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20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7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其包括堤坝,堤坝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第一凹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堤坝的顶面上设有加高组件,加高组件包括转动设于第一凹槽内的挡水板、转动设于转动槽内的转动柱及与第二凹槽内壁铰接的液压缸,转动柱与挡水板固定连接,且其圆柱面与转动槽的内壁贴合,液压缸的伸缩杆与挡水板铰接。本申请需加高堤坝时,启动液压缸使其推动挡水板翻转,至挡水板为竖直状态,液压缸支撑挡水板,此时转动柱的圆柱面与转动槽的内壁贴合,挡水板与转动柱的共同作用对洪水形成阻挡,无需堆垛砂袋即可快速防洪,具有提高堤防加高工作效率、降低抗洪抢险工作难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
本申请涉及水利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
技术介绍
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水泛滥而建的堤坝,保护居住在河岸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防洪堤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通常的防洪堤由泥土堆成、石块砌成或者钢筋混凝土浇筑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堤防工程的功能除防御洪水外,在洪水风险管理方面将逐渐发挥较大的作用。目前,公告号为CN21152309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包括倾斜的迎水面和背水面,迎水面和背水面之间的上方设有水平的硬化路面,迎水面下部设有折线型的防冲面,防冲面包括上防冲面和下防冲面,下防冲面位于河道底部,迎水面由上至下包括砂石层和土工膜截渗层,硬化路面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桩,土工膜截渗层固定在第一固定桩上,以此实现防护堤防的加固。在暴雨或洪水天气水位急剧上升,此时需要加高堤防,往往是在硬化路面上堆垛砂袋,通过筑成的砂袋墙对洪水进行阻挡,但是,层层地向上堆垛砂袋降低了堤防加高工作的效率,若砂袋堆垛不及时极易出现漫堤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难度。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堤防加高工作的效率低,增加了抗洪抢险工作难度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堤防加高工作的效率,以降低抗洪抢险工作的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包括堤坝,所述堤坝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转动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堤坝的顶面上设置有加高组件,所述加高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挡水板、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槽内的转动柱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液压缸,所述转动柱与所述挡水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柱的圆柱面与所述转动槽的内壁贴合,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挡水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高堤坝时,启动液压缸,液压缸推动挡水板进行翻转,此时挡水板带动转动柱于转动槽内转动,至挡水板为竖直状态,液压缸的伸缩杆保持伸长状态,并对挡水板进行支撑,且此时转动柱的圆柱面与转动槽的内壁贴合,挡水板与转动柱的共同作用对洪水形成阻挡,无需层层向上堆垛砂袋,解决了因砂袋堆垛不及时出现漫堤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堤防加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难度。优选的,所述挡水板靠近所述堤坝背水面的一侧设置有支抵杆,所述支抵杆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套筒、与所述套筒滑移配合的伸缩杆以及用于锁定所述套筒和所述伸缩杆的锁定件,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挡水板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液压缸推动挡水板翻转时,伸缩杆随挡水板沿套筒滑动,即支抵杆在不断伸长,至挡水板翻转为竖直状态时,调节锁定件将套筒与伸缩杆锁定,以此实现支抵杆的固定,此时支抵杆对挡水板形成支撑,提高了挡水板的稳定性,同时分担了液压缸所受到的压力负荷,从而提高加高组件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支抵杆两端的端面均呈弧形,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及所述挡水板的板面上均开设有支抵槽,所述支抵槽的内壁与所述支抵杆的端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水板翻转时,支抵杆的端面于支抵槽内转动,至挡水板翻转为竖直状态时,支抵杆的端面与支抵槽的内壁贴合并抵触,此时支抵槽对支抵杆的限制作用,有效的防止了支抵杆沿挡水板及第二凹槽发生滑动,确保了支抵杆的支抵效果。优选的,所述堤坝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面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堤坝的背水面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液压缸设于第二凹槽内,若第二凹槽内有水堆积,易出现液压缸浸泡于水中造成损坏的情况,设置的排水管可将进入第二凹槽内的水排出,起到保护液压缸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由橡胶制成,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当挡水板盖合时,挡水板压紧密封圈,以此形成密封,防止有水由挡水板与第一凹槽的间隙进入第二凹槽内损坏液压缸,增强了对液压缸的保护效果。