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散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93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离式散热组件,是由连接在一导热管一端的一导热板和连接在该导热管的另一端的散热器所组成的远端热交换单元,以及一分立的风扇单元所构成,其中:分立的风扇单元是设置在电脑机壳的一角落处,并使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的一端面与电脑机壳的一侧壁抵靠,以及风扇单元的一侧面与电脑机壳的后壁抵靠,并在框架本体的顶面设有一可供电脑显示器轴接的转轴鞍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空间配置更有利于拆装与维修作业,并使电脑机壳结构得以加强。(*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式散热组件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式散热组件。笔记型电脑(Notebook PC)和桌上型电脑(Desktop PC)的内部散热是非常重要的,其内部的发热源有中央处理器(CPU)、硬盘、电源供应器等,而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量非常高,如果没有适当的散热措施,会使电脑频频死机,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特别是对笔记型电脑来说,因其内部体积小,热量不易散去。以往有一种中央处理器的电脑发热元件的散热组件,如图1、2所示,包括由一导热板10、一散热器12及连接二者的一导热管11所构成的远端散热单元(RHE,RemoteHeat Exchanger),及一固设在该散热器12上并与其形成一体的风扇13,因为这种散热组件形成一体结构,因此,当组装至电脑机壳内时,无法灵活地调整其空间配置,容易发生与其它零件互相遮蔽的情形,当欲拆装中央处理器14或其它为散热组件所遮蔽的零件时,必须先排除散热组件的阻隔,才能进行拆装作业,相反地,当散热组件被其他零件(如机壳)遮蔽时,必须将遮蔽零件设计为活动式或局部可活动拆卸,以利操作,但这种活动式设计却容易造成内部的结构不佳,也使得散热组件无法对整体结构提供较佳的强度,且散热不佳。由上述说明可知,以往的散热组件,当欲更换中央处理器14时,必须先将散热组件整个拆卸下来,如果在笔记型电脑的机壳内的相对位置与其它零件发生互相遮蔽的情形时,必须进一步排除阻障,特别是在拆装中央处理器或被散热组件遮蔽的零件时,必须将整套散热组件取出,才能进行拆装或维修作业。另外,目前的笔记型电脑为了增加液晶屏幕与主机枢接的转轴附近的整体结构强度,大多会另外设计转轴鞍座延伸结构来增加结构稳定度,但是转轴鞍座延伸结构与散热组件在设计上常会因组装程序的不同,及空间上的分配因素而造成彼此互相牵制,影响其本身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配置更有利于拆装与维修作业进行的、形成电脑机壳结构加强的、具有转轴鞍座的分离式散热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分离式散热组件,它由连接在一导热管一端的一-->导热板和连接在该导热管的另一端的散热器所组成的远端热交换单元,以及一分立的风扇单元所构成,其中:分立的风扇单元是设置在电脑机壳的一角落处,并使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的一端面与电脑机壳的一侧壁抵靠,以及风扇单元的一侧面与电脑机壳的后壁抵靠,而形成电脑机壳的一强化结构,并在框架本体的顶面设有一可供电脑显示器轴接的转轴鞍座。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抵靠在电脑机壳一侧壁的所述框架本体的端面还连接一延伸架体,该延伸架体是沿所述电脑机壳的侧壁延伸,而形成该电脑机壳侧壁的一延伸强化结构。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风扇单元还包括一由第一片体构成的风扇托架,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是靠坐在该风扇托架上,在第一片体的两端朝远离所述电脑机壳后壁的方向各自延伸出一固定臂,该固定臂上设有由螺丝而与电脑机壳的底壁螺固的螺孔,并形成电脑机壳底壁的强化结构。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风扇托架还包括一与第一片体共同形成-L型构造的第二片体,该第二片体上设有对应所述框架本体的风扇安装槽的开孔,并螺固在与电脑机壳的后壁抵靠的框架本体的侧面,而在电脑机壳的后壁与框架本体的侧面之间形成一夹心层,形成强化电脑机壳后壁的结构。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延伸架体设有一与框架本体平行的固定板,且该固定板上设有对应于风扇托架固定臂的螺孔的开孔,通过一螺丝将风扇托架和电脑机壳的底壁形成固定结构。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远端热交换单元在靠近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朝向电脑机壳内部空间的一侧面安装一散热器。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远端热交换单元的散热器是安装在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朝向电脑机壳内部空间的一侧面与该风扇托架的固定臂之间。上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中,远端热交换单元的散热器是安装在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朝向电脑机壳内部空间的一侧面与该风扇托架的固定臂之间,所述的远端热交换单元的散热器还设有数个突耳,各突耳上设有螺孔以使一螺丝将其与所述的延伸架体上的固定板锁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即,使远端散热单元与风扇单元是各自分立,使空间配置更有利于拆装与维修作业,并直接将转轴鞍座设在散热组件上,使得散热-->组件可以同时提供转轴结构以及系统支撑结构的双重功能。