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秋伟专利>正文

致冷片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18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致冷片结构改良,主要是将散热结构改良更为简易方便,其结构为一电脑CPU,其上方设置一致冷片藉以导热;一致冷片外围并设有一铜片,其包覆在致冷片的外周围,将部份热度藉由铜片传导至致冷片下端,使致冷片不因温度过低而产生结霜的现象,其后端并设有两条连接线,接至电源插槽,使致冷片产生冷却功效;一铜片上部设有一个散热孔,可供致冷片散热,其铜片边缘设置有一挡片,可使致冷片不易滑出脱落。如此,当被铜片包覆的致冷片覆盖至电脑CPU上方,藉由铜片散热及致冷片的冷却效果,以达到体积小、散热方便快速的功效,并降低散热工具成本的致冷片结构改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冷片结构改良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使用体积小、散热方便快速,并降低散热工具成本的致冷片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致冷片结构,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利用致冷片(4)本身的低温,  以达到使电脑CPU(5)散热的功效,其中:该致冷片(4)是以两条连接线(40)连接至主机板的电源插槽,以使致冷片(4)产生冷却功效。请配合参阅图4、5所示,当致冷片(4)发挥冷却功效时,其底部温度会降至摄氏零度的温度,而使致冷片(4)底部结霜,当致冷片(4)覆盖上电脑CPU(5)上方时,电脑C PU(5)的热度会使致冷片(4)底部的结霜变成水滴,水滴滴入则会造成电脑C PU(5)或电子零件短路或损坏的情形发生。缘是,本创作人即针对上述习用致冷片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之道,经长期之努力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关于一种使用体积小、散热方便快速,并降低散热工具成本的致冷片结构改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述的致冷片结构改良,其主要结构是包括:一致冷片,其设置在电脑C PU的上端,其后端设有两条连接线,连接至主机板上的电源插槽,以供致冷片发挥冷却功效;一铜片,其包覆着致冷片,在其上方中心位置设有一散热孔藉以散热及将热度传导至铜片的底部;在其上部边缘设有一挡片藉以使致冷片不易滑脱;如此,当被铜片包覆的致冷片覆盖至电脑CPU上方,籍由铜片散热及致冷片的冷却效果,以达到散热方便、快速功效的致冷片结构改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俯视图。图4是现有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现有的立体侧视图。图号说明(1)铜片            (10)散热孔(11)挡片           (2)致冷片(20)连接线         (3)电脑CPU(4)致冷片          (40)连接线(5)电脑CPU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致冷片结构改良,其结构主要是包括:-->一致冷片(2),其设置在电脑CPU(3)的上端,其后端设有两条连接线(20),连接至主机板上的电源插槽,  以供致冷片(2)发挥冷却功效,使电脑CPU(3)的温度下降;一铜片(1),其包覆着致冷片(2),在其上方中心位置设有一散热孔(10)藉以散热;并将经由铜片(1)导热,将部分热度传导至铜片(1)底部,使致冷片(2)下端不会因温度过低产生结霜现象,以致于使致冷片(2)底部在接触到电脑CPU(3)的温度时,形成水滴滴落在电脑CPU(3)上或主机板上,使电子零件短路损坏;并在铜片(1)上部边缘设有一挡片(11)藉以使致冷片(2)不易滑脱;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具有上述优点及实用价值,而且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产品或发表故已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冷片结构改良,一致冷片,其特征是:设置在计算机CPU的上端,后端设有两条连接线,连接至主机板上的电源插槽,以供致冷片发挥冷却功效;一铜片,包覆着致冷片,在其上方中心位置设有一散热孔藉以散热及将热度传导至铜片的底部;在其上部边缘设有一挡片藉以使致冷片不易滑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冷片结构改良,一致冷片,其特征是:设置在计算机CPU的上端,后端设有两条连接线,连接至主机板上的电源插槽,以供致冷片发挥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明煌
申请(专利权)人:史秋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