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李政专利>正文

一种烹饪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9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快速加热、省能源的烹饪锅。其包括锅身、锅底和锅把,锅底由内壁、真空层、和底壁构成,真空层位于内壁与底壁之间。所述之锅底向锅身内部微凹,锅底之底壁有螺旋槽纹结构。所述之螺旋槽纹结构的截面呈锯齿状,其锯齿的夹角为90°。所述之锅把与锅身连接的一端设有导热孔。所述之真空层内有热传导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在烹、炒时大大缩短时间及节省电器或煤气(液气)约40%以上的能源,其中锅底真空传热能使传热迅速平均分布使物品在加热锅底不因热能不平均导致局部烧焦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用品
,特指一种可快速加热、省能源的烹饪锅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烹饪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烹饪餐具之一,但传统式的烹饪锅其锅底平滑不易留住热能,使热能如水滴般迅速滑过,造成热能无法全部被锅底吸收,造成能源大量流失,浪费能源极大。而且传统式烹饪餐具手把未设计导流系统,当热能加大时,其热气往上升,会直烧毁手把。另外传统式餐具在烹饪时,有时火焰会过于集中,往往把食物局部烧焦变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加热并且能节省大量能源的烹饪锅。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包括锅身、锅底和锅把,锅底由内壁、真空层、和底壁构成,真空层位于内壁与底壁之间。所述之锅底向锅身内部微凹,锅底之底壁有螺旋槽纹结构。所述之螺旋槽纹结构的截面呈锯齿状,其锯齿的夹角为90°。所述之锅把与锅身连接的一端设有导热孔。所述之真空层内有热传导材料。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在烹、炒时大大缩短时间及节省电器或煤气(液气)约40%以上的能源,其中锅底真空传热能使传热迅速平均分布,使物品在加热锅底时不因热能不平均导致局部烧焦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锅底之底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锅底之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锅底之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之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5,本技术包括锅身10、锅底20和锅把30,锅底20由内壁21、真空层22、底壁23构成。其中真空层22位于内壁21与底壁23之间。所述之锅底20微微向内凹进,能增加聚热而不使热能迅速向外扩散,并从锅底20的中心点往外再扩散形成涡流状滚动,产生重复燃烧,增加燃烧速度,节省能源。锅底20之底壁23有螺旋槽纹结构231,且底壁23的螺旋槽纹结构231的截面呈锯齿状,其锯齿的夹角为90度。该设计在加热燃烧时,使锅底20受热面积增大,形成二至三倍的加热面积,增加热能迅速加热燃烧呈微凹式的锅底20,变成涡流滚动锯齿形状,贴住锅底,重复加热再重复,节省近百分之四十以上能源,达到快速有效的加热目的。锅底20的内壁21和底壁23之间设有一层由热传导材质制作,用于传热的真空层22,当锅底20的底壁23受热时,可瞬间在真空层22产生膨胀传导热能,将平均的热能供给锅底20的内壁21,因此避免了食物因供热不平均造成的局部烧焦现象。所述之锅把30与锅身10连接的一端设有导热孔31,其为导热导流之系统,当热能在烧时,热气使火苗会往上流,若无设导流就会直接燃烧锅把30且易烧毁把手,设有导流系统其热能燃烧不会直接烧锅把30,成间接式传热就不易损坏锅把30。所述之说明、图示仅为本技术方案的典型应用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创作之精神所作之修改及等效变化设计,应涵盖于本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锅,包括锅身(10)、锅底(20)和锅把(30),其特征在于:锅底(20)由内壁(21)、真空层(22)、和底壁(23)构成,真空层(22)位于内壁(21)与底壁(2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锅,包括锅身(10)、锅底(20)和锅把(30),其特征在于锅底(20)由内壁(21)、真空层(22)、和底壁(23)构成,真空层(22)位于内壁(21)与底壁(2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锅底(20)向锅身(10)内部微凹,锅底(20)之底壁(23)有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林李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