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98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锂电池和气路单元,所述锂电池位于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的内部,所述气路单元依次由氮气源、调压阀、压力表、第一气体换向阀、第二气体换向阀、进退气缸、气针组成,所述氮气源的出气口与调压阀连接,所述调压阀与第一气体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一气体管路,所述压力表与第一气体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气体换向阀和第二气体换向阀之间设置有第三进气管路。该装置可通用于不同外径尺寸的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操作简便,缩减更换工装夹具步骤,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可避免误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储能多的优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串并联组装成PACK模组,广泛应用在移动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上。安全性能一直是圆柱型锂电池首要考虑的问题。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气密性检测成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圆柱型电池生产过程中,从钢壳的滚槽、上组合盖帽、封口,需每隔一段时间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气密性检测。气密性不好的电池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譬如导致电池生锈、漏液、腐蚀电子元器件等等。目前,业内采用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设计,检测过程操作繁琐,需要在更换型号时更换不同型号的工装夹具,检测效率较低,且误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锂电池和气路单元,所述锂电池位于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的内部,所述气路单元依次由氮气源、调压阀、压力表、第一气体换向阀、第二气体换向阀、进退气缸、气针组成,所述氮气源的出气口与调压阀连接,所述调压阀与第一气体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一气体管路,所述压力表与第一气体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气体换向阀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所述第二进气管路和第三进气管路远离第一气体换向阀的一端均与进退气缸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与第二气体换向阀的侧壁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气体换向阀的一侧连接有第四进气管路,所述第四进气管路远离第二气体换向阀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气体管路,所述进退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气针,所述柔性气体管路远离第四进气管路的一端与气针的侧壁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为侧壁圆弧渐变的“U”型设计,所述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侧壁由开口到底部圆弧直径逐渐变小,且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的大圆弧与相邻的小圆弧相交于小圆弧的直径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气针为一端和侧面开孔的中空型管路,所述气针的端部开孔与锂电池的进气孔相对,所述气针的外壁靠近端部开孔处安装有阻挡块和密封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气体换向阀为两位四通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气体换向阀为两位三通阀,所述第二气体换向阀和第一气体换向阀为气路互锁关系设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可通用于不同外径尺寸的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无需频繁更换相应的工装夹具,操作简便,有效提高检测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气路单元含有气体换向阀控制的进退气缸,在未泄压状态下无法卸载被测锂电池,可有效避免误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氮气源;2、调压阀;3、压力表;4、第一气体换向阀;5、第二气体换向阀;6、进退气缸;7、阻挡块;8、密封圈;9、气针;10、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1、第一气体管路;12、第二进气管路;13、第三进气管路;14、第四进气管路;15、柔性气体管路;16、锂电池;17、气路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锂电池16和气路单元17,锂电池16位于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的内部,气路单元17依次由氮气源1、调压阀2、压力表3、第一气体换向阀4、第二气体换向阀5、进退气缸6、气针9组成,氮气源1的出气口与调压阀2连接,调压阀2与第一气体换向阀4之间连接有第一气体管路11,压力表3与第一气体管路11连通,第一气体换向阀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气管路13和第二进气管路12,第二进气管路12和第三进气管路13远离第一气体换向阀4的一端均与进退气缸6连通,第三进气管路13与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侧壁通过连接管连通,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一侧连接有第四进气管路14,第四进气管路14远离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气体管路15,进退气缸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气针9,柔性气体管路15远离第四进气管路14的一端与气针9的侧壁连通。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为侧壁圆弧渐变的“U”型设计,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侧壁由开口到底部圆弧直径逐渐变小,且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的大圆弧与相邻的小圆弧相交于小圆弧的直径处,以便于固定不同大小型号的锂电池16;气针9为一端和侧面开孔的中空型管路,气针9的端部开孔与锂电池16的进气孔相对,气针9的外壁靠近端部开孔处安装有阻挡块7和密封圈8,在气针9余锂电池16进气孔连接时起到密封和限位的作用;第一气体换向阀4为两位四通阀,用于调节气压控制进退气缸6;第二气体换向阀5为两位三通阀,用于调节气压检测锂电池16的气密性,第二气体换向阀5和第一气体换向阀4为气路互锁关系设计,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较为耐用。工作原理:首先,将被测圆柱型锂电池16依据尺寸需求放入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的合适位置,并确保锂电池16的进气孔与气针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其次,打开氮气源1的调压阀2,观察压力表3显示,调节调压阀2以调整气压值第三进气管路13进入进退气缸6,使进退气缸6启动,推动进退气缸6将气针9推进锂电池16的进气孔;在检测时,同时打开第一气体换向阀4、第二气体换向阀5,使气体沿第三进气管路13进入进退气缸6、第四进气管路14、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锂电池(16)和气路单元(17),所述锂电池(16)位于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的内部,所述气路单元(17)依次由氮气源(1)、调压阀(2)、压力表(3)、第一气体换向阀(4)、第二气体换向阀(5)、进退气缸(6)、气针(9)组成,所述氮气源(1)的出气口与调压阀(2)连接,所述调压阀(2)与第一气体换向阀(4)之间连接有第一气体管路(11),所述压力表(3)与第一气体管路(11)连通,所述第一气体换向阀(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气管路(13)和第二进气管路(12),所述第二进气管路(12)和第三进气管路(13)远离第一气体换向阀(4)的一端均与进退气缸(6)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路(13)与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侧壁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一侧连接有第四进气管路(14),所述第四进气管路(14)远离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气体管路(15),所述进退气缸(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气针(9),所述柔性气体管路(15)远离第四进气管路(14)的一端与气针(9)的侧壁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锂电池(16)和气路单元(17),所述锂电池(16)位于多圆弧电池定位模具(10)的内部,所述气路单元(17)依次由氮气源(1)、调压阀(2)、压力表(3)、第一气体换向阀(4)、第二气体换向阀(5)、进退气缸(6)、气针(9)组成,所述氮气源(1)的出气口与调压阀(2)连接,所述调压阀(2)与第一气体换向阀(4)之间连接有第一气体管路(11),所述压力表(3)与第一气体管路(11)连通,所述第一气体换向阀(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气管路(13)和第二进气管路(12),所述第二进气管路(12)和第三进气管路(13)远离第一气体换向阀(4)的一端均与进退气缸(6)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路(13)与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侧壁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一侧连接有第四进气管路(14),所述第四进气管路(14)远离第二气体换向阀(5)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气体管路(15),所述进退气缸(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气针(9),所述柔性气体管路(15)远离第四进气管路(14)的一端与气针(9)的侧壁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泽锋袁云泉赵美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