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36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包括集水坑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有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与所述集水坑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自吸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检修维护方便,采购成本降低:相同参数的供水泵,立式长轴泵的采购成本要远高于卧式离心泵。而且不需要增加龙门吊架及电动葫芦等维修辅助工具,也降低了成本;如果把卧式离心泵安装在地坑里面,势必要新建地坑会增加项目成本,运行使用寿命:卧式离心泵的运行使用寿命要远大于立式长轴泵,新方案是利用自吸装置的淋雨试验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维护使用和推广,同时降低了采购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整车淋雨试验
,具体领域为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整车淋雨试验行业的设计及实际应用中,淋雨设备安装在地面上部,待需要淋雨试验的整车进入淋雨区后,淋雨系统开启对整车进行淋雨试验,目的是对整车密封性的测试。对整车喷淋后的循环水回到淋雨区下部的集水坑里面,循环水经过过滤器过滤后,通过循环输送泵及管道系统及末端的喷嘴,将集水坑内的循环水喷到工件表面。将地面下集水坑内的循环水输送到喷淋管路中进行整车喷淋,目前在整车淋雨试验行业中普遍有二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在集水坑上部设钢平台,在钢平台上安装长轴液下立式泵(一般立式泵需伸入地面下2m左右),立式泵的吸口在集水坑的下部(一般距集水坑底部200mm左右),当立式循环泵开启时,实现将集水坑内循环水输送至喷淋管道,通过管道末端的喷嘴喷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长轴液下立式泵采购成本高,维修需配备龙门架和吊装葫芦,造成维修不方便,维修成本高。长轴液下立式泵的使用寿命也没有卧式离心泵长。另外一种方式是在集水坑的侧面设一处与集水坑深度相同的地坑,来安装卧式离心泵,卧式离心泵吸口通过管道与集水坑的循环水相连,当卧式泵开启时,实现将集水坑内循环水输送至喷淋管道,通过管道末端的喷嘴喷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卧式离心泵安装在地坑内,维修需配备龙门架和吊装葫芦,造成维修不方便,提高维修成本;另外卧式离心泵安装在地坑内与集水坑相邻,被水淹的风险很大,一旦离心泵被淹损失很大。为此,提出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包括集水坑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有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与所述集水坑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自吸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自吸装置包括自吸罐和吸水管,所述自吸罐位于所述集水坑的上端,所述吸水管将所述自吸罐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所述吸水管对应位于所述自吸罐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自吸罐的上端。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卧式离心泵,所述卧式离心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所述自吸罐管连接,所述卧式离心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离心泵出水口,所述离心泵出水口处连接有压力表。优选的,所述自吸罐的侧壁贯穿设有自吸罐检修口,所述自吸罐检修口通过密封垫密封。优选的,所述自吸罐的上侧壁贯穿设有补水口。优选的,所述自吸罐的上侧壁贯穿设有排气阀,所述自吸罐的侧壁下端贯穿设有排空阀的一端,所述排空阀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坑连通。优选的,所述吸水管对应位于所述集水坑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坑的下端。优选的,所述吸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集水坑与所述自吸罐之间通过集水坑盖板分隔,所述集水坑盖板的端面设有集水坑检修口,所述集水坑的内表面对应所述集水坑检修口处设有集水坑爬梯,所述集水坑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浮球液位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通过设置集水坑与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与自吸装置连接,在动力机构启动后,自吸装置内部产生负压,从而由集水坑内吸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安装快捷简单:自吸罐、卧式离心泵、液位计等都安装在地面上,所以这些配套件定位、管道安装、仪表安装等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龙门吊架及电动葫芦等辅助安装工具;检修维护方便:因为淋雨系统的主要部件都安装在地面上,所以维修人员及维修工具的到达、配套件拆卸及转移运输都非常方便。