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用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1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车用爬梯,包括设于房车尾部的爬梯本体,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多个脚踏孔,所述爬梯本体背面设有活动脚踏组件,所述活动脚踏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固定杆和踏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上,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与踏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与踏板的另一端连接。通过在爬梯背面设置活动脚踏组,从而能够便于攀爬人员爬上爬梯,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能够非常轻松的爬上爬梯,大大节约了体力;通过设置的扶手,能够使在攀爬过程中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用爬梯
本技术涉及房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房车用爬梯。
技术介绍
房车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房车也得到了开发和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车逐渐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进行休闲旅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在出游期间,可以利用房车在野外休息,既能感受大自然野外的环境,又能感受在家时的安逸。因此,房车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可及使用,其保有量逐年提高。由于房车具有结构比较紧凑的特点,为了尽可能的扩大房车内部的使用面积,各种可以扩展房车车厢的结构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如何实现从地面攀登至房车顶部,以及方便检修房车顶置的空调、天窗等设备,清洁房车外顶部的灰尘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房车爬梯应运而生,如图1所示,是目前大多数房车采用的爬梯样式,该爬梯结构简单,但是随之而来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在攀爬爬梯时,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往往需要在地方放一个凳子,从而才能爬上爬梯,对成年人来说攀爬上爬梯也比较费力,且在攀爬过程中不安全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爬梯不利于攀爬,且在攀爬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车用爬梯。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房车用爬梯,包括设于房车尾部的爬梯本体,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多个脚踏孔,所述爬梯本体背面设有活动脚踏组件,所述活动脚踏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固定杆和踏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上,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与踏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与踏板的另一端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有相适配的锁紧螺栓。如上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进一步说明为,所述踏板上设有多个可拆卸的防滑胶条,所述防滑胶条沿踏板长度方向布置。如上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爬梯本体正面设有两扶手,且扶手与爬梯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扶手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两侧。如上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扶手倾斜设置,所述扶手顶部与爬梯本体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扶手底部与爬梯本体之间的直线距离。如上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扶手与爬梯本体之间的夹角为5°~15°。如上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扶手的活动卡件,所述活动卡件上设有与扶手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开口的内壁两侧设有多个弹性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爬梯背面设置活动脚踏组,从而能够便于攀爬人员爬上爬梯,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能够非常轻松的爬上爬梯,大大节约了体力;2、通过设置的扶手,能够使在攀爬过程中更加安全,且将扶手倾斜设置,能够在攀爬至房车顶部时,便于攀爬人员抓取房车顶部的受力件,从而使攀爬人员上车顶更加容易,同时也更加方便攀爬人员从车顶下来。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爬梯结构示意图。图2为房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爬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爬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爬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踏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活动卡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爬梯本体;2、脚踏孔;3、活动脚踏组件;31、第一活动杆;32、第二活动杆;33、第一套筒;34、第二套筒;35、固定杆;36、踏板;37、锁紧螺栓;38、防滑胶条;4、扶手;5、活动卡件;6、卡槽;7、弹性件;α、扶手与爬梯本体之间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车用爬梯,包括设于房车尾部的爬梯本体1,所述爬梯本体1上设有多个脚踏孔2,具体的脚踏孔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四个,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脚踏孔2,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从而在攀爬时,脚交替踩在脚踏孔2中,即可实现攀爬。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爬梯本体1背面设有活动脚踏组件3,所述活动脚踏组件3包括第一活动杆31、第二活动杆32、第一套筒33、第二套筒34、固定杆35和踏板36,所述第一套筒33和第二套筒34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1上,所述第一活动杆31的一端与固定杆3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3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33与踏板3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32的一端与固定杆3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3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34与踏板36的另一端连接。在现有攀爬爬梯时,需要增设一攀爬凳,才能利于爬上爬梯,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爬梯本体1的下面增设了一个踏板36,从而在爬上爬梯时,能够更加方便,且大大节约了体力,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在使用时,为了调节活动脚踏组件3的高度和实现对活动脚踏组件3的固定,可以在所述第一套筒33和第二套筒34的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有相适配的锁紧螺栓37,从而通过拧紧锁紧螺栓,即可实现对套筒中活动杆的固定,例如需要对第一活动杆31进行固定时,这时只需拧紧第一套筒33上的锁紧螺栓37,锁紧螺栓37穿过第一套筒33上的螺纹孔后,即可实现对第一活动杆31的固定,从而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实现踏板36高度的调节。同时在不使用时,也可通过该方式实现对活动脚踏组件3的收纳。如图6所示,为了使攀爬人员在踏板36上不打滑,可以在所述踏板36上设置多个可拆卸的防滑胶条38,所述防滑胶条38沿踏板36长度方向布置,具体的可以使防滑胶条38通过螺钉与踏板36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在踏板36上设置倒T形连接槽,在防滑胶条38上设置与倒T形连接槽相适配的倒T形连接头,从而即可实现防滑胶条38与踏板36可拆卸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这里不一一进行举例阐述。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攀爬人员在攀爬爬梯时需要用手去拉住脚踏孔2,这样不太安全,很容易发生后仰,极易造成攀爬人员的坠落。故作为优选,如图4和图5所示,我们可以在所述爬梯本体1正面设有两扶手4,且扶手4与爬梯本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以使所述扶手4通过螺栓与爬梯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这里不一一进行举例阐述,所述扶手4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1两侧。通过设置的扶手4,能够使攀爬人员在攀爬过程中更加安全。在不使用扶手4时,为了便于拆卸下来的扶手4放置更加方便,可以在所述爬梯本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扶手的活动卡件5,所述活动卡件5上设有与扶手相适配的卡槽6,所述卡槽6开口的内壁两侧设有多个弹性件7,从而通过设置的弹性件7即可将扶手4固定在卡槽6中,具体的弹性件7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弹性件7的截面可以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具体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为了使攀爬人员更加容易爬上房车车顶,可以将所述扶手4倾斜设置,使所述扶手4顶部与爬梯本体1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扶手4底部与爬梯本体1之间的直线距离。将扶手4倾斜设置,能够在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车用爬梯,包括设于房车尾部的爬梯本体,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多个脚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本体背面设有活动脚踏组件,所述活动脚踏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固定杆和踏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上,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与踏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与踏板的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用爬梯,包括设于房车尾部的爬梯本体,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多个脚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本体背面设有活动脚踏组件,所述活动脚踏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固定杆和踏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称设置在爬梯本体上,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与踏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与踏板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有相适配的锁紧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设有多个可拆卸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国霞杨建军葛德平韩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堃越房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