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53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包括:底板;纵向配合装置,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固定安装有配合驱动电机,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用于配合穿插绕线;转动配合装置,所述转动配合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动配合装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定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用于装夹定子;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实现了配合绕线装置对定子进行绕线、排线、装夹,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绕线动作进行观察、分析,并且避免整机体积变大、高度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
本技术涉及到绕线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机有着内定子和外定子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内定子是嵌线并与支承物体固定应用,而外转子旋转,如吊扇。内定子可选择在定子支架内侧或外侧绕线,一般选用内侧绕线较为实用,但是内侧绕线较外侧绕线更加繁琐、耗时,对于在整个装置上布设铜线的排线装置也较为复杂,同时需要兼顾第一次铜线引线的方便性,以及固定铜线、剪断铜线和饶设铜线等等,已有内定子内侧绕线装置的绕线效率不高、耗时较长、操控性弱、初次引线麻烦。现有的绕线设备内部的内绕排线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一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机构的动作的,在调试和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直接观察机构动作给工作人员的维护和调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定子固定机构是无法直接设置观察窗口的,单纯的抬高部分设备观察又会导致整体设计变更,导致设计、制造成本上升。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以上一种或多种问题的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包括:底板;纵向配合装置,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穿过所述底板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配合导轨,所述配合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配合导轨配合使得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在所述底板上滑动,所述托板上固定安装有配合驱动电机,所述配合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在所述配合导轨上移动,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用于配合穿插绕线;转动配合装置,所述转动配合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动配合装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定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用于装夹定子;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上,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使用皮带或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定子固定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Z轴导轨座,所述Z轴导轨座上设置有Z轴导轨,所述Z轴导轨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板上,所述Z轴导轨座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支架、第二滑动支架,所述第一滑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绕线配合支架,所述第二滑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绕线配合支架;Z轴驱动电机,所述Z轴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支架、第二滑动支架,所述Z轴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Z轴导轨座上。进一步地,所述Z轴驱动电机上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Z轴驱动电机的主轴,所述连接装置上连接有推动轴;所述第一滑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连接件,所述第二滑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推动连接件,所述第二推动连接件、所述第三推动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推动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推动连接件的安装位置水平对齐,所述第三推动连接件通过固定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连接件直接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连接有第一推动连接件,所述第一推动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配合装置或所述底板。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轮,所述连接轴上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张紧轮用于调节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上连接的皮带的松紧。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所述纵向配合装置、所述转动配合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以及其他部件通过巧妙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对定子的固定装夹和配合绕线装置对定子进行绕线、排线,同时在保持整机高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绕线装置在所述转动配合装置内的绕线动作,直接的观察给工作人员调试和使用绕线装置进行绕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方便对装置进行后期维护、检修。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纵向配合装置的示意图1;图4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纵向配合装置的示意图2;图5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转动配合装置的示意图1;图6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转动配合装置的示意图2;图7为本技术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的转动配合装置的示意图3。【附图标记】101···底板110···穿线装置201···纵向配合装置210···托板211···配合导轨220···Z轴导轨座221···配合驱动电机222···主动轮223···从动轮224···连接轴225···第一推动连接件230···第一滑动支架231···第一支臂232···第一绕线配合支架240···第二滑动支架241···第二支臂242···第二绕线配合支架250···Z轴导轨260···Z轴驱动电机261···连接装置262···推动轴263···第二推动连接件264···固定连接板265···第三推动连接件301···转动配合装置302···固定支架303···第一转动连接件304···第一安装支架305···第一定子固定装置306···第二安装支架307···第二定子固定装置308···第二转动连接件310···转动驱动装置311···转动主动轮312···第一张紧轮313···第二张紧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限制。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包括:底板101;纵向配合装置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n纵向配合装置,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穿过所述底板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配合导轨,所述配合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配合导轨配合使得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在所述底板上滑动,所述托板上固定安装有配合驱动电机,所述配合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在所述配合导轨上移动,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用于配合穿插绕线;/n转动配合装置,所述转动配合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动配合装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定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用于装夹定子;/n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
纵向配合装置,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穿过所述底板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配合导轨,所述配合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纵向配合装置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配合导轨配合使得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在所述底板上滑动,所述托板上固定安装有配合驱动电机,所述配合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纵向配合装置在所述配合导轨上移动,所述纵向配合装置用于配合穿插绕线;
转动配合装置,所述转动配合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动配合装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定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用于装夹定子;
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装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上,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使用皮带或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定子固定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槽满率内绕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Z轴导轨座,所述Z轴导轨座上设置有Z轴导轨,所述Z轴导轨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板上,所述Z轴导轨座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好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