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332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压力传感器连接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减震架和清理架,所述压力传感器内腔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架设在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架内,通过弹簧和减震圈对剧烈晃动的进出气管进行减震处理,避免进出气管受到振动而扭曲弯折,进而会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造成OBD错误报警,影响整车动力,同时,将进出气管架设在具有清理其外罐壁功能清理架内,通过推拉滑套带动清理圈可将粘附在进出气管表面灰尘刮除,延长进出气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力传感器连接管
,具体为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车排放标准在2013年正式实施,且整车要增加OBD监控。根据要求,在国IV排放阶段的主流监控方式是在后处理两端增加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尾气处理装置是否移除或堵塞,从而对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进而保护环境。而压力传感器是通过压力传感器硬管和压力传感器软管连接到排气后处理两端,因此压力传感器硬管直接影响到压力传感器信号的准确性。现有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引起连接硬管的剧烈震动,使得连接硬管扭曲弯折,进而会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造成OBD错误报警,影响整车动力,同时,由于连接硬管处于汽车排放的尾气附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连接硬管表面粘附灰尘,长此以往,容易缩短连接硬管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架设在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架内,通过弹簧和减震圈对剧烈晃动的进出气管进行减震处理,避免进出气管受到振动而扭曲弯折,进而会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造成OBD错误报警,影响整车动力,同时,将进出气管架设在具有清理其外罐壁功能清理架内,通过推拉滑套带动清理圈可将粘附在进出气管表面灰尘刮除,延长进出气管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其包括压力传感器、减震架和清理架,所述压力传感器内腔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为空芯圆管型,所述压力传感器底部设置有所述减震架,所述减震架内腔对称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分别通过弹簧一和弹簧二与所述减震架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减震圈内腔,所述减震架底部设置有所述清理架,所述清理架左右侧壁对称均滑动连接推拉滑套,所述推拉滑套侧壁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壁均设置有把手,所述连接杆内侧壁均设置有清理圈,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清理圈内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清理架底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震圈为空芯圆柱体。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震圈和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连接处均设置有海绵缓冲层。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把手侧壁设置有防滑槽。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理圈为空芯圆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架设在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架内,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架设在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架内,通过弹簧弹簧一、弹簧二和减震圈对剧烈晃动的进气管、出气管进行减震处理,避免进气管、出气管受到振动而扭曲弯折,进而会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造成OBD错误报警,影响整车动力,同时,将进气管、出气管架设在具有清理其外罐壁功能内,用户通过把手和连接杆带动推拉滑套在清理架侧壁滑动,同时带动清理圈滑动,可将粘附在进气管、出气管表面灰尘刮除,延长进气管、出气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架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压力传感器100、减震架200、清理架300、进气管110、出气管120、弹簧一210、弹簧二220、减震圈230、推拉滑套310、连接杆320、把手330、清理圈34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架设在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架内,通过弹簧和减震圈对剧烈晃动的进出气管进行减震处理,避免进出气管受到振动而扭曲弯折,进而会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造成OBD错误报警,影响整车动力,同时,将进出气管架设在具有清理其外罐壁功能清理架内,通过推拉滑套带动清理圈可将粘附在进出气管表面灰尘刮除,延长进出气管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至图2,包括压力传感器100、减震架200和清理架300;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压力传感器100具有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20,具体的,压力传感器100内腔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20,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20为空芯圆管型,压力传感器100底部设置有减震架200;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减震架200具有弹簧一210、弹簧二220和减震圈230,具体的,减震架200内腔对称设置有减震圈230,减震圈230为空芯圆柱体,减震圈230分别通过弹簧一210和弹簧二220与减震架200内壁连接,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20分别穿过两个减震圈230内腔,减震圈230和进气管110、出气管120连接处均设置有海绵缓冲层,减震架200底部设置有清理架30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100)、减震架(200)和清理架(300),所述压力传感器(100)内腔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20),所述进气管(110)和所述出气管(120)为空芯圆管型,所述压力传感器(100)底部设置有所述减震架(200),所述减震架(200)内腔对称设置有减震圈(230),所述减震圈(230)分别通过弹簧一(210)和弹簧二(220)与所述减震架(200)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110)和所述出气管(120)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减震圈(230)内腔,所述减震架(200)底部设置有所述清理架(300),所述清理架(300)左右侧壁对称均滑动连接推拉滑套(310),所述推拉滑套(310)侧壁均设置有连接杆(320),所述连接杆(320)外侧壁均设置有把手(330),所述连接杆(320)内侧壁均设置有清理圈(340),所述进气管(110)和所述出气管(120)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清理圈(340)内腔,所述进气管(110)和所述出气管(120)贯穿所述清理架(300)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硬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100)、减震架(200)和清理架(300),所述压力传感器(100)内腔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20),所述进气管(110)和所述出气管(120)为空芯圆管型,所述压力传感器(100)底部设置有所述减震架(200),所述减震架(200)内腔对称设置有减震圈(230),所述减震圈(230)分别通过弹簧一(210)和弹簧二(220)与所述减震架(200)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110)和所述出气管(120)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减震圈(230)内腔,所述减震架(200)底部设置有所述清理架(300),所述清理架(300)左右侧壁对称均滑动连接推拉滑套(310),所述推拉滑套(310)侧壁均设置有连接杆(320),所述连接杆(320)外侧壁均设置有把手(330),所述连接杆(320)内侧壁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舟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