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64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包括:底板、支撑架、夹持杆;所述下立柱设置在底板上侧的中间,且下立柱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立柱设置在下立柱的上侧,且上立柱与下立柱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上立柱的上侧,且支撑架与上立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防护罩设置在夹持座下侧的外方,且防护罩与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杆设置在防护罩的内部,且夹持杆与防护罩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板设置在夹持杆前端的内侧,且夹持板与夹持杆之间铰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适应性强,夹持稳定以及结实耐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机械手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货物升降平台在大型的物流仓储作业中经常见到,是方便将货物进行抬升或下移的一种机械设备,由于搬运货物的数量较多,重量较大,为了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通常在升降平台的上侧设置搬运机械手对货物进行搬运。但是目前常见的搬运机械手还存在适应功能不完善,在搬运物品时,不能根据物品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夹具,而在夹持物品时,装置的夹具不能保证与物品的外表进行完全的贴合,不但会对物品的外观造成损伤,还会造成物品夹持不牢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搬运机械手还存在适应功能不完善,在搬运物品时,不能根据物品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夹具,而在夹持物品时,装置的夹具不能保证与物品的外表进行完全的贴合,不但会对物品的外观造成损伤,还会造成物品夹持不牢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包括:底板、下立柱、上立柱、固定板、支撑架、滑轮、上横梁、钢丝绳、电动液压推杆、下横梁、固定座、折弯座、夹持座、控制盒、气缸、限位杆、防护罩、夹持杆、夹持板;所述下立柱设置在底板上侧的中间,且下立柱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立柱设置在下立柱的上侧,且上立柱与下立柱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在上立柱左侧的中间,且固定板与上立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上立柱的上侧,且支撑架与上立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滑轮设置在支撑架内的上方,且滑轮与支撑架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横梁设置在支撑架内的中间,且上横梁与支撑架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钢丝绳设置在滑轮的上侧,且钢丝绳与滑轮之间滚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推杆设置在固定板和上横梁的中间,且电动液压推杆分别与固定板和上横梁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设置在支撑架中间的下方,且下横梁与支撑架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右侧,且固定座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折弯座设置在固定座的下侧,且折弯座与固定座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座设置在折弯座的下侧,且夹持座与折弯座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所述控制盒设置在夹持座的外侧,且控制盒与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气缸设置在夹持座的下侧,且气缸与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气缸的下侧,且限位杆与气缸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防护罩设置在夹持座下侧的外方,且防护罩与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杆设置在防护罩的内部,且夹持杆与防护罩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板设置在夹持杆前端的内侧,且夹持板与夹持杆之间铰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所述支撑架侧视为H形,且支撑架的下侧设置有一处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所述上横梁为长方形的杆状结构,且上横梁与钢丝绳的两端通过钢丝绳卡扣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所述限位杆为长方形的杆状结构,且限位杆的前后两侧均为齿条状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所述夹持杆的上方为齿轮状结构,下方为长方形的杆状结构,且夹持杆呈前后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两侧,并且夹持杆与限位杆通过齿槽配合的方式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通过在夹持杆的下侧设置具有拆换功能的夹持板,可以根据所需搬运物品的类型对夹持板进行更换,从而使该装置起到适应性强的作用。2、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通过将夹持板铰接在夹持杆的下侧,当限位杆带动夹持杆向内移动时,夹持板会根据搬运物品的外形进行活动,以使装置与搬运物品之间更加贴合,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夹持稳定的作用。