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05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是包括在一滚轮座顶侧凹设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的滚轮座二旁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组件撑抵在相对的固定部位,且在滚轮座的二外旁侧另分别设有一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一滚轮之中央贯设有一枢轴,可枢设在所述的容置空间顶侧开口二旁侧的轴座上,且所述的枢轴至少以一端部则压掣在一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顶侧,使所述的滚轮容放置在滚轮座的容置空间内,并至少以上半部显露在外,以便于操作拨转,而所述的滚轮座可随滚轮的左右位移而分别触发各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且使所述的滚轮受压时,可经由所述的枢轴对所述的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形成一触发;以改善现有结构较复杂的情形。(*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鼠标结构,特别是指鼠标的滚轮控制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功能上的需求以及操作上的便利性,目前在鼠标或相关输入装置上已极少保持传统三按键形态的控制键结构,较常见的是,以一滚轮取代传统三控制键的中间键结构,使所述的滚轮除具有前、后滚动(例如:屏幕窗口的上、下卷帘移动)功能外,也同时仍具有传统中间键的控制(Z-Button)功能。另有较进步的滚轮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其是以一滚轮51枢设在一滚轮座52内,并以所述的滚轮座52套合滚轮51的下半部周缘,使所述的滚轮51上半部向外显露,而在滚轮座52外周缘二对侧沿滚轮51的滚动方向设有反向延伸的延伸枢轴521、523,使所述的延伸枢轴521、523分别枢设在二外支座53、531上,且在其中的延伸枢轴523下方设有一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未绘出),另在延伸枢轴521周缘另横向凸伸一延伸支部522,在所述的延伸支部522延伸的外端部二旁侧设有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54、541(可以为微动开关或感知器),又在所述的滚轮座52中段部位二侧各设有一镂空部524,在各镂空部524外旁侧则分别设有一侧光源55与一光传感器551。使用时,转动滚轮51,利用侧光源55的光线通过所述的滚轮座52的镂空部524与滚轮51上放射状排列的缝隙511,而由另一侧的光传感器551加以接收感应,可得到前、后滚动的控制信号,而直接按压所述的滚轮51,可使延伸枢轴523下压触动所述的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以获得传统中间键的控制(Z-Button)信号,再者,若横向拨动所述的滚轮51使其向二旁侧偏移,则所述的滚轮座52可连动延伸枢轴521转动,使所述的延伸支部522端部碰触在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54(或541),如此,可输出另一种有别于前述光传感器551与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输出的控制信号,惟其整体结构相当复杂,在制造组装上较为麻烦,相对地其制造成本也较高。-->有鉴于现有的滚轮控制装置有上述的缺点,技术设计人乃针对所述的些缺点研究改进的道,终于有本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其滚轮可依受力而左、右横移而形成水平方向的控制,以形成一结构精简,且有别于传统控制方式和可增进鼠标滚轮控制功能的控制结构。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其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滚轮座,顶侧凹设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的滚轮座二旁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组件撑抵在相对的固定部位,且在滚轮座的二外旁侧另分别设有一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一滚轮,中央贯设有一枢轴,可枢设在所述的容置空间顶侧开口二旁侧的轴座上,使所述的滚轮以可枢转的形态容放置在滚轮座的容置空间内,并至少以上半部显露在外,且所述的滚轮座可随滚轮的左右位移而改变与各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的对应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确实具有较精简的设计,而以不同结构形态,达成左、右横移的水平方向控制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滚轮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构造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部份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操作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图。附图标记说明:1、52-滚轮座;11-容置空间;12-轴座;13、16-弹性组件;131、161-挡止部;14、141-触控凸部;15、524-镂空部;2、51-滚轮;21-枢轴;22、511-缝隙;3-基板;31-凹缺口;311、312-定位插缝;32、321、54、541-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3-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34-侧支座;35、55-侧光源;36、551-光传感器;4-壳座;41-左右按键模块;411-左键弹片;412-右键弹片;413--->中间镂空部;42-上壳盖;521、523-延伸枢轴;522-延伸支部;53、531-外支座。