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卡及其转接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47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面卡及其转接元件,其中转接元件用于连结设有介面卡的多媒体处理装置,转接元件的第一连接埠用于自多媒体处理装置的外部接收一音源信号,转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埠可供电性连接介面卡的一输出入端子,且,耦接于第一连接埠及第二连接埠的间的转接电路提供转接功能,使音源信号可经由第二连接埠及输出入端子以输入至介面卡,其进而输出由音源信号及影像资料转换而成的多媒体资料。(*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为200620121198.X,名称为“介面卡及其转接元件”的分案申请,其原案申请日为:2006年7月25日。
本技术提出一种介面卡及其转接元件,特别是关于自多媒体处理装置及其介面卡外部,将音源信号输入至介面卡的转接元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多媒体播放设备的性能及播放品质提升,数位家庭剧院音响及高解析度影像视讯的视听方式为主要发展趋势。伴随多媒体播放设备功能的提升,搭配使用的播放处理装置其显示介面卡通常配置有数种连接介面,以电性连接具有对应连接介面的播放设备,上述介面卡配置的连接介面通常包含RS-232介面、数位视讯介面(DVI)及S-Vide端子,藉此可与传统荧幕(如CRT荧幕)、液晶荧幕、数位高画质电视或其他播放设备搭配使用。又,为应运高速、高品质的数位资料传输,并满足-->同时传输影音资料及减小介面体积等需求,近年来发展一种高画质多媒体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HDMI),其是由数位视讯介面发展而来,与数位视讯介面相较,高画质多媒体介面接头更加小型化,并且只需要一根电缆,就可以加入支援多声道音频的功能,因此,针对具有影音播放功能的多媒体播放设备,显示介面卡配置有高画质多媒体介面及对应处理晶片的产品已逐渐增加。目前,显示介面卡通常设有SPDIF接脚,藉此可自设置此显示介面卡的处理装置内部接收音源信号,以供处理晶片将音源信号及处理装置提供的影像资料转换为多媒体资料,进而经由高画质多媒体介面以将多媒体资料提供予多媒体播放设备。然而,上述显示介面卡通常是藉由PCI-E或AGP介面连接处理装置的主机板以取得影像资料,在组装时,组装者通常习惯藉由PCI-E或AGP介面以将显示介面卡紧密插接至主机板,容易遗忘显示介面卡具有SPDIF接脚而未与予连接,此疏失在组装完成并测试时不易发觉,致使欲利用高画质多媒体介面以享受影音视听效果前,需先拆解处理装置的壳体以连接SPDIF接脚,使用上极为不便。因此,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创作人基于诸多实务经验与专题探讨,遂于本技术提出一种介面卡及其转接元件以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与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介面卡及其转接元件,特别是关于自多媒体处理装置及其介面卡外部将音源信号输入至介面卡,藉此解决内部音源信号线未连接时,需重新拆装多媒体处理装置壳体所造成的不便。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技术的转接元件,其用于插接至多媒体处理装置,包含有第一连接埠、第二连接埠及转接电路,其中,第一连接埠可自多媒体处理装置的外部接收一音源信号,第二连接埠可供电性连接多媒体处理装置所配置的介面卡的输出入端子,转接电路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耦接第一连接埠及第二连接埠,藉由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接脚对应关系以提供转接功能,使该音源信号可经由第二连接埠及输出入端子以输入至介面卡,藉此即可自多媒体处理装置外部输入音源信号至介面卡,达成使用方便的功效。再者,此输出入端子通常为介面卡常设的端子,例如S-Video端子,因此不需增加介面卡的元件。承上所述,因依本技术的介面卡除了具有输出入端子外,更包含高画质多媒体介面及处理单元,因此,当介面卡接收音源信号并自多媒体处理装置内部接收一影像资料后,处理单元可处理音源信号及影像资料以产生多媒体资料,再经由高画质多媒体介面电性连接多媒体播放设备,使多媒体播放设备可藉此提供高品质视听-->效果。根据本技术,可以将多媒体处理装置及其介面卡外部的音源信号输入至介面卡。在内部音源信号线未连接时,无需重新拆装多媒体处理装置壳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揭露的转接元件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揭露的转接元件及设有介面卡的多媒体处理装置的方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揭露的第一连接埠的接脚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揭露的第二连接埠的接脚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揭露的接脚对应关系;图6为本技术所揭露的介面卡的方块示意图。图号说明:1:转接元件;     11:转接电路;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113:壳体;       12:第一连接埠;13:第二连接埠;  2:多媒体处理装置;21:处理器;      211:影像资料;212:音源信号;   22:介面卡;221:输出入端子; 23:音源输出端;-->31:导电芯;          32及42:导电外壳;41:导电接脚组;411、412、413、414、415、416及417:导电接脚;61:处理单元;        611:多媒体资料;62:高画质多媒体介面;63:电性接脚。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依本技术的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相关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揭露的转接元件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揭露的转接元件及设有介面卡的多媒体处理装置的方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转接元件1包含有转接电路11、第一连接埠12及第二连接埠13,转接电路11具有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其分别耦接第一连接埠12及第二连接埠13,转接电路11由一壳体113所包覆,第一连接埠12及第二连接埠13外露于壳体113的相对两侧。如图2所示,多媒体处理装置2包含有处理器21、介面卡22及音源输出端23,处理器21可产生影像资料211及音源信号212,并将影像资料211提供予介面卡22,及将音源信号212提供予音源输出端23。承上所述,第一连接埠12可用于自多媒体处理装置-->2的外部电性连接其音源输出端23,以接收音源信号212。第二连接埠13可供电性连接介面卡22的输出入端子221。转接电路11藉由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的接脚对应关系以提供转接功能,藉此可经由第二连接埠13及输出入端子221而将音源信号212输入至介面卡22中。藉由上述,达成自多媒体处理装置2外部将音源信号212提供予介面卡22的目的。上述的介面卡22较佳为具备高画质多媒体介面,因此,介面卡22可再将音源信号212与影像资料211一并传送至多媒体播放设备,且此介面卡22通常为一显示卡。音源信号212通常为PCM、AC3或DTS等符合SPDIF格式的信号。接续,请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本技术所揭露的第一连接埠的接脚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揭露的第二连接埠的接脚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揭露的接脚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埠12具有导电芯31及围绕于导电芯31外的导电外壳32,两者由不导电介质隔离,藉此符合传输SPDIF格式信号的结构,用以与音源输出端23传输音源信号212。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埠13的内部至少设有7根导电接脚组41,其导电接脚411、412、413、414、415、416及417根据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排列。第二连接埠13的内部更设有导电外壳42,其环绕导电接脚组-->41但不与其接触。藉此第二连接埠13可作为一种插头以插接至输出入端子221,其通常为一种影像输出插槽,如S-Video插槽,又,此输出入端子221插接转接元件1后即可作为一种输入SPDIF格式信号的插槽。第一连接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面卡,设于一多媒体处理装置中,传输该多媒体处理装置与一多媒体播放设备间的信号,其特征在于,该介面卡包含:    一输出入端子、一处理单元和一高画质多媒体介面,其中所述输出入端子一端与转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埠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多媒体介面一端与处理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多媒体播放设备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介面卡,设于一多媒体处理装置中,传输该多媒体处理装置与一多媒体播放设备间的信号,其特征在于,该介面卡包含:一输出入端子、一处理单元和一高画质多媒体介面,其中所述输出入端子一端与转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埠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多媒体介面一端与处理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多媒体播放设备电性连接。2. 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子杰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精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