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1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包括铸造装置,所述铸造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架、挤压机构和工作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头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模具、顶环、皮带、旋转轮、按压块、滑块、限位框、弹簧和橡胶板,所述模具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插设有顶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散热装置,通过按压按压块,可以带动顶环向上移动,实现顶环将加工完成的铜套进行顶出,无需工作人员使用翘杆进行顶动在进行扣取,使铜套的拿取方式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铜套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工件,多采用浇铸成型。现有的,铜套铸造模具,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先将铜液到至在模具中进行铸造,因铜套与磨具均设置为环形,在冷却完成铜套内壁会与磨具外表面完全贴合,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先使用翘杆进行顶动在进行扣取,导致铜套拿取的过程较为繁琐,同时现有的铜套在进行冷凝的过程是将加工完成的铜套放置在水池中,导致产生大量的水汽产生资源的浪费,此亟须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铜套铸造模具,在冷却完成铜套内壁会与磨具外表面完全贴合,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先使用翘杆进行顶动在进行扣取,同时现有的铜套在进行冷凝的过程是将加工完成的铜套放置在水池中,导致产生大量的水汽产生资源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包括铸造装置,所述铸造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架、挤压机构和工作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头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模具、顶环、皮带、旋转轮、按压块、滑块、限位框、弹簧和橡胶板,所述模具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插设有顶环,所述顶环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顶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顶环插设在滑槽内,其滑槽开设在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顶环的右侧面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设置在旋转轮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轮通过转轴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其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下表面,所述皮带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模具内开设有水槽,其水槽内卡接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出水管、橡胶软管、吸水管、水箱、进水管、冷凝管和固定架,所述出水管设置为两组,上侧一组所述出水管通过橡胶软管与吸水管相连通,所述吸水管卡接在水箱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吸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抽水阀门,下侧一组所述出水管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循环泵,其循环泵的下表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其连接架内插设有冷凝管。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上表面与顶环的下表面抵触,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橡胶板外表面与限位框的内壁抵触。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内开设有滑槽,其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面通过连接杆与按压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表面开设的滑槽内固定连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套接在顶环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其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橡胶软管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通过设置出料装置和循环装置,通过按压按压块,可以实现顶环将加工完成的铜套进行顶出,使铜套的拿取方式较为方便,同时可以对水源进行循环,且冷凝管可以对水源进行降温,防止降温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汽产生资源的浪费。(1)该装置设置有出料装置,通过按压按压块,可以带动顶环向上移动,实现顶环将加工完成的铜套进行顶出,无需工作人员使用翘杆进行顶动在进行扣取,使铜套的拿取方式较为方便。(2)该装置设置有循环装置,通过控制抽水阀门和循环水泵进行工作,可以对水源进行循环,同时冷凝管可以对水源进行降温,保证了对铜套降温的效果,防止降温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汽产生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一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磨具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块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00、铸造装置;110、支撑板;120、支撑架;130、挤压机构;140、工作台;200、出料装置;210、模具;220、顶环;230、皮带;240、旋转轮;250、按压块;260、滑块;270、限位框;280、弹簧;290、橡胶板;300、循环装置;310、出水管;320、橡胶软管;330、吸水管;340、水箱;350、进水管;360、冷凝管;370、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包括铸造装置100,铸造装置100包括支撑板110、支撑架120、挤压机构130和工作台140,支撑板1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头支撑架120,支撑架120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130,为现有技术包括,电动液压杆、挤压板和加热板,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电动液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挤压内设置有加热板,通过控制电动液压杆进行工作,可以对模具210进行密闭工作,同时加热板可以对铜液进行加热,实现铸模过程,支撑架1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40,工作台14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200,出料装置200包括模具210、顶环220、皮带230、旋转轮240、按压块250、滑块260、限位框270、弹簧280和橡胶板290,模具210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插设有顶环220,顶环220设置为两组,两组顶环220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顶环220插设在滑槽内,其滑槽开设在工作台140的上表面,顶环220的右侧面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有皮带230,皮带230设置在旋转轮240的外表面,旋转轮240通过转轴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其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40的下表面,皮带2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块250,通过按压按压块250,可以使按压块250通过皮带230带动顶环220向上移动,实现顶环220将加工完成的铜套进行顶出,方便对铜环进行卸料,模具210内开设有水槽,其水槽内卡接有循环装置300,循环装置300包括出水管310、橡胶软管320、吸水管330、水箱340、进水管350、冷凝管360和固定架370,出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包括铸造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装置(100)包括支撑板(110)、支撑架(120)、挤压机构(130)和工作台(140),所述支撑板(1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头支撑架(120),所述支撑架(120)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130),所述支撑架(1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40),所述工作台(14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200),所述出料装置(200)包括模具(210)、顶环(220)、皮带(230)、旋转轮(240)、按压块(250)、滑块(260)、限位框(270)、弹簧(280)和橡胶板(290),所述模具(210)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插设有顶环(220),所述顶环(220)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顶环(220)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顶环(220)插设在滑槽内,其滑槽开设在工作台(140)的上表面,所述顶环(220)的右侧面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有皮带(230),所述皮带(230)设置在旋转轮(240)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轮(240)通过转轴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其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40)的下表面,所述皮带(2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块(250),所述模具(210)内开设有水槽,其水槽内卡接有循环装置(300),所述循环装置(300)包括出水管(310)、橡胶软管(320)、吸水管(330)、水箱(340)、进水管(350)、冷凝管(360)和固定架(370),所述出水管(310)设置为两组,上侧一组所述出水管(310)通过橡胶软管(320)与吸水管(330)相连通,所述吸水管(330)卡接在水箱(340)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吸水管(330)的外表面设置有抽水阀门,下侧一组所述出水管(310)通过进水管(350)与水箱(340)相连通,所述进水管(350)的外表面设置有循环泵,其循环泵的下表面与工作台(14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340)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其连接架内插设有冷凝管(3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套生产用便于出料的铸造模具,包括铸造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装置(100)包括支撑板(110)、支撑架(120)、挤压机构(130)和工作台(140),所述支撑板(1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头支撑架(120),所述支撑架(120)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130),所述支撑架(1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40),所述工作台(14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200),所述出料装置(200)包括模具(210)、顶环(220)、皮带(230)、旋转轮(240)、按压块(250)、滑块(260)、限位框(270)、弹簧(280)和橡胶板(290),所述模具(210)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插设有顶环(220),所述顶环(220)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顶环(220)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顶环(220)插设在滑槽内,其滑槽开设在工作台(140)的上表面,所述顶环(220)的右侧面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有皮带(230),所述皮带(230)设置在旋转轮(240)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轮(240)通过转轴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其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40)的下表面,所述皮带(2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块(250),所述模具(210)内开设有水槽,其水槽内卡接有循环装置(300),所述循环装置(300)包括出水管(310)、橡胶软管(320)、吸水管(330)、水箱(340)、进水管(350)、冷凝管(360)和固定架(370),所述出水管(310)设置为两组,上侧一组所述出水管(310)通过橡胶软管(320)与吸水管(330)相连通,所述吸水管(330)卡接在水箱(340)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吸水管(330)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尼尔耐特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