置有防爆阀;电池的后端面是和前端面相背的面;后端板上设置有爆开孔;爆开孔和电池的防爆阀一一对应;爆开孔分别正对着电池的防爆阀。进一步,两个电池模组排的电池模组的后端板朝向外侧设置。进一步,电池模组排上下设置的液冷板相串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将电池极柱从顶端面移动至侧端面上,从而在电池的顶面上留出液冷板设置的空间,使得液冷板分别设置在电池的上方和下方对电池进行冷却,从而提高电池液冷的效果,并降低电池内上下的温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池包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池包实施例隐藏电池模组上方的液冷板后的俯视图。图3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池模组分解示意图,其中,图3为前端视角的电池模组分解示意图,图4为后端视角的电池模组分解示意图。其中,1是电池箱,2是电池模组,200是电池模组排,210是电池模组前端,220是电池模组后端,21是前端板,211是连接组件,212是第一安装孔,213是输出电极,214是第一安装孔柱,22是后端板,221是爆开孔,222是第二安装孔,224是第二安装孔柱,230是板框,231是U形板框,232是盖板,24是电池,241是前端面,242是电池极柱,243是后端面,244是防爆阀,290是模组框架;3是液冷板,31是进出口,32是液冷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电池箱1、设置在电池箱1内的若干电池模组2和至少两块液冷板3。电池模组2分成若干个分别排列在电池箱1内的电池模组排200。电池模组排200的上方设置有一块液冷板3,下方设置有一块液冷板3,使得每个电池模组2上下分别设置有液冷板3,电池模组2被被夹持于上下两块的液冷板3之间,并且电池模组2的上下分别紧贴液冷板3。液冷板3包括设置在板体上的两个进出口31和液冷通道32。液冷通道32以回旋的方式设置在板体上,两端分别连通进出口31。电池模组排2上下设置的液冷板3可以串接,也可以并联。本实施例优选电池模组排2上下设置的液冷板3相串接。具体而言,电池包的其中一个液冷进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电池模组排2上方的液冷板3的其中一个进出口31,电池模组排2上方的液冷板3的另外一个进出口31通过管道连接电池模组排2下方的液冷板3的其中一个进出口31,电池模组排2下方的液冷板3的另外一个进出口31通过管道连接电池包的另外一个液冷进出口。由此,用于液冷热交换的媒介液体从电池包的一个液冷进出口进入电池包后,依次流经电池模组排2上方的液冷板3和下方的液冷板3后,从电池包的另外一个液冷进出口流出;或者,媒介液体从电池包的一个液冷进出口进入电池包后,依次流经电池模组排2下方的液冷板3和上方的液冷板3后,从电池包的另外一个液冷进出口流出。一般而言,媒介液体为水,或者为加了抗冻剂的水。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2是基于端部连接的电池模组。如图3、图4所示,电池模组2包括模组框架290和设置在模组框架290内的若干电池24。模组框架290包括设置在前端210的前端板21和设置在后端220的后端板22以及设置在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之间的板框230。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为竖直设置的板体。板框230包括U形板框231和盖板232。盖板232通过搭扣机构扣在U形板框231形成前后贯通的电池容纳腔。该前后贯通的电池容纳腔的前端210和后端220分别通过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密封。电池24排列设置在该电池容纳腔内。电池24呈长条方形结构。电池24的两个电池极柱242设置在前端面241上。电池24的后端面243上设置有防爆阀244。电池24的后端面243是和前端面241相背的面。电池24以前端面241和后端面243竖直的方式设置在模组框架290内,并且前端面241朝向前端板21,后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1)、设置在电池箱(1)内的若干电池模组(2)和至少两块液冷板(3);电池模组(2)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模组框架内的若干电池(24);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端板(21)和设置在后端的后端板(22)以及设置在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之间的板框(230);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竖直设置;电池模组(2)的上下分别设置有液冷板(3),使得电池模组(2)被夹持并紧贴于上下两块的液冷板(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1)、设置在电池箱(1)内的若干电池模组(2)和至少两块液冷板(3);电池模组(2)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模组框架内的若干电池(24);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端板(21)和设置在后端的后端板(22)以及设置在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之间的板框(230);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竖直设置;电池模组(2)的上下分别设置有液冷板(3),使得电池模组(2)被夹持并紧贴于上下两块的液冷板(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电池(24)呈长条方形结构;电池(24)的电池极柱(242)设置在前端面(241)上;电池(24)的前端面(241)竖直设置,并朝向前端板(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前端板(21)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212);后端板(22)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222);电池模组(2)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212)的螺栓以及穿过第二安装孔(222)的螺栓固定在电池箱(1)的箱底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端部连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前端板(21)上设置有至少两根竖直的第一安装孔柱(214);后端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两根竖直的第二安装孔柱(224);第一安装孔柱(214)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212);第二安装孔柱(224)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游张鹏占杨娇杨秋立刘晨南姜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