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9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电池、上杆和下杆,电池的设置有四个转轮一,电池的上方设置有上板,电池的下方设置有下板,四个转轮一的下端分别与电池的上表面前后左右四端的中间部分铰接,上杆的下表面与电池的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四个弹簧使上杆在移动后在圆圈圆心处复位来应对下一次的碰撞,在汽车刹车、行进和收到碰撞时都能够有效缓冲电池收到的碰撞,避免电池收到冲击直接撞击其他的汽车部件造成损失,同时也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源接口使电源线接口固定,避免电池移动时拖拽电源线影响线路正常连接,提高线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整个车的心脏,决定了车辆能否正常使用,新能源车在使用时常常因摇晃、刹车和碰撞等情况造成电池收到损伤,因此提出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通过设计一种可起到缓冲效果的上下板来保护电池,避免电池因碰撞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电池、上杆和下杆,电池的上表面前后左右端共设置有四个转轮一,电池的上方设置有上板,电池的下方设置有下板,四个转轮一的下端分别与电池的上表面前后左右四端的中间部分铰接,上杆的下表面与电池的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下杆的上表面与电池的下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上杆的杆面下端设置有转环,转环的内环面与上杆的杆面下端铰接,上杆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螺纹槽,下杆的下表面设置有挡片,挡片的上表面中间部分与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挡片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转轮二,四个转轮二的上表面分别与挡片的下表面前后左右四端铰接。作为优选,所述上板包括横板一、圆圈和竖杆,横板一的上表面中间部分与圆圈下表面固定连接,圆圈内圈面设置有四个弹簧,四个弹簧的相离四端分别与圆圈内圈面前后左右四端中间部分固定连接,竖杆的杆面前后左右四端中间部分分别与四个弹簧相近四端固定连接,竖杆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十字螺杆。作为优选,所述下板包括横板二、横板三和电源接口,横板二的下表面和横板三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横板二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一,横板三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二,电源接口下表面与横板二上表面的左前端固定连接,电源接口后表面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另一端与电池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挡片设置在圆槽二内,上杆下表面和竖杆上表面通过十字螺杆螺纹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受到碰撞时,转轮一在横板一下表面滑动,转轮二在圆槽二下表面滑动,上杆在圆圈内随冲击带来的力移动,四个弹簧使上杆在移动后在圆圈圆心处复位来应对下一次的碰撞,在汽车刹车、行进和收到碰撞时都能够有效缓冲电池收到的碰撞,避免电池收到冲击直接撞击其他的汽车部件造成损失,同时也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2)、该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源接口使电源线接口固定,避免电池移动时拖拽电源线影响线路正常连接,提高线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电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上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电池本体;2、上板;3、下板;11、电池;12、转轮一;13、上杆;14、螺纹槽;15、转环;16、下杆;17、转轮二;18、挡片;22、十字螺杆;23、圆圈;24、弹簧;25、横板一;26、竖杆;31、横板二;32、电源接口;33、电源线;34、圆槽一;35、圆槽二;36、横板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如图1-图4所示,包括电池本体1,电池本体1包括电池11、上杆13和下杆16,电池11的上表面前后左右端共设置有四个转轮一12,电池11的上方设置有上板2,上板2包括横板一25、圆圈23和竖杆26,横板一25的上表面中间部分与圆圈23下表面固定连接,圆圈23内圈面设置有四个弹簧24,四个弹簧24的相离四端分别与圆圈23内圈面前后左右四端中间部分固定连接,竖杆26的杆面前后左右四端中间部分分别与四个弹簧24相近四端固定连接,竖杆26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十字螺杆22,电池11的下方设置有下板3,下板3包括横板二31、横板三36和电源接口32,横板二31的下表面和横板三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横板二31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一34,横板三36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二35,电源接口32下表面与横板二31上表面的左前端固定连接,电源接口32后表面设置有电源线33,电源线33另一端与电池11固定连接,四个转轮一12的下端分别与电池11的上表面前后左右四端的中间部分铰接,上杆13的下表面与电池11的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下杆16的上表面与电池11的下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上杆13的杆面下端设置有转环15,转环15的内环面与上杆13的杆面下端铰接,上杆13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螺纹槽14,下杆16的下表面设置有挡片18,挡片18的上表面中间部分与下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受到碰撞时,转轮一12在横板一25下表面滑动,转轮二17在圆槽二35下表面滑动,上杆13在圆圈23内随冲击带来的力移动,四个弹簧24使上杆13在移动后在圆圈12圆心处复位,避免电池11收到冲击直接撞击其他的汽车部件造成损失,电源接口32使电源线33接口固定,避免电池11移动时拖拽电源线33影响线路正常连接,提高线路的稳定性,挡片18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转轮二17,四个转轮二17的上表面分别与挡片18的下表面前后左右四端铰接,挡片18设置在圆槽二35内,上杆13下表面和竖杆26上表面通过十字螺杆22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受到碰撞时,转轮一12在横板一25下表面滑动,转轮二17在圆槽二35下表面滑动,上杆13在圆圈23内随冲击带来的力移动,四个弹簧24使上杆13在移动后在圆圈12圆心处复位,避免电池11收到冲击直接撞击其他的汽车部件造成损失,电源接口32使电源线33接口固定,避免电池11移动时拖拽电源线33影响线路正常连接,提高线路的稳定性。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包括电池(11)、上杆(13)和下杆(16),电池(11)的上表面前后左右端共设置有四个转轮一(12),电池(11)的上方设置有上板(2),电池(11)的下方设置有下板(3),四个转轮一(12)的下端分别与电池(11)的上表面前后左右四端的中间部分铰接,上杆(13)的下表面与电池(11)的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下杆(16)的上表面与电池(11)的下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包括电池(11)、上杆(13)和下杆(16),电池(11)的上表面前后左右端共设置有四个转轮一(12),电池(11)的上方设置有上板(2),电池(11)的下方设置有下板(3),四个转轮一(12)的下端分别与电池(11)的上表面前后左右四端的中间部分铰接,上杆(13)的下表面与电池(11)的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下杆(16)的上表面与电池(11)的下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13)的杆面下端设置有转环(15),转环(15)的内环面与上杆(13)的杆面下端铰接,上杆(13)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螺纹槽(14),下杆(16)的下表面设置有挡片(18),挡片(18)的上表面中间部分与下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挡片(18)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转轮二(17),四个转轮二(17)的上表面分别与挡片(18)的下表面前后左右四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石裔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