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868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7
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包括:下支组件,包括凹形板,凹形板两侧呈对称结构的设有转动杆若干对,转动杆下端均设有转动板,转动板均向下延伸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均设有滚轮若干;升降组件,包括装配座四对,每对装配座之间均设有导向杆若干,每对装配座之间均设有丝杆,丝杆上端均连接有电机,位于下端的装配座安装于凹形板,丝杆均旋有升降运动板,升降运动板之间设有装载斗,升降运动板均匀的分布于装载斗两侧,回拉组件,作用于配电箱,以使配电箱向装载斗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进行配电箱转移,方便进行配电箱的装车,转移的过程中,不需要对电控柜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控柜的质量,提高了配电箱的装车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装车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箱为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或者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主要用于控制电能的分配,配电柜常用于符合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因此在配电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电箱装车常采用车间内的吊机进行电控柜的装车,这种装车方式首先不方便对配电箱进行固定,且在配电箱转移的过程中,常导致配电箱掉落,损坏了配电箱,甚至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危害,或者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固定位置不好,而导致电控柜外壳出现固定痕迹影响了电控柜的质量,其次,在装车完成后,不方便将固定绳从电控柜上取下,从而增大了装车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进行配电箱转移,方便进行配电箱的装车,转移的过程中,不需要对电控柜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控柜的质量,提高了配电箱的装车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包括:下支组件,包括凹形板,凹形板两侧呈对称结构的设有转动杆若干对,转动杆下端均设有转动板,转动板均向下延伸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均设有滚轮若干;升降组件,包括装配座四对,每对装配座之间均设有导向杆若干,每对装配座之间均设有丝杆,丝杆上端均连接有电机,位于下端的装配座安装于凹形板,丝杆均旋有升降运动板,升降运动板之间设有装载斗,升降运动板均匀的分布于装载斗两侧,回拉组件,作用于配电箱,以使配电箱向装载斗运动。进一步地,装配座两侧均设有外连板,位于同侧的外连板另一端均设有支撑凹形板,支撑凹形板下端两侧均向外延伸的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于凹形板。进一步地,装载斗包括底板,底板上端设有凹形护板,底板上端呈等间隔阵列的设有滚杆,底板的一端延伸出于凹形护板的开口端,底板的延伸端呈楔形结构。进一步地,回拉组件包括安装于凹形护板两侧三角支撑板一对,三角支撑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延板,上延板外壁成对的均设有装配耳,装配耳内均穿有回拉杆,回拉杆一端均设有拉环,拉杆另一端均垂直向内的设有拉板。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该装置与传统的配电箱装车装置相比,方便进行配电箱转移,方便进行配电箱的装车,转移的过程中,不需要对电控柜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控柜的质量。下支组件,主要用于整个装置的支撑以及方便整个装置能够进行各个方位的运动,其中,为了确保配电箱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设置了凹形板,而配电箱在转移过程中设置凹形板内,而设置在凹形板两侧的滚轮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而为了提高运动的灵活性,因此设置了转动杆。升降组件,主要用于配电箱的放置,以及能够带动配电箱向上运动,从而方便进行配电箱的装车效率,在操作中,向前推动整个装置,使得底板的延伸端向配电箱侧运动,直至配电箱位于底板上为止,而为了方便将配电箱转移至底板上,因此在底板上设置了相应的滚杆,同时将底板的延伸端设置成为楔形结构,同时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凹形护板能够防止配电箱掉落,当配电箱转移至装载斗上后,启动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丝杆转动,而丝杆的转动将带动升降运动板的运动,而升降运动板的运动,将带动装载斗的运动,直至能够将配电箱转移车厢内为止,其中为了确保升降组件运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升降组件的安全性,因此设置了支撑凹形板。为了方便将配电箱转移装载斗内,因此设置了回拉组件,在操作中,转动拉板,使得拉板均能作用于配电箱为止,而后通过拉环拉动拉杆,从而完成配电箱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拉板也能防止配电箱从前端掉落。本技术方便进行配电箱转移,方便进行配电箱的装车,转移的过程中,不需要对电控柜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控柜的质量,提高了配电箱的装车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图2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图3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三。图4示出了A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了B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C处局部放大图。图7示出了D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等于”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等于,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7所示,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包括:下支组件1,包括凹形板10,凹形板10两侧呈对称结构的设有转动杆14若干对,转动杆14下端均设有转动板11,转动板11均向下延伸的设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均设有滚轮13若干。升降组件2,包括装配座20四对,每对装配座20之间均设有导向杆21若干,每对装配座20之间均设有丝杆22,丝杆22上端均连接有电机23,位于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支组件(1),包括凹形板(10),凹形板(10)两侧呈对称结构的设有转动杆(14)若干对,转动杆(14)下端均设有转动板(11),转动板(11)均向下延伸的设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均设有滚轮(13)若干;/n升降组件(2),包括装配座(20)四对,每对装配座(20)之间均设有导向杆(21)若干,每对装配座(20)之间均设有丝杆(22),丝杆(22)上端均连接有电机(23),位于下端的装配座(20)安装于凹形板(10),丝杆(22)均旋有升降运动板(24),升降运动板(24)之间设有装载斗(28),升降运动板(24)均匀的分布于装载斗(28)两侧;/n回拉组件(3),作用于配电箱,以使配电箱向装载斗(28)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组件(1),包括凹形板(10),凹形板(10)两侧呈对称结构的设有转动杆(14)若干对,转动杆(14)下端均设有转动板(11),转动板(11)均向下延伸的设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均设有滚轮(13)若干;
升降组件(2),包括装配座(20)四对,每对装配座(20)之间均设有导向杆(21)若干,每对装配座(20)之间均设有丝杆(22),丝杆(22)上端均连接有电机(23),位于下端的装配座(20)安装于凹形板(10),丝杆(22)均旋有升降运动板(24),升降运动板(24)之间设有装载斗(28),升降运动板(24)均匀的分布于装载斗(28)两侧;
回拉组件(3),作用于配电箱,以使配电箱向装载斗(28)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装配座(20)两侧均设有外连板(25),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建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迈高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