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4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端头支架,属于煤矿开采领域,目的是解决端头支架移架不便的问题。包括三架并排设置的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的前端均设置有抬底千斤顶,所述抬底千斤顶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于对应支架单元的底座,抬底千斤顶的顶端为牵拉端;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位于后侧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的顶端铰接于前侧的支架单元的顶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端头支架,通过设置抬底千斤顶,将该支架单元的前端抬起,降低移架时对支架单元的阻力,并且由于被抬离的支架单元通过抬底千斤顶吊挂于其它支架单元,而其它支架单元整体支撑于巷道底板,避免了传统的抬底千斤顶直接作用于巷道底板,利于各个支架单元顺利在底板遇水或较软环境下顺利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头支架
本技术属于煤矿开采领域,具体的是端头支架。
技术介绍
在煤矿现代化开采过程中,端头支架广泛应用于巷道和回采工作面交叉处,用于维护采煤工作面端头巷道顶板,通常与排头支架紧靠,使工作面端头有足够的无立柱空间,供推移转载机尾和输送机头,也可防止工作面支架歪斜。如申请号为CN200910065124.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倾角端头液压支架,其在端头前架和端头后架的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调底千斤顶和抬底千斤顶,调底千斤顶和抬底千斤顶底端支撑于底板,通过调底千斤顶和抬底千斤顶伸缩实现端头前架和端头后架的抬起和放下,在移架过程中对底板的强度要求较高,对于直接底多为强度低的泥质粉砂岩,局部底板较软的煤矿,端头支架底座前端容易陷在底板下,使移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端头支架在底板遇水或较软情况下移架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端头支架,能良好适应底板遇水或较软环境。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端头支架,包括三架并排设置的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包括底座、顶梁和立柱组件;所述立柱组件设置于底座与顶梁之间,将顶梁支撑于底座上;各支架单元的前端均设置有抬底千斤顶,所述抬底千斤顶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于对应支架单元的底座,抬底千斤顶的顶端为牵拉端;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位于后侧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的顶端铰接于前侧的支架单元的顶梁。进一步的,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位于对应支架单元的立柱组件的前侧。进一步的,沿支架单元横向,所述抬底千斤顶包括左抬底千斤顶和右抬底千斤顶;所述右抬底千斤顶的底端与底座的右侧相连接,顶端与顶梁的右侧相连接;所述左抬底千斤顶的底端与底座的左端相连接,顶端与顶梁的左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沿工作面推移方向,三架支架单元分别为前架单元、中架单元和后架单元;在前架单元、中架单元和后架单元的顶梁的左端均设置有伸缩梁,所述前架单元的伸缩梁的行程小于中架单元和后架单元的伸缩梁的行程。进一步的,在后架单元与中架单元相邻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挡矸板,沿支架单元横向,所述下挡矸板包括与后架单元的底座相连接的连接段和延伸至底座前方的挡矸段。进一步的,在前架单元与中架单元之间设置有推移千斤顶,所述推移千斤顶一端与前架单元的底座铰接,另一端与中架单元的底座铰接;在中架单元与后架单元之间设置有推移千斤顶,所述推移千斤顶一端与中架单元的底座铰接;另一端与后架单元的底座铰接。进一步的,沿工作面推移方向,所述前架单元、中架单元和后架单元的底座的底板均呈船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端头支架,由于在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设置抬底千斤顶,且抬底千斤顶底端与其中一架支架单元的底座相连接。当需要移动其中一架支架单元时,与该支架单元底座相连接的抬底千斤顶回缩,其余抬底千斤顶维持原状,便能够将该支架单元的前端抬起,在移架机构的作用下,完成移架。由于被抬离的支架单元通过抬底千斤顶吊挂于其它支架单元,而其它支架单元整体支撑于巷道底板,避免了传统的抬底千斤顶直接作用于巷道底板,利于各个支架单元顺利在底板遇水或较软环境下顺利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图中,前架单元1A、中架单元1B、后架单元1C、底座1、顶梁2、立柱组件3、抬底千斤顶4、左抬底千斤顶41、右抬底千斤顶42、下挡矸板5、连接段51、挡矸段52、推移千斤顶6、伸缩梁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端头支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三架并排设置的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包括底座1、顶梁2和立柱组件3;所述立柱组件3设置于底座1与顶梁2之间,将顶梁2支撑于底座1上;各支架单元的前端均设置有抬底千斤顶4,所述抬底千斤顶4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于对应支架单元的底座1,抬底千斤顶4的顶端为牵拉端;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位于后侧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4的顶端铰接于前侧的支架单元的顶梁2。