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79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葫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包括壳体、钢丝布绳、行架、声光报警器、位置感应控制器、第二滑轮和滑槽,所述壳体下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内侧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壳体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侧设有位置感应控制器,所述支撑板上侧左右两端设有位置感应器,所述支撑板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声光报警器、位置感应器和位置感应控制器,当第一滑轮损坏脱轨时,位置感应器接收信号把信号传给位置感应控制器,位置感应控制器向声光警报器发出信号,声光警报器发出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
本技术涉及电动葫芦
,具体为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
技术介绍
国产电动葫芦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电动葫芦起重机已进入到一个引进开发的新阶段,电动葫芦起重机属于起重机机械的一种,是一种作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采用的电动葫芦、端梁、大车及小车、驱动电器及电控设备,钢构为国产大梁。现今社会上所运用电动葫芦装置的工作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电动葫芦防脱轨报警这一方面缺少了装置的设防,在预防电动葫芦脱轨与保护电动葫芦元件的脱落这一方面都未对其进行采取防护措施,这样对于操作工人的安全未有保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包括壳体、钢丝布绳、行架、声光报警器、位置感应控制器、第二滑轮和滑槽,所述壳体下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左侧第一固定环右侧设有声光报警器,且声光报警器的上端面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侧设有位置感应控制器,所述支撑板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位置感应器,所述支撑板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内侧转动连接有行架,所述行架上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滑轮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滑轮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优选的,所述位置感应器设在支撑板上侧左右两端位置处,所述位置感应器共有两个。优选的,所述滑槽开设在行架上的凹槽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固定环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三滑轮通过滑槽与所述行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通过凹槽与所述行架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声光报警器、位置感应器和位置感应控制器,位置感应器感应支撑架与行架之间的位置距离,当距离足够造成第一滑轮脱轨时,位置感应器会把所接收信号传给位置感应控制器,位置感应控制器接收位置感应器所发出的信号,控制声光警报器发出报警,提醒操作工人进行预防和撤离;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环、钢丝布绳、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一半在壳体内,一半在壳体外形成一个凹槽式结构,第二固定环与第二滑轮固定连接,钢丝布绳穿过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环绕在电动葫芦与行架上,形成一个固定式环绕防护措施,通过设置的凹槽、第二滑轮、第二转轴、第三滑轮和滑槽,当电动葫芦在行架上进行移动时,第二滑轮在凹槽内和第三滑轮在滑槽内可同时进行跟随移动,钢丝布绳随时起到防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行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壳体、3-位置感应控制器、4-钢丝布绳、5-行架、6-第一固定环、7-声光报警器、8-第一转轴、9-第一滑轮、10-凹槽、11-第二固定环、12-第二滑轮、13-第二转轴、14-第三滑轮、15-滑槽、16-位置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包括壳体2和钢丝布绳4和行架5和声光报警器7、位置感应控制器3、第二滑轮12和滑槽15,壳体2下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6,左侧第一固定环6右侧设有声光报警器7,且声光报警器7的上端面与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壳体2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支撑板1右侧设有位置感应控制器3,支撑板1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位置感应器16,支撑板1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9,第一滑轮9内侧转动连接有行架5,行架5上侧开设有凹槽10,第二滑轮12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11,第二滑轮12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14。通过设置的声光报警器7、位置感应器16和位置感应控制器3,位置感应器16感应支撑架1与行架5之间的位置距离,当距离足够造成第一滑轮9脱轨时,位置感应器16会把所接收信号传给位置感应控制器3,位置感应控制器3接收位置感应器16所发出的信号,控制声光警报器7发出报警,提醒操作工人进行预防和撤离,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环6、钢丝布绳4、第二固定环11,第一固定环6一半在壳体内,一半在壳体外形成一个凹槽式结构,第二固定环11与第二滑轮12固定连接,钢丝布绳4穿过第一固定环6与第二固定环11,环绕在电动葫芦与行架5上,形成一个固定式环绕防护措施,通过设置的凹槽10、第二滑轮12、第二转轴13、第三滑轮14和滑槽15,当电动葫芦在行架5上进行移动时,第二滑轮12在凹槽10内和第三滑轮14在滑槽15内可同时进行跟随移动,钢丝布绳4随时起到防护的作用。工作流程:在使用电动葫芦时,首先需要安装声光报警器7和位置感应控制器3,然后在支撑板1上侧两端处安装位置感应器16,位置感应器16可以感应出支撑板1与行架5之间的距离,当两者之间的距离足够使第一滑轮9脱离轨道时,位置感应器16会把所接收信号传给位置感应控制器3,位置感应控制器3接收位置感应器16所发出的信号,控制声光警报器7发出报警,提醒操作工人进行预防和撤离,通过壳体2下侧左右两端设有第一固定环6,第一滑轮9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11,钢丝布绳4可穿过第一固定环6与第二固定环11,环绕在电动葫芦与行架5上,形成一个固定式环绕防护措施,在行架5上侧左右两端设有凹槽10,凹槽10内设有第二滑轮12,第二滑轮12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11,第二滑轮12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14,第三滑轮14外侧设有滑槽15,此设置当电动葫芦在行架5上进行移动时,第二滑轮12在凹槽10内和第三滑轮14在滑槽15内可同时进行跟随移动,钢丝布绳4可随时进行防护。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包括壳体(2)、钢丝布绳(4)、行架(5)、声光报警器(7)、位置感应控制器(3)、第二滑轮(12)和滑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下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6),位于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右侧设有声光报警器(7),且声光报警器(7)的上端面与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右侧设有位置感应控制器(3),所述支撑板(1)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位置感应器(16),所述支撑板(1)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9),所述第一滑轮(9)内侧转动连接有行架(5),所述行架(5)上侧开设有凹槽(10),所述第二滑轮(12)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11),所述第二滑轮(12)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葫芦,包括壳体(2)、钢丝布绳(4)、行架(5)、声光报警器(7)、位置感应控制器(3)、第二滑轮(12)和滑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下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6),位于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右侧设有声光报警器(7),且声光报警器(7)的上端面与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右侧设有位置感应控制器(3),所述支撑板(1)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位置感应器(16),所述支撑板(1)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9),所述第一滑轮(9)内侧转动连接有行架(5),所述行架(5)上侧开设有凹槽(10),所述第二滑轮(12)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11),所述第二滑轮(12)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济丰利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