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50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是由数片鳍片板体间隔并排组构而成。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鳍片板体及一尾端导风区段。在该鳍片板体后端的后区段是由至少一个导风板及导风槽形成尾端导风区段。通过该导风板及导风槽的结构配置,使得散热气流由该鳍片入风口进入而通过该气流通道而到达该尾端导风区段时,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经由该导风板及导风槽的导流而在各个鳍片板体间的气流通道中产生紊流现象,进而达到更高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鳍片散热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鳍片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电脑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电脑装置所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现今使用电脑几小时所耗用的的电力及散出的热量,是十分惊人,因此必需选购优良的散热装置,装在电脑机壳内配合小型风扇利用机壳内空气的对流方式以达成散热效果。综观传统散热装置技术中,散热鳍片的结构设计大多是直条式的通道,形成该电脑机壳内以气流对流方式,由于气流在入风口至出风口之间呈现直线的导流方式,所以机壳内的气流与所流经过的散热鳍片侧壁并无法作充足的热交换,以致影响电脑机壳内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电脑各组件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为了要达到充足的热交换效率,通常作法是改善电脑机壳内各组件的材质性能及因应各组件所散出的热量作出妥善的空间配置,以降低所耗用的的电力及散出的热量。业者也因应此一需求而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鳍片散热模块结构。目前在笔记本电脑中所普遍使用的典型散热模块主要包括有一导热匣、一风扇、一鳍片散热模块、一散热槽体等构件,其导热匣接触于一热源组件(例如中央处理器)的顶面。该风扇定位在该导热匣的一风扇定位槽座中,而该鳍片散热模块固定在该导热匣的散热槽体中,其内部形成有数个气流通道,以供该风扇所产生的散热气流通过。通过该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配合鳍片散热模块的热交换功能,而可使该热源组件所产生的热能受到散热。在各类型电脑散热鳍片装置结构设计中,传统的结构设计不一定能使电脑机壳内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而有些传统的散热鳍片结构设计常要用直接或以间接接触的方式协助传导热能,可能使电脑散热鳍片装置更复杂。因此,在此一
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虽然在先前的技术中,有许多有关于电脑散热鳍片装置的产品设计,但在已知的先前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电脑散热鳍片装置在结构设计方面,大部份在散热鳍片所发挥的散热效果实为有限。-->如图1所示,其显示传统鳍片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在传统鳍片散热模块技术中,鳍片散热模块的结构设计大多是由数片间隔并排的鳍片板体100所构成,并在各相邻鳍片板体100之间形成数个连通于鳍片入风口101至鳍片出风口102的直条气流通道103。当风扇转动而由该风扇的扇叶旋转的切线方向产生的外旋气流104,由鳍片入风口101进入气流通道103后,会受到该鳍片板体100的壁面阻滞而形成扰动气流105a,而一部份的气流则会受到相邻鳍片板体的壁面影响而形成分支扰流105b,该分支扰流105b最后再与扰动气流105a汇集成一散热气流105。前述传统鳍片散热模块的直条气流通道结构,虽然能达到热交换目的,但扰流现象无法避免,其所造成的风阻较大,整体的散热效率不佳,且容易造成较大的噪音。因此,如果能针对散热鳍片装置设计出一种具有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的话,则对于使用者或业者当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结构,通过在该鳍片散热模块中的气流通道中设计出一尾端导风区段的结构,以使气流流动通过该散热鳍片侧壁时能达到更充足的热交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技术方案为:该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是由数片鳍片板体间隔并排组构而成,以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前端形成一鳍片入风口,而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后端形成一鳍片出风口,各相邻鳍片板体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其中该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气流直通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入风口的前区段;一尾端导风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出风口的后区段,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包括有:至少一个以第一偏斜方向延伸出的第一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槽;至少一个以第二偏斜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槽;其中该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是以该第一延伸方向间隔配置在该鳍片板体的尾端导风区段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该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是由数片鳍片板体间隔并排组构而成,以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前端形成一鳍片入风口,而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后端形成一鳍片出风口,各相邻鳍片板体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其中该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气流直通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入风口的前区段;一尾端导风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出风口的后区段,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包括有至少一个-->以偏斜方向延伸出的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导风板的导风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该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包括有:一导热匣,其是由一上板及一下板对应地形成一具有内部通道的结构,在该上板及下板各开设有一相对应的镂空区以构成一风扇定位槽座;一风扇,装设在该导热匣的风扇定位槽座中,用以供应一入风源;一散热槽体,形成在该导热匣的一端;一鳍片散热模块,装设在该散热槽体中,其相邻于该风扇定位槽座的一端作为鳍片入风口,而另一端则形成一鳍片出风口;数片间隔并排的鳍片板体,形成在该鳍片散热模块中,各个相邻鳍片板体之间形成数个连通于鳍片入风口至鳍片出风口的气流通道;该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入风口的前区段气流直通区段、以及一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出风口的后区段之尾端导风区段,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包括有至少一个以偏斜方向延伸出的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导风板的导风槽。