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82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包括一具有组槽及动程导槽的套组组件;一安装在该套组组件内的扣持组件,该扣持组件分别延伸有水平臂及具有勾掣孔与弹性转折部的卡掣臂;一旋控组件,位于该套组组件上方,供锁扣施力的操作;一与该旋控组件连接并且连动且具有导引组件顶抵扣持组件向上移动的惰动组件。通过单手旋转该旋控组件,即可同步带动惰动组件转动,该惰动组件的导引组件将推顶扣持组件的水平臂,使扣持组件被向上推动,该上推的位移使卡掣臂的弹性转折部产生向组槽内的拉伸变形,使勾掣孔对应散热器下方的电子组件基座的扣合块产生夹扣定位,使散热器稳定地固定在电子组件基座的上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控式散热器扣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尤其涉及一种可由单手的扭旋操作,完成将散热器稳固的扣装在组件基座上的散热器扣具。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的高度发展以及计算机等被广泛的使用,特别是CPU等运算核心的运算速度越来越高,运算时所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对增加,因此散热器成为这些电子产品必须使用的配件,而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除了取决于该散热器的结构以外,还取决于要与这些电子产品有良好的密合贴附的结合定位组合,来获得最佳的热交换效果即散热效果。因此如何能使散热器最稳固地安装在发热电子产品上以及安装上的操作便利,也成为除了散热器的结构以外另一项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散热器扣具结构多是利用两个金属的扣勾来对应电子产品组件基座的扣合块勾扣定位,这种连接方式的定位效果较为不佳,从而逐渐的被其它改进的散热器扣具结构所替代。也有不同的散热器扣具结构曾经在台湾的技术专利申请中被公开,如技术专利公告第580170号及第526953号专利申请;其中:第580170号技术专利主要公开了一种由位于两侧且压扣方向相反的两个活动压柄所组成的扣具结构。在操作中,当其收合在框体容置槽时,活动压柄的顶抵部顶抵在框体的容置槽底面,使扣持件的弹性转折部配合勾掣孔对应基座的扣合块扣组而产生拉伸变型,让套置在散热器上的框体对散热器本身施以压抵并获得定位。但这样的结构必须双手同时对活动压柄做反向的压推,无法单手来完成,更无法由最不费力的旋转操作方式来操作,并且必须与扣合的弹性作用力采用相对100%以上施力来使其弹性扣制定位,达到将活动压柄压收到框体内。-->公告第526953号专利所公开的内容,同样是利用两个压杆来进行扣合操作,因此存在与公告第580170号专利相同的缺陷。本技术的内容现有的散热器扣具,存在必须同时用双手进行操作且必须采用与扣合的弹性作用力相同的力量来操作,无法省力且由单手来操作完成的缺陷。为了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些缺陷,本技术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具备可单手操作且采用所需施力最轻的旋转式操作扣制的扣具结构;这个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包括:一具有组槽及动程导槽的套组组件,该套组组件套合在散热器外侧;一旋控组件,位于该套组组件上方,供使用者操作;一安装在该套组组件内的扣持组件,该扣持组件的盘座向两侧分别延伸有水平臂及具有勾掣孔与弹性转折部的卡掣臂;一安装在该扣持组件下方的惰动组件,通过该惰动组件的锁轴与所述旋控组件结合同步转动,该惰动组件端面具有导引组件以及位于该导引组件间的凹部;使用者用单手扭旋旋控组件,同步连动惰动组件转动,该惰动组件的导引组件将随着转动而逐渐的推顶扣持组件的水平臂,使扣持组件被向上推动,该上推的位移使卡掣臂的弹性转折部产生向组槽内的拉伸变形,让卡掣臂的勾掣孔与散热器下方的电子组件基座的扣合块产生夹扣定位,使散热器有效的稳定固定在组件基座的上方进行散热运作。本技术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可以省力并且由单手来操作完成固定散热器的过程。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的立体组合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的组合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未扣紧前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未扣紧前的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扣紧后的俯视图;图8位本技术实施例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扣紧后的剖示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旋控组件                2-套组组件    3-扣持组件                