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16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杆的靠底部位置套设有底护板,所述底护板的底部与限位块接触,两个滑杆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球。该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通过底护板、胶球、抵块、活动杆、吸能球以及缓冲块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能够从装置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方向进行防护,从而极大的减轻本装置在受到碰撞时的损伤,从而降低本装置出现形变或者开裂的概率,为使用者减少经济上的损失,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
技术介绍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会用到智能互联控制器用来控制车辆。然而,现有的智能互联控制器的壳体都是铝或者塑料制成,受其材料的限制,导致其本身的防护性能极为薄弱,使得壳体一旦受到碰撞就会产生形变或者开裂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智能互联控制器的壳体都是铝或者塑料制成,受其材料的限制,导致其本身的防护性能极为薄弱,使得壳体一旦受到碰撞就会产生形变或者开裂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杆的靠底部位置套设有底护板,所述底护板的底部与限位块接触,两个滑杆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球,所述胶球的底部与底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本体,所述滑杆的靠中间位置套设有滑套,两个滑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焊接杆,两个焊接杆相对的一侧均与控制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的内部,所述连接块内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均与抵块接触。优选的,所述滑套的内壁与滑杆接触,所述滑套与滑杆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杆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活动杆相背一侧的靠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球,两个吸能球相背的一侧均与连接块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内顶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连接块之间为一体化设计。优选的,所述顶板顶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顶板之间为一体化设计。优选的,所述底护板的内壁与滑杆接触,所述底护板与滑杆之间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通过底护板、胶球、抵块、活动杆、吸能球以及缓冲块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能够从装置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方向进行防护,从而极大的减轻本装置在受到碰撞时的损伤,从而降低本装置出现形变或者开裂的概率,为使用者减少经济上的损失,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顶板;2、滑杆;3、限位块;4、底护板;5、固定杆;6、胶球;7、支撑弹簧;8、控制器本体;9、滑套;10、焊接杆;11、连杆;12、连接块;13、滑槽;14、抵块;15、活动杆;16、吸能球;17、缓冲块;18、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包括顶板1,顶板1底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滑杆2的靠底部位置套设有底护板4,底护板4的底部与限位块3接触,两个滑杆2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球6,胶球6的底部与底护板4固定连接,固定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本体8,滑杆2的靠中间位置套设有滑套9,两个滑套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焊接杆10,两个焊接杆10相对的一侧均与控制器本体8固定连接,控制器本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连杆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连接块12的顶部与顶板1固定连接,连杆11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12的内部,连接块12内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滑槽13,连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块14,抵块14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15,两个活动杆15相对的一侧均与抵块14接触。本技术中:滑套9的内壁与滑杆2接触,滑套9与滑杆2之间滑动连接;通过滑套9和滑杆2的设置,能够带动控制器本体8进行滑动。本技术中:活动杆15的顶部延伸至滑槽13的内部且与滑槽13的内壁接触,活动杆15与滑槽13之间滑动连接;通过滑槽13的设置,使得活动杆15能够进行滑动。本技术中:两个活动杆15相背一侧的靠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球16,两个吸能球16相背的一侧均与连接块12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吸能球16的设置,能够对冲能进行吸收。本技术中:连接块12内顶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缓冲块17,缓冲块17与连接块12之间为一体化设计;通过缓冲块17的设置,能够对冲感进行缓冲。本技术中:顶板1顶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开设有通槽18,通槽18与顶板1之间为一体化设计;通过通槽18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顶板1进行安装。本技术中:底护板4的内壁与滑杆2接触,底护板4与滑杆2之间滑动连接;通过底护板4的设置,能够从控制器本体8的底部方向进行防护。工作原理:当本装置底部受到碰撞时,撞击物会先与底护板4接触,通过底护板4的设置,从而对撞击物进行隔离,使得其无法直接作用到控制器本体8上,之后当底护板4受到冲撞力后就会带动胶球6压缩,从而对震感进行吸收缓冲,降低震感对控制器本体8内零件造成的损坏,当受到较大的冲力时,底护板4和胶球6无法抵消冲力后,就会带动控制器本体8进行移动,通过控制器本体8移动带动连杆11移动,通过连杆11移动带动抵块14移动,通过抵块14移动推动活动杆15向两侧滑动,通过活动杆15滑动带动吸能球16压缩,从而将冲力进行吸收,同时抵块14在移动至最顶部位置,就会与缓冲块17接触,并推动缓冲块17压缩缓冲,对冲力进一步的进行吸收。综上所述:该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通过底护板4、胶球6、抵块14、活动杆15、吸能球16以及缓冲块17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能够从装置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方向进行防护,从而极大的减轻本装置在受到碰撞时的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所述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所述滑杆(2)的靠底部位置套设有底护板(4),所述底护板(4)的底部与限位块(3)接触,两个滑杆(2)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球(6),所述胶球(6)的底部与底护板(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所述支撑弹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本体(8),所述滑杆(2)的靠中间位置套设有滑套(9),两个滑套(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焊接杆(10),两个焊接杆(10)相对的一侧均与控制器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连接块(12)的顶部与顶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1)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12)的内部,所述连接块(12)内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连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块(14),所述抵块(14)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15),两个活动杆(15)相对的一侧均与抵块(14)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智能互联整车控制器,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所述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所述滑杆(2)的靠底部位置套设有底护板(4),所述底护板(4)的底部与限位块(3)接触,两个滑杆(2)相对一侧的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球(6),所述胶球(6)的底部与底护板(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所述支撑弹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本体(8),所述滑杆(2)的靠中间位置套设有滑套(9),两个滑套(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焊接杆(10),两个焊接杆(10)相对的一侧均与控制器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连接块(12)的顶部与顶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1)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12)的内部,所述连接块(12)内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连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块(14),所述抵块(14)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15),两个活动杆(15)相对的一侧均与抵块(14)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洋潘海亚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亚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