它适合组装在笔记型电脑机壳的角落处,形成电脑机壳结构的加强。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分离式散热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以往散热组件与中央处理器的关系示意图。图2是以往散热组件与中央处理器分离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风扇单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风扇单元组装至电脑机壳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远端散热单元被组装至机壳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完成组装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完成组装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如图3~7所示,本技术分离式散热组件包括一远端散热单元RHE及一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包括有框架本体3、L型风扇托架4与风扇9。如图3、4所示,是风扇单元的构成元件及其与电脑机壳2的组装配置关系。组合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3、L型风扇托架4与风扇9时,先将该风扇9装设在一风扇安装槽30中。该风扇托架4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片体40与第二片体42,在第一片体40上延伸出一对固定臂402,其上开设有螺孔403。组合该框架本体3与风扇托架4时,使框架本体3靠坐在风扇托架4的第一片体40上,并使框架本体3上的风扇安装槽30对准风扇托架4的第二片体42上的开口420,再以螺丝锁固该框架本体3的贯通侧壁的螺孔311与该第二片体42上的对应螺孔421。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3抵靠在电脑机壳一侧壁的端面,也可连接一沿电脑机壳侧壁延伸的延伸架体5,该延伸架体5具有一长板状本体部51、在该本体部51前端的一设有螺孔511的锁固板512,以及自该本体部51一侧与锁固板512相距一适当距离处水平延伸出的固定板52,该固定板52一端设有一对机壳锁固孔521,中间另有一对螺孔522。组合框架本体3与延伸架体5时,是先由螺丝锁固框架本体3一端面35上的螺孔351和延伸架体5的锁固板51上的对应螺孔511。接着,将与风扇托架4组合在一起的风扇单元组合至电脑机壳2,如图4所示,其组合方式是使风扇单元抵靠在电脑机壳2的一角落,框架本体3抵靠电脑机壳2的后壁20,并经由其上的开口200而与外部连通,而锁固在框架本体3一端面35上的延伸架体5则抵靠电脑机壳2的侧壁21,分别构成电脑机壳2的后壁与侧壁的强化结-->构,此为第一道的强化结构。而且,风扇托架4的第一片体40被夹置在风扇单元的底部与电脑机壳2的底壁22间,第二片体42则被夹置在风扇单元的前侧面与电脑机壳2的后壁20间,分别构成电脑机壳2的底壁22与后壁20的强化结构。最后以螺丝将延伸架体5的固定板52上的锁固孔521、风扇托架4的固定臂402上已对准于电脑机壳底壁22的一对安装柱221的螺孔403同时锁固,完成风扇单元与电脑机壳2的固定安装。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风扇的框架本体3的顶面33在接近抵靠电脑机壳侧壁20的端面35处进一步设有转轴鞍座6,以供与电脑的一平面状显示器(图未示)轴接。如图5~7所示,是远端散热单元RHE的组装过程,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式散热组件,是由连接在一导热管一端的一导热板和连接在该导热管的另一端的散热器所组成的远端热交换单元,以及一分立的风扇单元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分立的风扇单元是设置在电脑机壳的一角落处,并使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的一端面与电脑机壳的一侧壁抵靠,以及风扇单元的一侧面与电脑机壳的后壁抵靠,并在框架本体的顶面设有一可供电脑显示器轴接的转轴鞍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散热组件,是由连接在一导热管一端的一导热板和连接在该导热管的另一端的散热器所组成的远端热交换单元,以及一分立的风扇单元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分立的风扇单元是设置在电脑机壳的一角落处,并使风扇单元的框架本体的一端面与电脑机壳的一侧壁抵靠,以及风扇单元的一侧面与电脑机壳的后壁抵靠,并在框架本体的顶面设有一可供电脑显示器轴接的转轴鞍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抵靠在电脑机壳一侧壁的所述框架本体的端面还连接一延伸架体,该延伸架体是沿所述电脑机壳的侧壁延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单元还包括一由第一片体构成的风扇托架,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是靠坐在该风扇托架上,在第一片体的两端朝远离所述电脑机壳后壁的方向各自延伸出一固定臂,该固定臂上设有由螺丝而与电脑机壳的底壁螺固的螺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托架还包括一与第一片体共同形成一L型构造的第二片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人豪张翔陈享炜林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