具体实施方式图2是本技术的构造分解图,由其参照图3的部份组合示意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滚轮座1、滚轮2与基板3等部份,其中基板3是设在一壳座4内,其一侧设有凹缺口31,在所述的凹缺口31中段一旁侧设有一侧光源35与一定位插缝311,另一旁侧则设有对应的光传感器36与另一定位插缝312,且在凹缺口31内边缘设有二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321,而所述的侧光源35、光传感器36旁侧另分别设有一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33与一侧支座34,而在所述的壳座4上方可凭借一上壳盖42夹合固定一左右按键模块41。所述的左右按键模块41是由二可弹性回复的左、右键弹片411、412所组成,且在所述的左、右键弹片411、412之间设有一中间镂空部413,滚轮座1是以底侧伸入所述的凹缺口31的二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321之间,在其顶侧则凹设一容置空间11,所述的容置空间11开口二侧设有轴座12,而滚轮座1二侧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镂空部15,并使各镂空部15与前述基板3上的侧光源35、光传感器36形成一直线排列。另在滚轮座1二旁侧分别设有一弧形延伸的条片状弹性组件13、16,可插嵌在基板3的定位插缝311、312内,在各弹性组件13、16外端部内侧横设一挡止部131、161,可抵顶在定位插缝311、312顶侧以产生较大的支撑强度,滚轮2中央贯设有一枢轴21,且使所述的枢轴21枢设在所述的容置空间11二旁侧的轴座12上,使所述的滚轮2可容放置在滚轮座1的容置空间11内,并至少以上半部显露在所述的左右按键模块41的中间镂空部413外,且所述的枢轴21的一端是搭设在侧支座34上,而其另一端则可压掣在所述的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33顶侧,在所述的滚轮2内则由中央向外呈放射状设有复数缝隙22,且各缝隙22可各自对应在滚轮座1的镂空部15;使用时,所述的滚轮2转动时,侧光源35的光线可经由滚轮座1的镂空部15通过滚轮2的缝隙22而受对侧的光传感器36侦测,以形成一由滚轮2转动的操作控制,而当滚轮2受压时,可连动所述的枢轴21压掣在所述的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33,形成一垂直按压的操作控制。图4、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及其操作动作示意图,由所述的二图-->所示,使用时,当滚轮2受向右横向力作用时,所述的滚轮座1可受滚轮2的连动而随的向右横移,此时,弹性组件13受压迫而弹性组件16则被拉伸,使所述的滚轮座1得以横移而抵触在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反的,若所述的滚轮2受向左横向力作用,则滚轮座1随的向左横移,此时弹性组件16受压迫而弹性组件13被拉伸,使滚轮座1得以反向横移抵触在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1;而当上述的横向力消失,则所述的滚轮座1可受弹性组件13、16的弹性作用而可回复至原位,以形成一横向平移的操控形态。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图,由所述的图所示,可知本技术的滚轮座1可设放置在较所述的二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321高的位置,且在滚轮座1的底侧设有二向下凸伸的触控凸部14、141延伸在二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321之间,使所述的滚轮座1受力横移后,可分别凭借所述的触控凸部14、141接触二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32、321,以达到相同的操作控制效果。由上所述可知,本技术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确实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    一滚轮座,凹设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的滚轮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组件撑抵在相对的固定部位,且在滚轮座的一运动路径上设有至少一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    一滚轮,中央贯设有一枢轴,可枢设在所述的容置空间顶侧开口二旁侧的轴座上,使所述的滚轮以可枢转的形态容放置在滚轮座的容置空间内,并至少以上半部显露在外,且所述的滚轮座可随滚轮的左右位移而改变与各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的对应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滚轮座,凹设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的滚轮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组件撑抵在相对的固定部位,且在滚轮座的一运动路径上设有至少一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一滚轮,中央贯设有一枢轴,可枢设在所述的容置空间顶侧开口二旁侧的轴座上,使所述的滚轮以可枢转的形态容放置在滚轮座的容置空间内,并至少以上半部显露在外,且所述的滚轮座可随滚轮的左右位移而改变与各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的对应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的枢轴一端部是搭设在一固定的侧支座上,而所述的枢轴的另一端部则压掣在一垂直微触动感应组件顶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座的二侧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镂空部,且在各镂空部外旁侧分别设有一侧光源与一光传感器,而所述的滚轮则由中央向外呈放射状设有复数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轮控制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座的底侧设有至少一触控凸部向下凸伸在二水平微触动感应组件之间。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承
申请(专利权)人: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