经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本技术提供散热模块的鳍片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通过鳍片板体及尾端导风区段组成的鳍片散热模块,能大为增加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且在结构设计方面能更简便、快速的制成符合需求的鳍片散热模块。附图说明图1显示传统鳍片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一配置有本技术具有尾端导风区段鳍片散热模块的散热模块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显示图2中该散热模块各相关构件完成组合并可接触在一热源组件上的立体分解图;图4显示图2中该散热模块各相关构件完成组合时的后视立体图;图5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6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部分构件分离时的立体分解图;图7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的顶视图,且显示了该鳍片散热模块中气流流通路径的示意图;图8显示图7中鳍片板体的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槽、与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槽间配置关系及气流流通路径的扩大视图;图9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风板与导风槽间配置关系及气流流通路径的扩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阅图2所示,其显示一配置有本技术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的散热模块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立体分解图,而图3显示图2中散热模块各相关构件完成组合并可接触在一热源组件上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散热模块1包括有一导热匣10,其由一上板11及一下板12对应地形成一具有内部通道的结构。在该上板11及下板12各开设有一相对应的镂空区以构成一风扇定位槽座13,可供固定一风扇2。该风扇定位槽座13的上板11的顶面即构成一顶面入风区131,而该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的开放侧缘面则形成有侧面入风区132。该导热匣10的一端面为一组件接触区段14,其底面可接触于一热源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是由数片鳍片板体间隔并排组构而成,以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前端形成一鳍片入风口,而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后端形成一鳍片出风口,各相邻鳍片板体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气流 直通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入风口的前区段;一尾端导风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出风口的后区段,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包括有:至少一个以第一偏斜方向延伸出的第一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槽; 至少一个以第二偏斜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槽;其中该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是以该第一延伸方向间隔配置在该鳍片板体的尾端导风区段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是由数片鳍片板体间隔并排组构而成,以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前端形成一鳍片入风口,而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后端形成一鳍片出风口,各相邻鳍片板体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气流直通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入风口的前区段;一尾端导风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出风口的后区段,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包括有:至少一个以第一偏斜方向延伸出的第一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槽;至少一个以第二偏斜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导风板以及紧邻于该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槽;其中该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是以该第一延伸方向间隔配置在该鳍片板体的尾端导风区段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个鳍片板体的顶缘及底缘是以一侧边方向分别延伸出一水平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鳍片板体的尾端导风区段中的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偏斜方向恰相反于该第一导风板的第二偏斜方向。4.一种具有尾端导风区段的鳍片散热模块,是由数片鳍片板体间隔并排组构而成,以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前端形成一鳍片入风口,而在各个鳍片板体的后端形成一鳍片出风口,各相邻鳍片板体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个鳍片板体包括有:一气流直通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入风口的前区段;一尾端导风区段,其形成在邻近于该鳍片板体的鳍片出风口的后区段,在该尾端导风区段中包括有至少一个以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