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9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和收容若干个电池的围框,围框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电池的收容空间,侧板和端板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的连接板,输出极底座和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可避免在振动过程中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防止因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池模组使用中,对于电池模组的正负极铜排通常使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固定的底座通常位于电池模组的连接板上,被称为输出极底座。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有振动,需要将输出底座进行一定的固定限位,防止其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业内现阶段常用的措施是通过螺栓将输出极底座固定在连接板上,或者使用注塑使输出极底座与连接板一体成型,还有通过输出极本身的结构固定在连接板上。对于螺栓连接方式使用了额外的零部件从而增加了安装时间,对于注塑成型方式不适用于金属连接板,通过输出极本身的结构固定在连接板上是一种更为节省人力物力的方式,但设计较为困难。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借由多个卡合结构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和收容若干个电池的围框,围框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电池的收容空间,侧板和端板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的连接板,输出极底座和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底座与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以避免该电池模组在振动过程中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防止因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较佳地,本技术的多个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结构,第一卡合结构包括卡合件和与卡合件相匹配的卡合孔,卡合件设于输出极底座的底部,卡合孔设于连接板的侧壁上。较佳地,本技术的输出极底座和连接板通过两个第一卡合结构进行卡接,卡合件包括呈弹性的连接壁,两连接壁呈对称地设置于输出极底座底部相对长边上,连接壁包括定位部和用于与输出极底座连接的连接部,两定位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板的厚度,两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板的厚度,借由连接壁的弹性形变而使定位部伸进卡合孔中,借由连接壁的弹性形变的恢复而使定位部与卡合孔相互卡合。较佳地,本技术的连接壁的厚度由定位部至连接部逐渐变厚。较佳地,本技术的连接壁远离输出极底座的一端向外凸起形成定位部,定位部的形状与卡合孔相匹配。较佳地,本技术的定位部包括位于上部的竖直部和位于下部的倾斜部,倾斜部相对竖直部向下倾斜;定位部下部的倾斜部使得定位部更容易伸进卡合孔中。较佳地,本技术的多个卡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卡合结构,连接板的顶部设有内凹而成且于厚度方向贯通的凹陷部,输出极底座的下部设有与凹陷部相匹配的凸台,凸台嵌入凹陷部形成第二卡合结构。借由凸台与凹陷部的配合而使输出极底座定位于连接板上,且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较佳地,本技术的卡合孔与凹陷部的底壁贯通,凸台嵌入凹陷部并使卡合件与卡合孔相互卡合。较佳地,本技术的凸台的底面呈镂空结构;该镂空结构可减轻输出极底座的重量。较佳地,本技术的凹陷部的侧壁和凸台的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加强筋,凹陷部的侧壁和凸台的侧壁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供加强筋嵌入的滑槽。借由加强筋嵌入滑槽中可进一步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使得输出极底座更稳固地固定于连接板上。较佳地,本技术的端板的材质为金属。较佳地,本技术的输出极底座顶部嵌入有螺母,螺母与输出极底座为一体式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输出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实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看图1和图2,本技术的电池模组100包括若干个电池(图中未示出)和收容若干个电池的围框11,围框11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111和两个相对的端板112,侧板111和端板112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电池的收容空间,侧板111和端板112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12的连接板,输出极底座12和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12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12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以避免该电池模组100在振动过程中输出极底座12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防止因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较佳地,请参看图1-图3,本技术的多个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结构,第一卡合结构包括卡合件131和卡合件131相匹配的卡合孔132,卡合件131设于输出极底座12的底部,卡合孔132设于连接板的侧壁上,借由卡合件131和卡合件131的相互卡合使得输出极底座12固定于连接板上。本技术的输出极底座12和连接板可通过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及以上的第一卡合结构进行卡接。当本技术的输出极底座12和连接板通过两个第一卡合结构进行卡接时,卡合件131包括呈弹性的连接壁1311,两个第一卡合结构的连接壁1311呈对称地设置于输出极底座12底部相对长边上,连接壁1311包括定位部1312和用于与输出极底座12连接的连接部1313,为了使定位部1312可伸入卡合孔132并与卡合孔132卡合,两定位部1312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板的厚度,两连接部1313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板的厚度。输出极底座12和连接板在组装时,首先对两连接壁1311施加一定的外力,该外力使得两连接壁1311发生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使得两定位部1312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板的厚度,进而使得定位部1312能够伸进卡合孔132中并定位于卡合孔132中,然后再去除外力,该外力的去除使得连接壁1311恢复到原状,此时两定位部1312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板的厚度进而使得定位部1312与卡合孔132实现相互卡合,定位部1312与卡合孔132的相互卡合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12沿电池模组100的第一方向(见图1中箭头Z所示方向)和第二方向(见图1中箭头X所示方向)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具体地,请参看图4,连接壁1311远离输出极底座12的一端向外凸起形成定位部1312,该定位部1312的形状与卡合孔132相匹配,同时为了使定位部1312更容易伸进卡合孔132中,定位部1312包括位于上部的竖直部13121和位于下部的倾斜部13122,倾斜部13122相对竖直部13121向下倾斜。为了增强连接壁1311的强度,连接部1313的厚度(如图4中d1所示)大于定位部1312的厚度(如图4中d2所示),具体地,该连接壁13121的厚度由定位部1312至连接部1313逐渐变厚。请继续参看图1-图3,为了进一步地限制输出极底座12沿电池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和收容若干个所述电池的围框,所述围框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所述电池的收容空间,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底座和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所述输出极底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相对于所述连接板发生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和收容若干个所述电池的围框,所述围框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所述电池的收容空间,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底座和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所述输出极底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相对于所述连接板发生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卡合件和与所述卡合件相匹配的卡合孔,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输出极底座的底部,所述卡合孔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底座和所述连接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卡合结构进行卡接,所述卡合件包括呈弹性的连接壁,两所述连接壁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输出极底座底部相对长边上,所述连接壁包括定位部和用于与所述输出极底座连接的连接部,两所述定位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两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厚度,借由所述连接壁的弹性形变而使所述定位部伸进所述卡合孔中,借由所述连接壁的弹性形变的恢复而使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卡合孔相互卡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杨秋立马姜浩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