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77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包括分别设于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的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所述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所述轨道上侧沿纵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于导向槽中且能绕滚轴转动,所述滚轴上沿纵向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滚轴端面相通,所述滚轴下侧还设有若干个喷嘴,所有的喷嘴进口与流道相通,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供液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所述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配好的药液。该装置能够对茶苗进行自动喷药,减少了人工参与的环节,有利于降低喷药劳动强度,提高茶苗喷药效率以及喷药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苗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扦插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后进行移栽。在进行茶苗育苗时,大多是直接将剪好的插穗插入育苗床土壤中,等到生根后就可移栽,使之成为独立的新茶树。然而在育苗过程中,往往会对茶苗进行施药,以防治病虫害。目前施药大多是通过人工背负喷雾器对茶苗进行喷药,不仅耗费工人的体力,而且喷药效率低下,而人工带动喷雾头四处移动,难免会忽快忽慢或遗漏区域,致使喷药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茶苗人工喷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喷药不够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该装置能够对茶苗进行自动喷药,减少了人工参与的环节,有利于降低喷药劳动强度,提高茶苗喷药效率以及喷药的均匀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包括分别设于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的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所述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所述轨道上侧沿纵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于导向槽中且能绕滚轴转动,所述滚轴上沿纵向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滚轴端面相通,所述滚轴下侧还设有若干个喷嘴,所有的喷嘴进口与流道相通,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供液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所述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配好的药液。本技术通过在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使用时通过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药液,然后各喷嘴对滚轴下方的茶苗进行喷药,同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而两个滚轮在两侧的轨道上沿导向槽滚动,使得各喷嘴在喷药的同时沿育苗床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如此实现对整个育苗床的茶苗均匀喷药;该装置能够对茶苗进行自动喷药,减少了人工参与的环节,有利于降低喷药劳动强度,提高茶苗喷药效率以及喷药的均匀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每个轨道两端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绕线轮,在同侧的两个绕线轮之间绕设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与滚轴固定连接。通过轨道两端的电机带动一个绕线轮收牵引线,另一个绕线轮放牵引线,从而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滚轴上设有用于穿过牵引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错开设置,所述滚轴上还设有朝向通孔旋入的锁紧螺钉。如此,既实现牵引线与滚轴固定连接,又避免药液由通孔泄露。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供液机构包括配药箱和供液泵,所述供液泵的出口通过软管与滚轴流道连通,所述供液泵的进口与配药箱连通,所述配药箱上设有加药口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对加入箱内的药物进行搅动。当需要对茶苗施药时,在配药箱内按比例加入清水和药物,并通过搅拌装置对加入箱内的药物进行搅动,实现药物的快速均匀混合,然后利用供液泵送至滚轴流道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轴,所述搅拌电机设于配药箱顶部,所述搅拌轴设于配药箱内且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从而实现对加入箱内的药物进行搅拌均匀。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与其垂直的搅拌片。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搅拌片,有利于加速搅拌时的水流运动,从而大大缩短搅拌均匀所需的时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为矩形状,且导向槽的宽度与滚轮厚度适配,可以使得滚轮更好地沿导向槽滚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使用时通过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药液,然后各喷嘴对滚轴下方的茶苗进行喷药,同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而两个滚轮在两侧的轨道上沿导向槽滚动,使得各喷嘴在喷药的同时沿育苗床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如此实现对整个育苗床的茶苗均匀喷药;该装置能够对茶苗进行自动喷药,减少了人工参与的环节,有利于降低喷药劳动强度,提高茶苗喷药效率以及喷药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茶苗自动喷药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茶苗自动喷药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记:1-轨道,11-导向槽,2-滚轴,21-流道,3-支撑柱,4-滚轮,5-喷嘴,6-电机,61-绕线轮,62-牵引线,63-锁紧螺钉,7-配药箱,71-供液泵,72-软管,73-接头,74-加药口,75-进水管,76-进水阀,8-搅拌电机,81-搅拌轴,9-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包括分别设于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的轨道1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1上的滚轴2,所述轨道1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3,所述轨道1上侧沿纵向设有导向槽11,所述滚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滚轮4,所述滚轮4设于导向槽11中且能绕滚轴2转动,所述滚轴2上沿纵向设有流道21,所述流道2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滚轴2端面相通,所述滚轴2下侧还设有若干个喷嘴5,所有的喷嘴5进口与流道21相通,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供液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滚轴2沿轨道1纵向平移运动,所述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21提供配好的药液。本技术通过在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使用时通过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药液,然后各喷嘴对滚轴下方的茶苗进行喷药,同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而两个滚轮在两侧的轨道上沿导向槽滚动,使得各喷嘴在喷药的同时沿育苗床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如此实现对整个育苗床的茶苗均匀喷药;该装置能够对茶苗进行自动喷药,减少了人工参与的环节,有利于降低喷药劳动强度,提高茶苗喷药效率以及喷药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安装在每个轨道1两端的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上设有绕线轮61,在同侧的两个绕线轮61之间绕设有牵引线62,所述牵引线62与滚轴2固定连接。通过轨道两端的电机带动一个绕线轮收牵引线,另一个绕线轮放牵引线,从而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轴2上设有用于穿过牵引线62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21错开设置,所述滚轴2上还设有朝向通孔旋入的锁紧螺钉63。如此,既实现牵引线与滚轴固定连接,又避免药液由通孔泄露。具体的,通孔与流道21为空间异面垂直状态,通孔和流道21分别位于滚轴2中心线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液机构包括配药箱7和供液泵71,所述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于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的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所述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所述轨道上侧沿纵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于导向槽中且能绕滚轴转动,所述滚轴上沿纵向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滚轴端面相通,所述滚轴下侧还设有若干个喷嘴,所有的喷嘴进口与流道相通,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供液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所述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配好的药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于茶苗育苗床长度方向两侧的轨道以及横跨在两个轨道上的滚轴,所述轨道下侧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所述轨道上侧沿纵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于导向槽中且能绕滚轴转动,所述滚轴上沿纵向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滚轴端面相通,所述滚轴下侧还设有若干个喷嘴,所有的喷嘴进口与流道相通,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供液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滚轴沿轨道纵向平移运动,所述供液机构向滚轴流道提供配好的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每个轨道两端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绕线轮,在同侧的两个绕线轮之间绕设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与滚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苗自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上设有用于穿过牵引线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超张世成刘太兴
申请(专利权)人:屏山县水中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