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36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0
一种差动装置,其具备一对侧面齿轮、多个小齿轮以及小齿轮轴,其中,小齿轮轴(30)具备对多个小齿轮(40)分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进行嵌合、支承的多个轴部(31)、以及将多个轴部(31)相互连结的环状的支承部(32),在支承部(32)的内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2d),小齿轮轴(30)具有将凹部(32d)内的润滑油引导向轴部(31)与小齿轮(40)相嵌合的嵌合部的油引导部(30h、35),至少一个侧面齿轮(20)的内端部(20bi)向支承部(32)的内侧空间突出,在旋转轴(S1、S2)的轴向上位于凹部(32d)的宽度内。由此,能够将从侧面齿轮的内端部流出的润滑油高效地集中到小齿轮轴的支承部内周的凹部内,并充分地供给到小齿轮与轴部之间的旋转滑动部。充分地供给到小齿轮与轴部之间的旋转滑动部。充分地供给到小齿轮与轴部之间的旋转滑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差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动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一对侧面齿轮、多个小齿轮和小齿轮轴的差动装置,该一对侧面齿轮分别与一对旋转轴连结,该多个小齿轮与一对侧面齿轮啮合,该小齿轮轴将多个小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上述差动装置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如下结构:小齿轮轴由将多个小齿轮分别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多个轴部和将这些轴部互相连结的环状的支承部构成,在该支承部的内周面形成能够容纳润滑油的环状的凹部,能够将集中于该凹部中的润滑油从凹部向小齿轮轴与轴部相嵌合的嵌合部(即旋转滑动部)供给。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224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以往的差动装置中,通常通过侧面齿轮与旋转轴之间的嵌合连结部而向差速器壳体内的中心部供给润滑油。
[0008]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差动装置中,因侧面齿轮的轴向内端部位于比小齿轮轴的上述支承部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这种关系,无法将从其内端部流出的润滑油高效地集中于上述支承部内周的凹部,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进行从凹部向小齿轮的旋转滑动部的润滑油供给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的差动装置。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差动装置,其具备:一对侧面齿轮,它们分别与一对旋转轴连结;多个小齿轮,其与所述一对侧面齿轮啮合;以及小齿轮轴,其支承所述多个小齿轮,所述差动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轴具备将所述多个小齿轮分别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多个轴部、以及将所述多个轴部相互连结的环状的支承部,在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部,所述小齿轮轴具有将所述凹部内的润滑油引导向所述轴部与所述小齿轮相嵌合的嵌合部的油引导部,至少一个所述侧面齿轮的内端部向所述支承部的内侧空间突出,并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凹部的宽度内。
[0012]此外,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支承部的外端面与所述凹部之间,设置有沿该支承部的周向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条部。
[0013]此外,在第2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在于,所述凸条部的面对所述凹部的
一侧的侧面形成为随着从该凸条部的末端朝向所述轴向内侧而向该凹部的底面侧倾斜。
[0014]此外,在第1至第3特征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面齿轮分别具备:侧面齿轮主体,其具有齿部;以及凸起部,其与所述侧面齿轮主体的内周部结合为一体,并与对应的所述旋转轴嵌合、连结,所述凸起部的内端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比所述侧面齿轮主体靠内侧的位置,并突入所述支承部的内侧空间中,所述一对侧面齿轮的所述凸起部的内端部以相互之间隔着能够流通润滑油的间隙的方式彼此对置。
[0015]此外,在第1至第4特征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轴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一端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开口且另一端在所述轴部的外周部分或所述支承部的与所述轴部相邻的部分开口,所述贯通孔构成所述油引导部。
