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943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结构,其包括数个金属鳍片,其顶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相对于该凸片位置可扣合组接另一金属鳍片,其底端设有至少一圆弧型缺口及折边,该圆弧型缺口可与一圆弧型曲面的热管结合,该折边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上;借由金属鳍片采用扣合组接形成一散热器,其与圆弧型曲面的热管结合,可避免散热器与热管的残存隙缝降低热传递的功能,有效提高热管效率,并得以发挥最大散热能力,更可适于大量生产及适于组接成新型散热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散热器结构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散热效率,增加散热密度的新型散热器,不仅可有效提高热效率,避免残存隙缝降低热传递的功能,并得以发挥最大散热能力,更可适于大量生产及适于组接成新型散热器。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执行速度愈来愈快,但相对的主机内所产生的温度亦越来越高,为了将主机内所产生的温度有效散发于系统之外,以维持主机内的各组件在容许温度之下运作,通常以具有较大面积的散热器附加于产生温度的各组件表面上,借由散热器来增加其散热效果。请参见图1所示,其为公知扣接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数个金属鳍片10,该金属鳍片10顶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11,相对应于该凸片11位置可扣合组接另一金属鳍片10,该金属鳍片10扣合组接可形成一散热器12,该散热器12可与一热管13结合,该热管13一侧形成一扁平部14,该扁平部14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15的凹槽16内。请参见图2所示,其为公知折叠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鳍片17,该金属鳍片17经冲压折叠后可形成一散热器18,该散热器18可与一热管13结合,该热管13一侧形成一扁平部14,该扁平部14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15的凹槽16内。但是,上述的扣接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或折叠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其热管13一侧均形成一扁平部14,如此不仅破坏热管13的结构,并导致降低热管13的导热效率,因而提高散热器12、18与热管13及散热基座15的残存隙缝,更因而大为降低热传递的功能,使其无法发挥最-->大的散热能力。因此,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扣接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或折叠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在实际安装或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于是,本设计人有感于上述缺陷有待于改进,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制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尤指一种可提高散热效率,增加散热密度的新型散热器结构。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器,其由至少一个以上金属鳍片组成,该金属鳍片一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可组接另一金属鳍片,借以形成该散热器,另一端设有至少一缺口及折边;一热管,其为圆弧型曲面;及一散热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上设有圆弧型缺口及折边,并可固设配合于该圆弧型热管或该散热基座上。按照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中散热器的金属鳍片可为扣接型或折叠型;其中散热器可设置两组并将热管包覆于其中;其中折边可通过涂抹导热胶,亦可通过锡焊、硬焊、超音波焊接或电阻式焊接,将散热器固设在散热基座上;其中金属鳍片为以铝或铜冲压并一体成型;其中缺口是大于半圆周,以方便嵌入热管;其中热管可与散热基座一体成型;-->其中散热基座上形成一可配合热管并供热管结合的凹槽。为达上述目的的功效,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包括数个金属鳍片,该金属鳍片顶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相对应于该凸片位置可扣合组接另一金属鳍片,该金属鳍片底端设有至少一圆弧型缺口及折边,该圆弧型缺口可与一圆弧型曲面的热管结合,该折边并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上;借由金属鳍片采用扣合组接形成一散热器,该散热器与圆弧型曲面的热管结合。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不仅可有效提高热效率,避免残存隙缝降低热传递的功能,并得以发挥最大的散热能力,更可适于大量生产及适合组接成新型散热器。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见以下有关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列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特点能更明显易懂,特举下述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列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扣接型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公知折叠型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10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请参见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尤指一种可提高散热效率,增加散热密度的新型散热器,本实施例为扣接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数个金属鳍片20,该金属鳍片20材质为由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该金属鳍片20为一体成型并以冲床冲压成型,该金属鳍片20顶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21,相对应于该凸片21位置可扣合组接另一金属鳍片21,该金属鳍片20底端设有至少一圆弧型缺口22,该圆弧型缺口22可与一圆弧型曲面的热管40结合,该圆弧型缺口22可大于半圆周,并具有嵌入该热管40的功能,该金属鳍片20底端形成一折边23,扣合组接的金属鳍片20形成一散热器30,该散热器30长度可依配合的发热组件(图略)而增长或缩减,该散热器30并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50上,该散热基座50上形成一可配合热管40的圆弧型凹槽51,该圆弧型凹槽51可供该热管40结合,该折边23可涂抹导热胶(图略),或利用锡焊、硬焊、超音波焊接及电阻式焊接等方式,将该散热器30固设在该散热基座50上(如图4)。请参见图5及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为折叠型散热器与热管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鳍片20,该金属鳍片20经冲压折叠后可形成一散热器30,该散热器30底端设有至少一圆弧型缺口22,该圆弧型缺口22可与一圆弧型曲面的热管40结合,该散热器30可与一热管40结合,该散热器30并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50上,该散热基座50上形成一可配合热管40的圆弧型凹槽51,该圆弧型凹槽51可供该热管40结合,并将该散热器30固设在该散热基座50上(如图6)。请参见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设一散热器30的圆弧型缺口22,该圆弧型缺口22的边缘处并形成一凸缘24,该凸缘24可增加与热管40的结合面积,该散热器30并可固设在一散热-->基座50上,该散热基座50的厚度可依发热组件的温度而增加或缩减,避免因该散热基座50的厚度太厚而占据过多使用空间,亦可避免因该散热基座50的厚度不够,导致散热效果不良的问题产生。请参见图8、图9及图10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及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将圆弧型曲面的热管40与散热基座50结合,并一体成型(如图8),亦可将散热器30的圆弧型缺口22缩小,并配合缩小的热管40再固设于散热基座50上(如图9),更可设置两组散热器30,并将热管40包覆于两散热器30中(如图10),以发挥最大的散热能力,其余连接方式及配置方法,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如此,不仅可提高散热器30的散热效率,并可增加散热密度,提高热管40的效率,更可避免散热器30与热管40的残存隙缝降低热传递的性能,发挥最大的散热能力,且适于大量生产及适于组接成新型散热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已具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又本技术的创新构造亦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申请前更未见于诸类刊物上,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条件。以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器,其由至少一个以上金属鳍片组成,该金属鳍片一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可组接另一金属鳍片,另一端设有至少一缺口及折边;一热管,其为圆弧型曲面;及一散热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上设有圆弧型缺口及折边,并可固设配合于该圆弧型热管或该散热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器,其由至少一个以上金属鳍片组成,该金属鳍片一端近边缘处各设有一凸片可组接另一金属鳍片,另一端设有至少一缺口及折边;一热管,其为圆弧型曲面;及一散热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上设有圆弧型缺口及折边,并可固设配合于该圆弧型热管或该散热基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的金属鳍片可为扣接型或折叠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可设置两组并将热管包覆于其中。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永枝张泳裕
申请(专利权)人:鼎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