优选的,所述挡水板由不锈钢制成,且所述挡水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缓冲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使挡水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缓冲板采用波纹板,其横截面呈波浪形,当洪水冲击挡水板时,挡水板发生弹性形变并作用于缓冲板上,此时缓冲板发生延展,以此分担挡水板所受的冲击负荷,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板的抗冲击性能。优选的,所述挡水板靠近所述堤坝背水面的一侧设有多个砂袋堆垛而成的砂袋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水板翻转为对洪水具有阻挡作用的状态后,再在挡水板靠近堤坝背水面的一侧堆垛砂袋,形成的砂袋墙增强了加高组件的整体强度,使的挡水板可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其防洪效果。优选的,所述堤坝的迎水面及顶面上均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包括土工膜、包覆于所述土工膜两侧的土工布以及包覆外侧所述土工布的剪力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以此阻碍洪水向堤坝内部的渗透;固定设置于土工膜两侧的土工布对土工膜形成保护,起到防穿刺的作用;剪力墙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良好的抗剪切能力,防渗层对堤坝的迎水面及顶面进行保护,提高堤坝的抗剪切力同时防止了洪水向堤坝内部的渗透,增强了堤坝整体的牢固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需加高堤坝时,启动液压缸使其推动挡水板翻转,至挡水板为竖直状态,液压缸支撑挡水板,此时转动柱的圆柱面与转动槽的内壁贴合,挡水板与转动柱的共同作用对洪水形成阻挡,无需堆垛砂袋即可快速防洪,提高了堤防加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难度;当挡水板翻转时,伸缩杆沿套筒滑动,支抵杆伸长,至挡水板翻转为竖直状态,调节锁定件将套筒与伸缩杆锁定,实现支抵杆的固定,此时支抵杆对挡水板形成支撑,提高挡水板稳定性的同时,分担了液压缸所受的压力负荷;当挡水板受洪水冲击时,挡水板发生弹性形变并作用于缓冲板上,缓冲板发生延展以分担冲击负荷,提高了挡水板的抗冲击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堤坝;11、迎水面;12、背水面;13、第一凹槽;131、转动槽;132、密封圈;14、第二凹槽;141、排水管;15、砂袋墙;2、加高组件;21、挡水板;211、空腔;212、缓冲板;22、转动柱;23、液压缸;3、支抵杆;31、套筒;32、伸缩杆;33、锁定件;34、支抵槽;4、防渗层;41、土工膜;42、土工布;43、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参照图1、图2,水利防洪堤防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坝(1),所述堤坝(1)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的侧壁上开设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转动槽(131),所述第一凹槽(13)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堤坝(1)的顶面上设置有加高组件(2),所述加高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的挡水板(21)、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槽(131)内的转动柱(2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4)内的液压缸(23),所述转动柱(22)与所述挡水板(21)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柱(22)的圆柱面与所述转动槽(131)的内壁贴合,所述液压缸(23)的一端与所述挡水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4)的内壁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坝(1),所述堤坝(1)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的侧壁上开设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转动槽(131),所述第一凹槽(13)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堤坝(1)的顶面上设置有加高组件(2),所述加高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的挡水板(21)、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槽(131)内的转动柱(2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4)内的液压缸(23),所述转动柱(22)与所述挡水板(21)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柱(22)的圆柱面与所述转动槽(131)的内壁贴合,所述液压缸(23)的一端与所述挡水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4)的内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21)靠近所述堤坝(1)背水面(12)的一侧设置有支抵杆(3),所述支抵杆(3)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凹槽(14)内的套筒(31)、与所述套筒(31)滑移配合的伸缩杆(32)以及用于锁定所述套筒(31)和所述伸缩杆(32)的锁定件(33),所述伸缩杆(32)远离所述套筒(31)的一端与所述挡水板(2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抵杆(3)两端的端面均呈弧形,所述第二凹槽(14)的内壁上及所述挡水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豆乾坤余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霍邱县铁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