[0016]此外,在第1至第5特征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6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及所述支承部各自的表面的一部分被切掉,通过该切口部形成从所述凹部内延伸至所述轴部与所述小齿轮相嵌合的嵌合部的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构成所述油引导部。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第1特征,在小齿轮轴中的将多个轴部相互连结的环状的支承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凹部,小齿轮轴具有将凹部内的润滑油引导向轴部与小齿轮相嵌合的嵌合部的油引导部,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内端部向支承部的内侧空间突出,在旋转轴的轴向上位于凹部的宽度内,因此能够将从该侧面齿轮的内端部流出的润滑油高效地捕集到小齿轮轴支承部的凹部内,能够将其从凹部充分地供给向小齿轮与轴部相嵌合的嵌合部。由此,能够充分对各轴部与小齿轮相嵌合的旋转滑动部进行润滑,有效防止该旋转滑动部的烧结、减少磨损。
[0019]此外,根据第2特征,在支承部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在支承部的外端面与凹部之间,设置有沿支承部的周向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条部,因此能够利用凸条部对从侧面齿轮内端部流出并顺着内端部外周而流向侧面齿轮的齿部侧的润滑油流进行一定程度上节流,能够相应地增加向凹部的润滑油供给量,能够提高对上述旋转滑动部的润滑效果。
[0020]此外,根据第3特征,凸条部的面对凹部的一侧的侧面形成为随着从凸条部的末端朝向轴向内侧而向凹部的底面侧倾斜,因此凸条部的倾斜侧面成为引导面而能够高效地将从侧面齿轮内端部流出并因离心力而欲飞溅的润滑油集中在凹部内,能够相应地增加向凹部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上述旋转滑动部的润滑效果。
[0021]此外,根据第4特征,侧面齿轮具备:侧面齿轮主体,其具有齿部;以及凸起部,其与侧面齿轮主体的内周部结合为一体并与对应的旋转轴嵌合、连结,该凸起部的内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比侧面齿轮主体靠内侧的位置并突入支承部的内侧空间中,因此,通过侧面齿轮的凸起部向支承部内延伸,能够确保该凸起部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向嵌合长度(即连结长度)比侧面齿轮主体的轴向尺寸长,由此,即使在该侧面齿轮主体(进而差动装置)在轴向上比较扁平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侧面齿轮与旋转轴的连结强度。并且,即使凸起部如上述那样向支承部内延伸,由于两个侧面齿轮的凸起部的内端部以相互之间隔着能够流通润滑油的间隙的方式彼此对置,因此即使两个侧面齿轮的凸起部的内端部相互接近地配置,也能够通过该对置间隙从凸起部的内端部向凹部无障碍地供给润滑油。
[0022]此外,根据第5特征,小齿轮轴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一端在凹部的内表面开口且另一端在轴部的外周部分或支承部的与轴部相邻的部分开口,因此能够通过该贯通孔将
凹部内的润滑油可靠地供给至各小齿轮与轴部相嵌合的嵌合部即旋转滑动部。
[0023]此外,根据第6特征,轴部以及支承部各自的表面的一部分被切掉,通过该切口部形成从凹部内延伸至轴部与小齿轮相嵌合的嵌合部的润滑油路,因此能够通过该切口部将凹部内的润滑油可靠地供给至各小齿轮与轴部相嵌合的嵌合部即旋转滑动部。此外,上述切口部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的整体纵剖视图(沿图2中的1

1线的剖视图)。
[0025]图2是沿图1中的2

2线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沿图1中的箭头3方向的放大图。
[0027]图4是示出小齿轮轴单体的立体图。
[0028]图5中,图5的(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5的(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差动装置,其具备:一对侧面齿轮(20),它们分别与一对旋转轴(S1、S2)连结;多个小齿轮(40),它们与所述一对侧面齿轮(20)啮合;以及小齿轮轴(30),其支承所述多个小齿轮(40),所述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轴(30)具备将所述多个小齿轮(40)分别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多个轴部(31)、以及将所述多个轴部(31)相互连结的环状的支承部(32),在所述支承部(32)的内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2d),所述小齿轮轴(30)具有将所述凹部(32d)内的润滑油引导向所述轴部(31)与所述小齿轮(40)相嵌合的嵌合部的油引导部(30h、35),至少一个所述侧面齿轮(20)的内端部(20bi)向所述支承部(32)的内侧空间突出,并在所述旋转轴(S1、S2)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凹部(32d)的宽度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32)的内周面,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支承部(32)的外端面与所述凹部(32d)之间,设置有沿该支承部(32)的周向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条部(32p)。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部(32p)的面对所述凹部(32d)的一侧的侧面(32ps)形成为随着从该凸条部(32p)的末端朝向所述轴向内侧而向该凹部(32d)的底面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裕久森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