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09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模具锻造领域的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包括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两套相对独立的模具;预锻模具由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组成,终锻模具由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组成,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内腔由裙部、芯部以及燃烧室组成;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之间设有相配连通的上模堵料槽和下模堵料槽,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之间还设有飞边槽;预锻模具中,飞边槽以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和下模堵料槽与燃烧室匹配连通;终锻模具中,飞边槽与燃烧室匹配连通。上、下模堵料槽可以抑制材料初期的外溢,得以用较少的材料来完美成形;飞边槽的设计,使得外溢的材料能减轻模具受力进而增加模具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锻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发动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重型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的应用以及大缸径高压缩比、低排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铝合金活塞材料以无法满足其使用要求,人们便眼光投向钢质活塞,尤其是性能优良的S31726型钢质活塞。S31726型钢质活塞成形难度大、模具寿命短,活塞复杂的结构易导致折叠,过深过薄的裙边又易导致缺料;如何锻造出成形性能好,锻件成形后无缺陷的S31726型钢质活塞模具成了行业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成形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钢质活塞锻造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包括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在内的两套相对独立的圆柱状模具;预锻模具由相配的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组成,终锻模具由相配的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组成;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内腔由裙部、芯部以及燃烧室三部分组成,裙部底部中央位置各设有与铸造机推杆匹配的松子孔;所述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并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和下模堵料槽,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之间分别还设有匹配的飞边槽;所述预锻模具中,飞边槽以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和下模堵料槽与燃烧室匹配连通;所述终锻模具中,飞边槽与燃烧室匹配连通。预锻模具设立的上模堵料槽和下模堵料槽可以抑制材料初期的外溢,得以用较少的材料来完美成形,节约成本且利于产品的成形;飞边槽的设计,使得外溢的材料能减轻模具受力进而增加模具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终锻模具的飞边槽尺寸大于预锻模具的飞边槽尺寸,预锻下模的裙部深度小于终锻下模的裙部深度,预锻模具芯部上部分与终锻模具芯部上部分保持一致。加大预锻模具的飞边槽尺寸,能减轻模具终锻时的受力从而提高模具寿命;缩短预锻下模裙部的深度使得预锻时裙部可以更加容易充满;在燃烧室部分增加厚度为后工序终锻成形囤料,便于产品成形。进一步的,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接触表面形成分模面,预锻模具的下模具底面到分模面的尺寸深度为108mm。最佳的尺寸有利于成形及流线。进一步的,所述预锻模具相比终锻模具,预锻模具的燃烧室厚度增加。为后面终锻工序成形囤料,便于产品成形。进一步的,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拐角处光顺圆润处理。将锐利的R角增大以增加铸件的流动,使产品更易成形。进一步的,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燃烧室和裙部设计有拔模角。拔模角度利于与产品脱模,减少脱模时与模具的摩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松子孔的直径为8mm。为铸造机推杆留有足够的进出空间,利于产品脱模。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安装简单,成本和加工难度相对较低;预锻模具设立的上模堵料槽和下模堵料槽可以抑制材料初期的外溢,得以用较少的材料来完美成形,节约成本且利于产品的成形;缩短预锻下模裙部的深度使得预锻裙部可以更加容易充满;预锻模具的燃烧室厚度增加,为后面终锻工序成形囤料,便于产品成形;飞边槽的设计,使得外溢的材料能减轻模具受力进而增加模具寿命;尺寸深度为108mm的最佳分模面利于成形及流线;拔模角度利于与产品脱模,减少脱模时与模具的摩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预锻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终锻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预锻上模,2、预锻下模,3、终锻上模,4、终锻下模,5、飞边槽,6、上模堵料槽,7、下模堵料槽,8、裙部,9、芯部,10、燃烧室,11、松子孔,12、分模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包括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在内的两套相对独立的圆柱状模具。设计成圆柱状的模具不但方便加工,也方便模具在机床上的安装和调整。预锻模具由相配的预锻上模1和预锻下模2组成,终锻模具由相配的终锻上模3和终锻下模4组成;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接触表面形成分模面12,预锻模具的下模具底面到分模面12的尺寸深度为108mm。尺寸深度108mm为最佳分模面12,这样利于产品成形及流线。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拐角处光顺圆润处理;将锐利的R角增大以增加铸件的流动,使产品更易成形。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内腔由裙部8、芯部9以及燃烧室10三部分组成,裙部8底部中央位置各设有与铸造机推杆匹配的松子孔11;松子孔11的最佳直径为8mm,给铸造机推杆留有足够的进出空间,利于产品脱模。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燃烧室10和裙部8设计有拔模角;拔模角度利于与产品脱模,减少脱模时与模具的摩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所述预锻上模1和预锻下模2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并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之间分别还设有匹配的飞边槽5;所述预锻模具中,飞边槽5以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与燃烧室10匹配连通;所述终锻模具中,飞边槽5与燃烧室10匹配连通。预锻模具设立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可以抑制材料初期的外溢,得以用较少的材料来完美成形,节约成本且利于产品的成形;飞边槽5的设计,使得外溢的材料能减轻模具受力进而增加模具寿命。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终锻模具的飞边槽5尺寸大于预锻模具的飞边槽5尺寸;加大预锻模具的飞边槽5尺寸,能减轻模具终锻时的受力从而提高模具寿命。预锻下模2的裙部8深度小于终锻下模4的裙部8深度;缩短预锻下模2裙部8的深度使得预锻时裙部8可以更加容易充满。预锻模具芯部9上部分与终锻模具芯部9上部分保持一致;在预锻结束后,锻件可以在终锻时与模具契合更深,易与产品的成形。预锻模具相比终锻模具,预锻模具的燃烧室10厚度增加;在燃烧室10部分增加厚度为后工序终锻成形囤料,便于产品成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不改变本技术的创造内容下进行简单的置换均视为相同的创造。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在内的两套相对独立的圆柱状模具;预锻模具由相配的预锻上模(1)和预锻下模(2)组成,终锻模具由相配的终锻上模(3)和终锻下模(4)组成;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内腔由裙部(8)、芯部(9)以及燃烧室(10)三部分组成,裙部(8)底部中央位置各设有与铸造机推杆匹配的松子孔(11);所述预锻上模(1)和预锻下模(2)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并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之间分别还设有匹配的飞边槽(5);所述预锻模具中,飞边槽(5)以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与燃烧室(10)匹配连通;所述终锻模具中,飞边槽(5)与燃烧室(10)匹配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在内的两套相对独立的圆柱状模具;预锻模具由相配的预锻上模(1)和预锻下模(2)组成,终锻模具由相配的终锻上模(3)和终锻下模(4)组成;所述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内腔由裙部(8)、芯部(9)以及燃烧室(10)三部分组成,裙部(8)底部中央位置各设有与铸造机推杆匹配的松子孔(11);所述预锻上模(1)和预锻下模(2)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并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上、下模具之间分别还设有匹配的飞边槽(5);所述预锻模具中,飞边槽(5)以相互连通的上模堵料槽(6)和下模堵料槽(7)与燃烧室(10)匹配连通;所述终锻模具中,飞边槽(5)与燃烧室(10)匹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终锻模具的飞边槽(5)尺寸大于预锻模具的飞边槽(5)尺寸;预锻下模(2)的裙部(8)深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忠吴家乐李理连泽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跃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