3、本技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通过在上横梁的上侧设置钢丝绳,利用其与滑轮的配合,可以对上横梁进行有效地保护,以防其因受力过大而造成上横梁出现折弯的问题,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结实耐用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适应性强,夹持稳定以及结实耐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护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下立柱2、上立柱3、固定板4、支撑架5、滑轮6、上横梁7、钢丝绳8、电动液压推杆9、下横梁10、固定座11、折弯座12、夹持座13、控制盒14、气缸15、限位杆16、防护罩17、夹持杆18、夹持板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包括:底板1、下立柱2、上立柱3、固定板4、支撑架5、滑轮6、上横梁7、钢丝绳8、电动液压推杆9、下横梁10、固定座11、折弯座12、夹持座13、控制盒14、气缸15、限位杆16、防护罩17、夹持杆18、夹持板19;下立柱2设置在底板1上侧的中间,且下立柱2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上立柱3设置在下立柱2的上侧,且上立柱3与下立柱2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固定板4设置在上立柱3左侧的中间,且固定板4与上立柱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支撑架5设置在上立柱3的上侧,且支撑架5与上立柱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包括:底板(1)、下立柱(2)、上立柱(3)、固定板(4)、支撑架(5)、滑轮(6)、上横梁(7)、钢丝绳(8)、电动液压推杆(9)、下横梁(10)、固定座(11)、折弯座(12)、夹持座(13)、控制盒(14)、气缸(15)、限位杆(16)、防护罩(17)、夹持杆(18)、夹持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柱(2)设置在底板(1)上侧的中间,且下立柱(2)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立柱(3)设置在下立柱(2)的上侧,且上立柱(3)与下立柱(2)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板(4)设置在上立柱(3)左侧的中间,且固定板(4)与上立柱(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设置在上立柱(3)的上侧,且支撑架(5)与上立柱(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滑轮(6)设置在支撑架(5)内的上方,且滑轮(6)与支撑架(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横梁(7)设置在支撑架(5)内的中间,且上横梁(7)与支撑架(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钢丝绳(8)设置在滑轮(6)的上侧,且钢丝绳(8)与滑轮(6)之间滚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推杆(9)设置在固定板(4)和上横梁(7)的中间,且电动液压推杆(9)分别与固定板(4)和上横梁(7)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横梁(10)的左端设置在支撑架(5)中间的下方,且下横梁(10)与支撑架(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1)设置在上横梁(7)和下横梁(10)的右侧,且固定座(11)分别与上横梁(7)和下横梁(10)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折弯座(12)设置在固定座(11)的下侧,且折弯座(12)与固定座(11)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座(13)设置在折弯座(12)的下侧,且夹持座(13)与折弯座(12)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所述控制盒(14)设置在夹持座(13)的外侧,且控制盒(14)与夹持座(1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气缸(15)设置在夹持座(13)的下侧,且气缸(15)与夹持座(1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杆(16)设置在气缸(15)的下侧,且限位杆(16)与气缸(15)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防护罩(17)设置在夹持座(13)下侧的外方,且防护罩(17)与夹持座(1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杆(18)设置在防护罩(17)的内部,且夹持杆(18)与防护罩(17)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夹持板(19)设置在夹持杆(18)前端的内侧,且夹持板(19)与夹持杆(18)之间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手,包括:底板(1)、下立柱(2)、上立柱(3)、固定板(4)、支撑架(5)、滑轮(6)、上横梁(7)、钢丝绳(8)、电动液压推杆(9)、下横梁(10)、固定座(11)、折弯座(12)、夹持座(13)、控制盒(14)、气缸(15)、限位杆(16)、防护罩(17)、夹持杆(18)、夹持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柱(2)设置在底板(1)上侧的中间,且下立柱(2)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立柱(3)设置在下立柱(2)的上侧,且上立柱(3)与下立柱(2)通过转盘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板(4)设置在上立柱(3)左侧的中间,且固定板(4)与上立柱(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设置在上立柱(3)的上侧,且支撑架(5)与上立柱(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滑轮(6)设置在支撑架(5)内的上方,且滑轮(6)与支撑架(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横梁(7)设置在支撑架(5)内的中间,且上横梁(7)与支撑架(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钢丝绳(8)设置在滑轮(6)的上侧,且钢丝绳(8)与滑轮(6)之间滚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推杆(9)设置在固定板(4)和上横梁(7)的中间,且电动液压推杆(9)分别与固定板(4)和上横梁(7)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横梁(10)的左端设置在支撑架(5)中间的下方,且下横梁(10)与支撑架(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1)设置在上横梁(7)和下横梁(10)的右侧,且固定座(11)分别与上横梁(7)和下横梁(10)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折弯座(12)设置在固定座(11)的下侧,且折弯座(12)与固定座(11)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德达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