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及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710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联轴器及驱动系统,其中,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第一半联轴器上绕环形均布有M个第一孔,第二半联轴器上环形均布有N个第二孔,M小于N,且N‑M=2,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至少有两个第一孔与对应数量的第二孔对齐;联轴器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弹性胶圈,弹性胶圈套设在螺栓上,螺栓依次穿过对齐的第一孔和第二孔与螺母旋接。通过在两个半联轴器上设置错列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组装时,第一半联轴器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孔很容易与第二半联轴器上的第二孔对齐,且只需要将对齐的第一孔和第二孔通过连接件连接,就能实现联轴器组装,有效地降低了两个半联轴器的拆装和更换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轴器及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联轴器,以及包含此联轴器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烧结机的圆筒混合机的驱动系统由电机1′、减速机2′和微动驱动系统3′组成。在正常生产时,电机1′驱动减速机2′运转,微动驱动系统3′与减速机2′之间没有连接。在圆筒混合机停机检修的时候,将微动驱动系统3′与减速机2′连接,启动微动驱动系统3′,可以带动圆筒混合机缓慢旋转。目前,微动驱动系统3′与减速机2′之间通过爪式联轴器4′连接,爪式联轴器4′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联轴器41′和第二半联轴器42′,第一半联轴器41′固定安装在减速机2′的高速轴上,第二半联轴器42′安装在微动驱动系统3′的输出轴上。在停机检修的时候,用撬棍5′将安装在微动驱动系统3′上的第二半联轴器42′水平移动,使得第二半联轴器42′和第一半联轴器41′交叉配合在一起,以实现微动驱动系统3′和减速机2′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安装在微动驱动系统3′上的第二半联轴器42′的移动比较困难;2、第一半联轴器41′和第二半联轴器42′必须完全对正才可以合并,稍有偏差,两个半联轴器都无法合并,增加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轴器,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操作难度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系统,其结构简单,检修操作方便。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所述第一半联轴器上绕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M个第一孔,所述第二半联轴器上绕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N个第二孔,其中,M小于N,且N-M=2,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孔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孔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2,L1=L2,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孔与对应数量的所述第二孔对齐;所述联轴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弹性胶圈,所述弹性胶圈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对齐的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螺母旋接。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M和N均为偶数,且M大于12。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二孔靠近所述第一孔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端的直径。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孔配合的部分为第一配合段,所述第一配合段呈锥形。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栓具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二配合段为圆柱形。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栓包括螺杆和固定在所述螺杆一端的螺帽,所述弹性胶圈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螺杆的长度的一半,且所述弹性胶圈的一端抵紧所述螺帽。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胶圈的外表面沿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凹槽;或,所述弹性胶圈包括多个环形胶圈,多个所述环形胶圈沿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相邻两个所述环形胶圈抵紧。作为联轴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半联轴器的中心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第一键槽;和/或,所述第二半联轴器的中心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第二键槽。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烧结机的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和微驱动件,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选择性通过所述的联轴器与所述微驱动件连接,所述联轴器的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中的一个与所述减速机的高速轴连接,所述第一半联轴器和所述第二半联轴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微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两个半联轴器上设置错列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组装时,第一半联轴器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孔很容易与第二半联轴器上的第二孔对齐,且只需要将对齐的第一孔和第二孔通过连接件连接,就能实现联轴器组装,有效地降低了两个半联轴器的拆装和更换难度;通过设置带弹性胶圈的连接件,可以利用弹性胶圈填充孔与螺栓之间的间隙,避免两个半联轴器晃动,增强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爪式联轴器分开时】。图2为现有技术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爪式联轴器合并时】。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半联轴器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半联轴器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半联轴器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半联轴器的侧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2中:1′、电机;2′、减速机;3′、微动驱动系统;4′、爪式联轴器;41′、第一半联轴器;42′、第二半联轴器;5′、撬棍。图3至图10中:100、联轴器;1、第一半联轴器;11、第一孔;12、第一安装孔;13、第一键槽;2、第二半联轴器;21、第二孔;22、第二安装孔;23、第二键槽;3、连接件;31、螺栓;311、螺杆;3111、第一配合段;3112、第二配合段;312、螺帽;32、螺母;33、弹性胶圈;331、环形胶圈;332、凹槽;200、电机;300、减速机;310、高速轴;400、微驱动件;410、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联轴器100可以用于烧结机的圆筒混合机的驱动系统,利用联轴器100连接驱动系统的减速机300和微驱动件400,以满足圆筒混合机在检修时的需求。联轴器100包括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上绕所述联轴器100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M个第一孔11,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上绕所述联轴器100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N个第二孔21,其中,M小于N,且N-M=2,所述第一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21的孔径,所述第一孔11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10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孔21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10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2,L1=L2,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孔11与对应数量的所述第二孔21对齐;所述联轴器100还包括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螺栓31、螺母32和弹性胶圈33,所述弹性胶圈33套设在所述螺栓31上,所述螺栓31依次穿过对齐的所述第一孔11和所述第二孔21与所述螺母32旋接。通过将两个半联轴器上设置错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联轴器上绕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M个第一孔,所述第二半联轴器上绕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N个第二孔,其中,M小于N,且N-M=2,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孔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孔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2,L1=L2,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孔与对应数量的所述第二孔对齐;/n所述联轴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弹性胶圈,所述弹性胶圈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对齐的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螺母旋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联轴器上绕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M个第一孔,所述第二半联轴器上绕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布有N个第二孔,其中,M小于N,且N-M=2,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孔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孔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2,L1=L2,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孔与对应数量的所述第二孔对齐;
所述联轴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弹性胶圈,所述弹性胶圈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对齐的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螺母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M和N均为偶数,且M大于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二孔靠近所述第一孔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孔配合的部分为第一配合段,所述第一配合段呈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王勤福郭震宇杨永俊高文东邓海东刘卫华师瑞红苏志王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