4-惰动组件    9-散热器                  11-夹鞍    12-底盘                   13-锁轴    14-孔                     21、22-侧框壁    23-上框壁                 24、25-动程导槽    26-组槽                   30-盘座    31、40-轴孔               32、33-水平臂    34、35-卡掣臂             36、37-转折部    38、39-勾掣孔             41-盘片    42、43-导引组件           44-凹部    90-组件基座               91-扣合块    321、331-突点             361、371-第一转折    421、431-斜面             422、432-凹点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其主要结构包括:供使用者进行操作的旋控组件1,套合在散热器9外侧的套组组件2,一扣持组件3受推动改变其纵向高度位置,利用此移动的位置差,配合卡掣臂34的拉伸变形,使勾掣孔38对应散热器9下方的电子组件基座90的扣合块91产生夹扣定位,以及一被旋控组件1同步驱动旋转的惰动组件4,在推动扣持组件3进行纵向高度的位移来达到扣制的定位目的,其中:旋控组件1为本技术旋转式散热器扣具中供使用者进行操作的-->操作枢钮。如图1所示,具有一可供使用者手指夹持推动旋转的夹鞍11,夹鞍11成型在一底盘12的端面上,其中央开设有可供锁轴13贯穿锁设的孔14。套组组件2为一可容置散热器9的框体。套组组件2的两侧框壁21、22内侧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凹的动程导槽24、25,并与位于上框壁23内凹设的组槽26呈相连通并一体成型。扣持组件3可被设置在动程导槽24、25与组槽26内,从而在进行扣制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散热器9的组装。扣持组件3为对应电子组件基座90的扣合块91并相互夹扣定位的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扣持组件3包括有一盘座30,盘座30中央开设有轴孔31,其组装位置对应于套组组件2的组槽26的位置。盘座30的两侧分别一体延伸成型有一设置有突点321、331的水平臂32、33以及由水平臂32、33末端转折延伸的卡掣臂34、35。卡掣臂34、35的末端分别成型有转折部36、37及勾掣孔38、39。卡掣臂34、35安装在套组组件2的动程导槽24、25内,且转折部36、37的第一转折361、371位于动程导槽24、25的末端槽口的位置,如图2至图4所示。如图1所示,惰动组件4包括一盘片41,在盘片41的中央开设有轴孔40,轴孔40为非圆形孔,并以方孔为最佳,在本实施例中为方孔,在锁轴13穿过轴孔40并与旋控组件1固定连接后,惰动组件4可以被旋控组件1带动作同步且同角度的转动。盘片41的端面上成型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导引组件42、43以及位于两导引组件42、43间的凹部44。两导引组件42、43的端面分别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斜面421、431,两个斜面421、431的旋转方向相同。由此,当惰动组件4在被带动作90度旋转位移时,可以由斜面421、431逐渐将扣持组件3向上推动。在斜面421、431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凹点422、432,凹点422、432对应于水平臂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组组件;    一旋控组件,位于所述套组组件上方;    一安装在所述套组组件内的扣持组件,所述扣持组件的盘座两侧分别延伸有水平臂及设有勾掣孔与弹性转折部的卡掣臂;及    一安装在所述扣持组件下方的惰动组件,通过所述惰动组件的锁轴与所述旋控组件结合并同步转动,所述惰动组件的端面具有导引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导引组件间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组组件;一旋控组件,位于所述套组组件上方;一安装在所述套组组件内的扣持组件,所述扣持组件的盘座两侧分别延伸有水平臂及设有勾掣孔与弹性转折部的卡掣臂;及一安装在所述扣持组件下方的惰动组件,通过所述惰动组件的锁轴与所述旋控组件结合并同步转动,所述惰动组件的端面具有导引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导引组件间的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控式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组组件的两侧框壁内侧的对应位置处开分别设有动程导槽;在所述套组组件的上框壁内开设有组槽;所述两动程导槽与所述组槽是相连通一体成型的。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财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