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1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包括移动房体和设置在移动房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屋顶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有相适配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通过螺栓与屋顶固定连接,所述通风道顶部设有防雨罩,所述通风道中横向设有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位于第二防水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和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二防水隔板的一侧延伸形成出风管,所述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一防水隔板一侧延伸形成进风管。给移动房屋屋顶结构在保障不漏雨的同时,能够大大提高移动房屋内的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移动房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变化,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工厂化生产的移动房屋,相对传统的房屋而言,移动房屋可以说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它以低廉的成本、较低的能耗、较小的污染代价带给人们更高的生活享受,它可以在工厂标准化生产,然后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像堆积木一样快速组装成各种想要的建筑物。一般房屋均希望能达到冬暖夏凉的目标,然而,空气有隔热效果,若移动房屋内的空气无法适度的流通,就会导致热空气囤积在屋内而无法排出,由此使得屋内的温度逐渐升高。目前最常见的室内通风方式,在屋顶或室内墙上装设电扇,通过供电促使其扇叶旋转来产生空气的流通,但这种方式必须消耗电能,由于移动房屋往往在户外临时居住为主,电能往往较为稀缺,因此大多数移动房屋都是采用自然通风设计,一般都是在移动房屋的屋顶开设通风口的方式来进行通风,但是现有的屋顶结构,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屋顶往往容易漏水,在保证漏水的同时,通风效果又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移动房屋屋顶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在保障不漏雨的同时,能够大大提高移动房屋内的通风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包括移动房体和设置在移动房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屋顶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有相适配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通过螺栓与屋顶固定连接,所述通风道顶部设有防雨罩,所述通风道中横向设有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位于第二防水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和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二防水隔板的一侧延伸形成出风管,所述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一防水隔板一侧延伸形成进风管。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与通风道连接处的通风道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防水隔板与通风道连接处的通风道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水孔。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通风道底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连接外沿,所述连接外沿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连接外沿底部设有防水凹槽,所述防水凹槽中设有相适配的密封条。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出风管的长度为B1,所述进风管的长度为B2,所述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之间的间距为B,B1+B2>B。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方设有吸热导流组件,所述吸热导流组件由多个吸热鳍片组成,所述吸热鳍片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吸热鳍片均分别与通风道固定连接,相邻两吸热鳍片之间形成通风通道。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吸热鳍片两侧弯折形成折边,所述折边与通风道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通风道中设置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且设置交错设置的进风管和出风管,从而使空气流通正常进行,保证了移动房屋的通风效果,且当雨水较大时,雨水通过防雨罩进入到通风道中,也会在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的作用下,通过排水孔排出,不会进入到移动房屋的屋内,从而保证了屋顶通风效果的同时且不漏雨;2、通过进一步设置的吸热导流组件,当吸热导流组件吸收太阳光照射所产生的热能时,各吸热鳍片将热能吸收而使温度上升,当吸热鳍片温度上升后,将以热对流的方式使各吸热鳍片之间的空气成为热空气而开始上升,依此循环而形成空气的流动,同时也能逐渐将室内的废气或热空气带走,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当太阳光照射越强照烈时,空气的热对流现象也会越明显,流通率也越频繁。换言之,天气越热,移动房屋室内空气的流通效果就越好。即无需电力能源,也能达到以自然能源提供屋内空气流通的目的,非常适合移动房屋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通风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房体;2、屋顶;3、通风口;4、通风道;5、防雨罩;6、第一防水隔板;7、第二防水隔板;8、通风孔;9、出风管;10、进风管;11、第一排水孔;12、第二排水孔;13、连接外沿;14、密封条;15、吸热导流组件;16、吸热鳍片;17、通风通道;B1、出风管的长度;B2、进风管的长度;B、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之间的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包括移动房体1和设置在移动房体顶部的屋顶2,所述屋顶2上设有通风口3,所述通风口3上设有相适配的通风道4,所述通风道4通过螺栓与屋顶2固定连接,所述通风道4可以由导热特性良好的材质制成,例如金属等,并以板状经弯曲加工而制成,以使构成周围封闭而其内部中空的方形结构,由于移动房屋都讲究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故为了便于通风道4与屋顶2的连接,可以在所述通风道4底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连接外沿13,所述连接外沿13上设有多个螺纹孔,从而通过螺栓即可实现通风道4与屋顶2的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外沿13底部设有防水凹槽,所述防水凹槽中设有相适配的密封条14,通过进一步设置的密封条14能够增加连接外沿13与屋顶2顶部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雨水从两者之间的连接缝进入通风道4中。所述通风道4顶部设有防雨罩5,通过防雨罩5能够遮挡大部分的雨水进入通风道4中,所述通风道4中横向设有第一防水隔板6和第二防水隔板7,所述第一防水隔板6位于第二防水隔板7上方,所述第一防水隔板6和第二防水隔板7上均设有通风孔8,所述第一防水隔板6上的通风孔和第二防水隔板7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所述通风孔8的数量这里不做限定,可以根据该结构的尺寸进行决定。所述第一防水隔板6上的通风孔8沿轴向向第二防水隔板的一侧延伸形成出风管9,所述第二防水7隔板上的通风孔8沿轴向向第一防水隔板一侧延伸形成进风管10,由于通风孔8交错设置,故出风管9和进风管10也相互交错设置,从而当少量雨水进入到通风道4中时,在第一防水隔板6和第二防水隔板7的作用下,雨水也不会通过进风管10进入到移动房屋的室内,为了尽快排出第一防水隔板6和第二防水隔板7上的雨水,可以在所述第一防水隔板6与通风道4连接处的通风道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水孔11,所述第二防水隔板7与通风道4连接处的通风道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水孔12。因此当该结构用于通风防水时,如果雨水垂直落下时,这时在防雨罩5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对雨水的遮挡,如果在风的作用下雨水倾斜进入到通风道4中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将所述出风管9与进风管10交错设置,因此雨水不会从所述出风管9直接落入到所述进风管10,有效的对雨水进行了阻挡,进入到第一防水隔板6和第二防水隔板7上的雨水也能通过第一排水孔11和第二排水孔12及时排出,且由能保证该结构的通风效果。作为优选,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包括移动房体和设置在移动房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屋顶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有相适配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通过螺栓与屋顶固定连接,所述通风道顶部设有防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中横向设有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位于第二防水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和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二防水隔板的一侧延伸形成出风管,所述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一防水隔板一侧延伸形成进风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包括移动房体和设置在移动房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屋顶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有相适配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通过螺栓与屋顶固定连接,所述通风道顶部设有防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中横向设有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位于第二防水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防水隔板和第二防水隔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和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二防水隔板的一侧延伸形成出风管,所述第二防水隔板上的通风孔沿轴向向第一防水隔板一侧延伸形成进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隔板与通风道连接处的通风道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防水隔板与通风道连接处的通风道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亚亚葛德平肖莉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堃越房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