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54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所述锅炉包括炉膛、水冷装置和输灰装置;炉膛一端为烟气入口;在炉膛的另一端与尾部竖井烟道的顶部连通;尾部竖井烟道的末端为烟气出口;水冷装置包括锅筒、对流管束和组装水冷系统;组装水冷系统与锅筒连通并在炉膛周围形成水冷壁;对流管束与锅筒连通;对流管束安装于尾部竖井烟道之内;输灰装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炉膛下方和尾部竖井烟道下方;在烟气出口的前段安装有省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水冷装置包括两组,两次对烟气进行降温,充分吸收烟气中的余热,使得烟气排放温度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安装了输灰装置,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可以将降低温度所得到的固态烟气及时排出并输出系统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
技术介绍
余热蒸汽锅炉是利用加热炉、燃料气化装置等排出的烟气中的余热,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产生高温蒸汽。在现有技术中,有的余热蒸汽锅炉是在炉膛周围通过对流管束来吸收余热,有的则是在烟气排出是吸收烟气余热。但是现有技术都面临着对烟气中的余热利用不充分,换热后的烟气排烟温度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所述锅炉包括炉膛、水冷装置和输灰装置;炉膛一端为烟气入口;在炉膛的另一端与尾部竖井烟道的顶部连通;尾部竖井烟道的末端为烟气出口;水冷装置包括锅筒、对流管束和组装水冷系统;组装水冷系统与锅筒连通并在炉膛周围形成水冷壁;对流管束与锅筒连通;对流管束安装于尾部竖井烟道之内;输灰装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炉膛下方和尾部竖井烟道下方;在烟气出口的前段安装有省煤器。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装置和第二输灰装置;所述第一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落灰装置和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炉膛底部的出灰口连通第一落灰装置的入料口;第一落灰装置的出料口连通于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的入料口;所述第二输灰装置包括第二落灰装置和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尾部竖井烟道的底部的出灰口连通第二落灰装置的入料口;第二落灰装置的出料口连通于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的入料口。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蒸汽锅炉设置有多个吹灰点;在所述吹灰点采用的吹灰方法为空气激波式吹灰。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吹灰点的布置的位置为,在炉膛处布置两个,在尾部竖井烟道处布置三个,在省煤器的出口布置一个。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尾部竖井烟道的烟道壁由保温材料制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省煤器为双H型翅片钢管省煤器。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对流管束由多根对流管排列而成;对流管束在尾部竖井烟道中蜿蜒式布置,并与锅筒连通为回路。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锅筒通过第二下降管连通于对流管束的进口集箱;对流管束的出口集箱经过第二汽水连接管连通于锅筒。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尾部竖井烟道上开设多个检修门;检修门位于对流管束中弯折为V字形的位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组装水冷系统包括水冷壁上集箱、水冷壁下集箱以及与水冷壁上集箱、水冷壁下集箱连通的水冷壁;锅筒通过第一下降管连通于水冷壁上集箱;水冷壁下集箱通过第一汽水连接管连通于锅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中的水冷装置包括两组,一组是在炉膛周围的水冷壁,另一组是安装于尾部竖井烟道中的对流管束,两次对烟气进行降温,充分吸收烟气中的余热,使得烟气排放温度进一步降低。本技术还安装了输灰装置,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可以将降低温度所得到的固态烟气及时排出并输出系统外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烟气入口;2、烟气出口;3、水平烟道;4、对流管束;5、炉膛;6、尾部竖井烟道;7、省煤器;8、竖直烟道;9、第一落灰装置;10、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1、第二落灰装置;12、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3、吹灰点;14、锅筒;15、水冷壁上集箱;16、水冷壁下集箱;17、第一下降管;18、第一汽水连接管;19、第二下降管;20、进口集箱;21、出口集箱;22、第二汽水连接管;23、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图2所示,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包括炉膛5、水冷装置和输灰装置。炉膛5一端的侧面为烟气入口1。在炉膛5的另一端上方尾部竖井烟道6的顶部连通。尾部竖井烟道6的尾部为烟气出口2。具体的,尾部竖井烟道6整体为竖直状,在尾部竖井烟道6的底部依次连接有水平烟道3和竖直烟道8,最终使得尾部竖井烟道6的烟气出口2朝向上方。