采购成本降低:相同参数的供水泵,立式长轴泵的采购成本要远高于卧式离心泵。而且不需要增加龙门吊架及电动葫芦等维修辅助工具,也降低了成本;如果把卧式离心泵安装在地坑里面,势必要新建地坑会增加项目成本。运行使用寿命:卧式离心泵的运行使用寿命要远大于立式长轴泵。新方案是利用自吸装置的淋雨试验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维护使用和推广,同时降低了采购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水坑、2-自吸罐、3-吸水管、4-卧式离心泵、5-离心泵出水口、6-自吸罐检修口、7-密封垫、8-补水口、9-排气阀、10-过滤网、11-集水坑盖板、12-集水坑爬梯、13-集水坑检修口、14-浮球液位计、15-排空阀、16-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集水坑1和动力机构,所述集水坑1为矩形坑状结构,位于地面以下,用于集水,所述集水坑1配套设有集水沟,喷淋在工件表面上的水通过集水沟集中流入集水坑1内部,对水进行二次收集,还包括有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与所述集水坑1连接,用于将流入集水坑1内部的水吸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自吸装置连接,动力机构用于控制自吸装置内部的水喷出,完成喷淋试验。具体而言,所述自吸装置包括自吸罐2和吸水管3,所述自吸罐2呈圆柱形罐体结构,所述自吸罐2的侧壁采用不锈钢制,保证其强度,防止自吸罐2在动力机构作用下,自吸罐2内部产生的负压导致自吸罐2侧壁产生凹陷,影响自吸效果,所述自吸罐2位于所述集水坑1的上端,便于所述自吸罐2与所述集水坑1之间的连接,所述吸水管3将所述自吸罐2与所述集水坑1相连通,如图1所示,所述吸水管3为竖直设置,所述吸水管3对应位于所述自吸罐2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自吸罐2的上端,此处所述吸水管3的上端距离所述自吸罐2的上侧壁之间距离200mm,使得自吸装置由集水坑1内吸入的水由自吸罐2的上端流入所述自吸罐2内部,使得留存在自吸罐2内部的水不会再重力作用下通过吸水管3重新流入集水坑1的内部,同样地,所述吸水管3采用不锈钢结构,其中所述吸水管3对应位于所述自吸罐2内部的部分可设置支撑杆,将吸水管3与所述自吸罐2之间形成连接,保证吸水管3的稳定性,由于吸水管3的总体长度较长,从而当装置工作时,自吸罐2内部的水流会产生较大波动,从而对吸水管3产生冲击,为了防止吸水管3在长期冲击作用下而产生变形,从而设置支撑杆,将吸水管3与自吸罐2侧壁连接为同一整体,保证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具体而言,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卧式离心泵4,采用卧式离心泵的原因在于,卧式离心泵具有以下优点:运行平稳:泵轴的绝对同心度及叶轮优异的动静平衡,保证平稳运行,绝无振动。滴水不漏:不同材质的硬质合金密封,保证了不同介质输送均无泄漏。噪音低:两个低噪音的轴承支撑下的水泵,运转平稳,除电机微弱声响,基本无噪音。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合理,关键部分采用国际一流品质配套,整机无故障工作时间大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包括集水坑(1)和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与所述集水坑(1)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自吸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包括集水坑(1)和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与所述集水坑(1)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自吸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装置包括自吸罐(2)和吸水管(3),所述自吸罐(2)位于所述集水坑(1)的上端,所述吸水管(3)将所述自吸罐(2)与所述集水坑(1)相连通,所述吸水管(3)对应位于所述自吸罐(2)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自吸罐(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卧式离心泵(4),所述卧式离心泵(4)的输入端通过导管(16)与所述自吸罐(2)管连接,所述卧式离心泵(4)的输出端连接有离心泵出水口(5),所述离心泵出水口(5)处连接有压力表(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整车淋雨供水的新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罐(2)的侧壁贯穿设有自吸罐检修口(6),所述自吸罐检修口(6)通过密封垫(7)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洪涛孔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