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50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辊筒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包括接料架和去毛刺机构,去毛刺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在接料架的一侧,机架上对称设有两组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架,支撑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输送轮,支撑架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输送轮,上输送轮在下输送轮的正上方,两个输送组件之间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去毛刺组件,去毛刺组件包括可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台,移动台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抛光轮,两个输送组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在两个抛光轮之间,支撑组件的上端与下输送辊的上端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
本技术属于辊筒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
技术介绍
辊筒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机械中常用动力源(例如电机)驱动辊筒,带动其他材料前进,或是利用辊筒产生压力对材料进行加工,辊筒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大量不同型号的管材加工处理,比如锯管机器、切割机器、矫直机器、去毛刺机器等,其中对管材的去毛刺是具有生产具有优良性能的辊筒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随着国内机械自动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中新的生产瓶颈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现有技术中的去毛刺设备处理管材时,管材容易产生窜动,去毛刺机处理效果差,且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智能化管理去除的次数,使用不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不便、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此装置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包括接料架和去毛刺机构,所述去毛刺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在接料架的一侧,所述机架上对称设有两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输送轮,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输送轮,上输送轮在下输送轮的正上方,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之间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去毛刺组件,所述去毛刺组件包括可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抛光轮,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在两个抛光轮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与下输送辊的上端齐平。本技术使用前,调节两个去毛刺组件的移动台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使其位置合适,使两个抛光轮刚好可作用在管材上,本技术进行工作时,将管材放置在可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之间,调节上输送轮上下移动,使管材刚好被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稍微夹住,使上输送轮在移动时可防止管材在高度方向的剧烈窜动,下输送轮顺时针转动,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带动管材向右移动到支撑组件上并继续向右移动,当管材移动到两个抛光轮之间时,一个抛光轮高速旋转进行磨削,管材会有与高速旋转的抛光轮一起转动的趋势,另一个抛光轮慢速度同向旋转,管材由于受到慢速的抛光轮的制约作用,使管材以接近于慢速旋转的抛光轮的速度周向旋转,进而高速旋转的抛光轮与管材之间形成较大的速度差,将管材表面的毛刺和凸起磨削去除,由于管材受输送组件作用一直保持向右移动,从而实现对整根管材的第一次连续去毛刺处理,当管材的最左端移动最右侧的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之间时,最右侧的下输送轮逆时针转动,将管材向左移动,管材移动到两个抛光轮之间时,进行第二次连续去毛刺处理,依此类推,根据实际需要,智能化管理管材的抛光次数,实现管材的高效去毛刺工作;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输送组件的设置,方便继续输送管材,防止管材窜动,生产效率高;去毛刺组件的设置,实现根据管材的型号智能化调整位置,智能化管理去毛刺的加工次数,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可应用于管材的加工工作中。为了实现支撑组件支撑管材,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辊。为了实现移动台可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两个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去毛刺组件一一对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转动螺杆,转动螺杆远离固定台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所述移动台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移动螺母,移动螺母螺纹连接在转动螺杆上,固定座两侧的移动台上分别设有导滑槽,所述固定台上设有与导滑槽相配合的导滑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台上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抛光轮相连接。为了实现上输送轮可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架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伸入支撑架内的一端设有调节座,上输送轮可转动的连接在调节座上,所述支撑架在前后方向的两侧开有调节槽,所述调节座上设有和调节槽相配合的调节块,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手柄,下输送辊朝外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料架上设有从后向前向下倾斜设置的接料板,接料板向前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接料板和挡板之间形成容纳管材的接料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二。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图6的B-B向视图。图中:1去毛刺机构,101输送组件,101a支撑架,101b下输送轮,101c上输送轮,101d调节螺杆,101e调节座,101f调节槽,101g调节块,101h驱动电机,102去毛刺组件,102a移动台,102b导滑槽,102c抛光轮,102d转动电机,103支撑组件,103a支撑座,103b支撑辊,104调节组件,104a固定台,104b转动螺杆,104c固定座,104d移动螺母,104e导滑轨,104f转动手柄,105机架,2调节手柄,3接料架,301接料板,302挡板,303接料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包括接料架3和去毛刺机构1,接料架3上设有从后向前向下倾斜设置的接料板301,接料板301向前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302,接料板301和挡板302之间形成容纳管材的接料区303,去毛刺机构1包括机架105,机架105在接料架3的一侧,机架105上对称设有两组输送组件101,输送组件101包括固定在机架105上的支撑架101a,支撑架101a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输送轮101b,支撑架101a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输送轮101c,上输送轮101c在下输送轮101b的正上方,两个输送组件101之间的机架105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去毛刺组件102,去毛刺组件102包括可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台102a,移动台102a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抛光轮102c,两个输送组件101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3,支撑组件103在两个抛光轮102c之间,支撑组件103的上端与下输送辊的上端齐平;支撑组件103包括支撑座103a,支撑座103a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辊103b;机架105上还设有两个调节组件104,调节组件104与去毛刺组件102一一对应,调节组件104包括固定在机架105上的固定台104a,固定台104a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转动螺杆104b,转动螺杆104b远离固定台104a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104f,移动台102a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座104c,固定座104c上设有移动螺母104d,移动螺母104d螺纹连接在转动螺杆104b上,固定座104c两侧的移动台102a上分别设有导滑槽102b,固定台104a上设有与导滑槽102b相配合的导滑轨104e,移动台102a上设有转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料架和去毛刺机构,所述去毛刺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在接料架的一侧,所述机架上对称设有两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输送轮,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输送轮,上输送轮在下输送轮的正上方,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之间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去毛刺组件,所述去毛刺组件包括可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抛光轮,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在两个抛光轮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与下输送辊的上端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料架和去毛刺机构,所述去毛刺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在接料架的一侧,所述机架上对称设有两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输送轮,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输送轮,上输送轮在下输送轮的正上方,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之间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去毛刺组件,所述去毛刺组件包括可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抛光轮,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在两个抛光轮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与下输送辊的上端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可转动的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筒生产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两个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去毛刺组件一一对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鹏全景祥江丽李承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冠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