本技术公开的端头支架,由于在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设置抬底千斤顶4,且抬底千斤顶4底端与其中一架支架单元的底座1相连接,顶端与另一架支架单元的顶梁2相连接。当需要移动其中一架支架单元时,与该支架单元底座1相连接的抬底千斤顶4回缩,其余抬底千斤顶4维持原状,便能够将该支架单元的前端抬起,在移架机构的作用下,完成移架。由于被抬离的支架单元通过抬底千斤顶4吊挂于其它支架单元,而其它支架单元整体支撑于巷道底板,避免了传统的抬底千斤顶4直接作用于巷道底板,利于各个支架单元顺利在底板遇水或较软环境下顺利移动。沿支架单元纵向,所述抬底千斤顶4设置于支架单元的前端,且抬底千斤顶4位于立柱组件3的前侧。本说明书中的工作面推移方向,即支架单元纵向,是指附图1或附图2的左右方向;支架单元横向,是指附图3的左右方向;表示方位的“前”,如“前端”和“前侧”等是指附图1的左侧,表示方位的“后”,如“后端”和“后侧”等是指附图1的右侧;表示方位的“左”,如“左端”和“左侧”是至附图3的右侧;表示方位的“右”,如“右端”和“右侧”是至附图3的左侧。抬底千斤顶4位于立柱组件3的前侧,合理利用了空间,且利于缩短抬底千斤顶4的行程。相邻两支架单元之间可以仅设置一个抬底千斤顶4,该一个抬底千斤顶4沿支架单元纵向安装于其中一架支架单元的底座1的中部以及另一架支架单元的顶梁2的中部。但是,为了提高支架单元抬起的稳定性,避免支架单元偏斜,优选的,沿支架单元横向,所述抬底千斤顶4包括左抬底千斤顶41和右抬底千斤顶42;所述右抬底千斤顶42的底端与底座1的右侧相连接,顶端与顶梁2的右侧相连接;所述左抬底千斤顶41的底端与底座1的左端相连接,顶端与顶梁2的左端相连接。为了避免沿工作面割煤时切割到支架单元的顶梁2,优选的,沿工作面推移方向,三架支架单元分别为前架单元1A、中架单元1B和后架单元1C;在前架单元1A、中架单元1B和后架单元1C的顶梁2的左端均设置有伸缩梁7,所述前架单元1A的伸缩梁7的行程小于中架单元1B和后架单元1C的伸缩梁7的行程。工作时,前架单元1A正对割煤面,通过其伸缩梁7的行程小于其它两架伸缩梁7的行程,使得在满足支护要求的条件下,前架单元1A的伸缩梁7为割煤面设备提供空间,避免干涉。由于工作面有倾角,工作面采煤时,会有矸石或煤块向下出口滚轮,并且,已开采的老塘也会有飞石或煤块,这些飞石或煤块在重力加速度下滚落易造成下出口人身、设备伤害,为了避免该问题,隔绝行人通道和落煤空间,优选的,在后架单元1C与中架单元1B相邻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挡矸板5,沿支架单元横向,所述下挡矸板5包括与后架单元1C的底座1相连接的连接段51和延伸至底座1前方的挡矸段52。当一个采煤循环结束后,需要进行移架,为了实现推移式移架,在前架单元1A与中架单元1B之间设置有推移千斤顶6,所述推移千斤顶6一端与前架单元1A的底座1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端头支架,包括三架并排设置的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包括底座(1)、顶梁(2)和立柱组件(3);所述立柱组件(3)设置于底座(1)与顶梁(2)之间,将顶梁(2)支撑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各支架单元的前端均设置有抬底千斤顶(4),所述抬底千斤顶(4)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于对应支架单元的底座(1),抬底千斤顶(4)的顶端为牵拉端;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位于后侧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4)的顶端铰接于前侧的支架单元的顶梁(2)。/n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头支架,包括三架并排设置的支架单元,各支架单元包括底座(1)、顶梁(2)和立柱组件(3);所述立柱组件(3)设置于底座(1)与顶梁(2)之间,将顶梁(2)支撑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各支架单元的前端均设置有抬底千斤顶(4),所述抬底千斤顶(4)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于对应支架单元的底座(1),抬底千斤顶(4)的顶端为牵拉端;相邻两架支架单元之间,位于后侧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4)的顶端铰接于前侧的支架单元的顶梁(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头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支架单元上的抬底千斤顶(4)位于对应支架单元的立柱组件(3)的前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支架单元横向,所述抬底千斤顶(4)包括左抬底千斤顶(41)和右抬底千斤顶(42);所述右抬底千斤顶(42)的底端与底座(1)的右侧相连接,顶端与顶梁(2)的右侧相连接;所述左抬底千斤顶(41)的底端与底座(1)的左端相连接,顶端与顶梁(2)的左端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端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沿工作面推移方向,三架支架单元分别为前架单元(1A)、中架单元(1B)和后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茂森林勇赵忠军黎亮何祝友杨海宾王俭罗恒董超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煤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