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71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套设于其中心的套杆,所述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横杆,所述横杆的前端设有正苗环,所述正苗环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所述支撑杆上设有L型分支杆,所述分支杆的顶端设有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所述过渡件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矩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两根滑杆以及连接在两根滑杆上的遮阳布,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该装置能够对刚移栽的茶苗进行庇荫,防止茶苗遭受强烈日照而脱水,同时能够对茶苗进行正苗,避免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确保移栽后的茶苗成活率及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苗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
技术介绍
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扦插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后进行移栽。目前在进行茶苗育苗时,大多是直接将剪好的插穗插入土壤中,等到生根后就可移栽,使之成为独立的新茶树。在进行茶苗移栽时,将茶苗放入挖好的坑中,然后进行填入土壤并压实。由于刚移栽的茶苗不宜接受太强烈的日照,否则容易造成茶苗脱水,影响到移栽后的茶苗成活率;同时刚移栽的茶苗根部对土壤的附着力不强,容易出现茶苗倒伏的情况,影响到移栽后的茶苗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刚移栽的茶苗需要适当进行遮阳及抗倒伏的问题,提供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刚移栽的茶苗进行庇荫,防止茶苗遭受强烈日照而脱水,同时能够对茶苗进行正苗,避免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确保移栽后的茶苗成活率及正常生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套设于其中心的套杆,所述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横杆,所述横杆的前端设有正苗环,所述正苗环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所述支撑杆上设有L型分支杆,所述分支杆的顶端设有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所述过渡件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矩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两根滑杆以及连接在两根滑杆上的遮阳布,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本技术使用时将支撑杆插在茶苗旁边,通过横杆前端的正苗环对茶苗进行正苗,防止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由于套杆套设于支撑杆中心,可实现对正苗环高度位置的调节,而正苗环由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形成,便于打开后将茶苗杆体放置在正苗环内;同时利用框架上的遮阳布对茶苗进行庇荫,由于设置了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可以任意调整遮阳布相对于茶苗的位置及角度,使用方便且具有更好的遮阳效果,由于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而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在不需遮阳时可将滑杆沿滑槽滑动,使两根滑杆靠近在一起而露出框架中心,以便阳光可以透过框架中心照射茶苗;该装置能够对刚移栽的茶苗进行庇荫,防止茶苗遭受强烈日照而脱水,同时能够对茶苗进行正苗,避免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确保移栽后的茶苗成活率及正常生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套杆上横向设有套管,所述横杆上远离正苗环的一端插于套管内。如此,可以实现对正苗环相对于套杆距离的调节,以便更好地适应茶苗杆体所在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正苗环还包括转轴和插销,所述转轴连接两个半圆环的一端,所述插销连接两个半圆环的另一端。如此,在取下插销后,可将远离横杆的半圆环绕转轴转动,以此打开正苗环放入茶苗杆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其中一个半圆环的两端设有凸起,另一个半圆环的两端对应设有适配的凹槽,所述转轴和插销穿入所述凸起和凹槽内。通过在半圆环的两端设置凸起和凹槽配合,使得两个半圆环连接更加稳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滑杆的上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锁紧螺母,可以通过旋入锁紧螺母使滑杆位置固定,从而防止滑杆自动滑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渡件为金属定型软管,其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且可以在立体空间中任意弯曲成一定形状并能保持其形状,能更好地适应遮阳布位置角度的调整需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为尖刺形,有利于将支撑杆插入茶苗旁边的土体中。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时将支撑杆插在茶苗旁边,通过横杆前端的正苗环对茶苗进行正苗,防止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由于套杆套设于支撑杆中心,可实现对正苗环高度位置的调节,而正苗环由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形成,便于打开后将茶苗杆体放置在正苗环内;同时利用框架上的遮阳布对茶苗进行庇荫,由于设置了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可以任意调整遮阳布相对于茶苗的位置及角度,使用方便且具有更好的遮阳效果,由于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而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在不需遮阳时可将滑杆沿滑槽滑动,使两根滑杆靠近在一起而露出框架中心,以便阳光可以透过框架中心照射茶苗;该装置能够对刚移栽的茶苗进行庇荫,防止茶苗遭受强烈日照而脱水,同时能够对茶苗进行正苗,避免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确保移栽后的茶苗成活率及正常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框架左侧示意图。图3为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正苗环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标记:1-支撑杆,11-套杆,12-横杆,13-套管,14-正苗环,141-凸起,142-凹槽,143-转轴,144-插销,15-分支杆,151-插槽,2-过渡件,3-安装板,4-框架,41-滑槽,5-滑杆,6-遮阳布,7-锁紧螺母,8-螺钉,9-顶紧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包括支撑杆1和套设于其中心的套杆11,该套杆11高度上下升降可调,并通过顶紧螺杆9进行位置锁定,所述套杆11上设有至少一个横杆12,所述横杆12的前端设有正苗环14,所述正苗环14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所述支撑杆1上设有L型分支杆15,所述分支杆15的顶端设有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2,所述过渡件2的顶端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矩形的框架4,所述框架4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41,所述框架4上还设有两根滑杆5以及连接在两根滑杆5上的遮阳布6,所述滑杆5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4上下两侧的滑槽41中。本技术使用时将支撑杆插在茶苗旁边,通过横杆前端的正苗环对茶苗进行正苗,防止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由于套杆套设于支撑杆中心,可实现对正苗环高度位置的调节,而正苗环由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形成,便于打开后将茶苗杆体放置在正苗环内;同时利用框架上的遮阳布对茶苗进行庇荫,由于设置了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可以任意调整遮阳布相对于茶苗的位置及角度,使用方便且具有更好的遮阳效果,由于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而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在不需遮阳时可将滑杆沿滑槽滑动,使两根滑杆靠近在一起而露出框架中心,以便阳光可以透过框架中心照射茶苗;该装置能够对刚移栽的茶苗进行庇荫,防止茶苗遭受强烈日照而脱水,同时能够对茶苗进行正苗,避免茶苗出现倒伏的情况,确保移栽后的茶苗成活率及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所述套杆11上横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套设于其中心的套杆,所述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横杆,所述横杆的前端设有正苗环,所述正苗环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所述支撑杆上设有L型分支杆,所述分支杆的顶端设有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所述过渡件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矩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两根滑杆以及连接在两根滑杆上的遮阳布,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套设于其中心的套杆,所述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横杆,所述横杆的前端设有正苗环,所述正苗环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圆环,所述支撑杆上设有L型分支杆,所述分支杆的顶端设有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过渡件,所述过渡件的顶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矩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上下两侧对应设有贯穿的滑槽,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两根滑杆以及连接在两根滑杆上的遮阳布,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框架上下两侧的滑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上横向设有套管,所述横杆上远离正苗环的一端插于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苗移栽后的庇荫正苗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超张世成刘太兴
申请(专利权)人:屏山县水中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