尾部竖井烟道6的炉墙优选由耐火砖、保温砖以及岩棉等保温材料制成。优选的,在烟气出口2前段安装有省煤器7。烟气经过省煤器7之后才由烟气出口2排出。省煤器7为双H型翅片钢管省煤器,在本实施例中,省煤器7中的翅片钢管横向排数10排,横向节距85mm,纵向排数14排,纵向节距90mm,槽钢框架结构。省煤器7也可与锅筒14连通形成回路。水冷装置包括锅筒14、对流管束4和组装水冷系统。锅筒14通过支撑管支撑于炉膛5上方,是用以进行汽水分离和蒸汽净化,组成水循环回路并蓄存锅水的筒形压力容器,又称汽包。锅筒14内部装置由顶部波形板分离器、汽水挡板、水下孔板、加药管、表面排污管等组成。锅筒14上还设置有高、低读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放气阀、自用蒸汽阀等附件。锅筒14为较为常见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组装水冷系统与锅筒14连通并在炉膛5周围形成水冷壁。组装水冷系统包括水冷壁上集箱15、水冷壁下集箱16以及与水冷壁上集箱15、水冷壁下集箱16连通的水冷壁(水冷壁中的管道未示出)。组装水冷系统整体为锅筒14通过第一下降管17连通于水冷壁上集箱15。水冷壁下集箱16通过第一汽水连接管18连通于锅筒14。如图1所示,组装水冷系统与锅筒14连通并形成回路,安装于炉膛5周围,以形成通道式膜式壁结构。对流管束4安装于尾部竖井烟道6之内。对流管束4顺列逆流布置,由多个对流管排列而成,在尾部竖井烟道6中蜿蜒式布置,并与锅筒14连通为回路。具体的,锅筒14通过第二下降管19连通于对流管束4的进口集箱20。对流管束4的出口集箱21经过第二汽水连接管22连通于锅筒14。对流管束4的进口集箱20和出口集箱21固定于尾部竖井烟道6的保温框架上。在尾部竖井烟道6上开设多个检修门23。检修门23位于对流管束4中弯折为V字形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对流管束4容易发生故障的位置。输灰装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炉膛5下方和尾部竖井烟道6下方。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装置和第二输灰装置。第一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落灰装置9和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0。在本实施例中,锥形的第一落灰装置9有三个,炉膛5底部的出灰口连通第一落灰装置9的入料口。第一落灰装置9的出料口连通于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0的入料口。第二输灰装置包括第二落灰装置11和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落灰装置11有两个。尾部竖井烟道6的底部的出灰口连通第二落灰装置11的入料口。第二落灰装置11的出料口连通于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2的入料口。出灰口为方口。在出灰口处安装有电动推杆式方口闸板阀和旋转变频卸灰阀。进一步的,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设置有多个吹灰点13,在吹灰点13采用的吹灰方法为空气激波式吹灰。具体的,吹灰点13的布置的位置为,炉膛5处布置两个,在尾部竖井烟道6处布置三个,在省煤器7的出口布置一个。本台锅炉采用框架式结构,锅炉本体及炉墙保温、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炉膛(5)、水冷装置和输灰装置;炉膛(5)一端为烟气入口(1);在炉膛(5)的另一端与尾部竖井烟道(6)的顶部连通;尾部竖井烟道(6)的末端为烟气出口(2);水冷装置包括锅筒(14)、对流管束(4)和组装水冷系统;组装水冷系统与锅筒(14)连通并在炉膛(5)周围形成水冷壁;对流管束(4)与锅筒(14)连通;对流管束(4)安装于尾部竖井烟道(6)之内;输灰装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炉膛(5)下方和尾部竖井烟道(6)下方;在烟气出口(2)的前段安装有省煤器(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炉膛(5)、水冷装置和输灰装置;炉膛(5)一端为烟气入口(1);在炉膛(5)的另一端与尾部竖井烟道(6)的顶部连通;尾部竖井烟道(6)的末端为烟气出口(2);水冷装置包括锅筒(14)、对流管束(4)和组装水冷系统;组装水冷系统与锅筒(14)连通并在炉膛(5)周围形成水冷壁;对流管束(4)与锅筒(14)连通;对流管束(4)安装于尾部竖井烟道(6)之内;输灰装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炉膛(5)下方和尾部竖井烟道(6)下方;在烟气出口(2)的前段安装有省煤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装置和第二输灰装置;所述第一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落灰装置(9)和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0);炉膛(5)底部的出灰口连通第一落灰装置(9)的入料口;第一落灰装置(9)的出料口连通于第一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0)的入料口;所述第二输灰装置包括第二落灰装置(11)和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2);尾部竖井烟道(6)的底部的出灰口连通第二落灰装置(11)的入料口;第二落灰装置(11)的出料口连通于第二水冷螺旋出灰装置(12)的入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锅炉设置有多个吹灰点(13);在所述吹灰点(13)采用的吹灰方法为空气激波式吹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循环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强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新捷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